8.3 第2课时金属资源保护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第2课时金属资源保护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铁制品的锈蚀
原理: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 水蒸气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洁净 、 干燥 。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 保护层 ,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电镀等。
(3)改变铁的组成和结构,制成耐腐蚀的 合金 ,如不锈钢等。
二、保护金属资源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如下:
①防止 金属腐蚀 。
②回收利用 废旧金属 。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金属矿物 。
④寻找 金属 的代用品。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最容易生锈的是( B )
A.干燥的空气中 B.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自来水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2.
传统文化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描述了“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这里的“铁线粉”主要成分是指( D )
A.Fe B.FeCl3 C.FeO D.Fe2O3
3.为证明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易生锈,下列实验必须要做的有( D )
A.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深圳中考改编)以下实验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B )
A.如图甲,滴入硫酸铜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铜析出
B.电子秤的示数始终为230.5 g
C.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空气是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D.图乙一周过后,②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5.
实验情境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至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要消耗氧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保护金属资源
6.
教材变式P22T2 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D )
A.防止金属腐蚀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D.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应该全面取代铜、铝做导线
7.
实验情境 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相同的铁丝,一个装置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另一个装置中加入等量的海水。将装置密封后用数字化仪器测定装置中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铁锈蚀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C.海水能加快铁的锈蚀速率
D.恢复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等于初始压强
8.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9.(2024·安徽中考)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A )
A.铁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
10.(2024·昆明寻甸县二模)某小组学生研究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先将锥形瓶内壁用稀盐酸酸化的饱和食盐水润洗后,放入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炭粉,塞紧瓶塞,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将锥形瓶内壁润洗的目的是提供水
B.O~t1时,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有氢气生成
C.t1~t2时,压强减小的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氢气参与反应而被消耗
D.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褐色
11.
日常生活 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如图所示是一款自行车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上标识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②③ (填序号)。
(2)下雨天被雨淋湿后,自行车容易生锈,其生锈的原理是 铁制部件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发生化学反应(合理即可) 。
(3)为防止不同的铁制品生锈,所采取的保护方法有所不同。自行车的钢制链条采用 涂润滑油 的方法防锈,不锈钢车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 喷油漆(合理即可) 。
(4)对于已经严重锈蚀的废旧自行车要回收利用,其实际意义是 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
12.
探究题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a导管口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试剂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b导管口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 mL O2后在a导管口处连接乳胶管并用弹簧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U形管内已充满O2 。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或注射器内O2体积减小) 。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 。
13.
科学探究与实践 老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指导同学们对钢铁锈蚀进行探究。用铁粉和木炭粉的均匀混合
物模拟铁钉成分,用传感器测定试剂瓶内气体的相关数据。可供选择的试剂见表:
组别 试剂
铁粉/g 木炭粉/g 水/g 食盐/g 其他
一 5.0 0.1 0 0 干燥剂
二 5.0 0.1 10 0 无
三 5.0 0.1 10 1.0 无
四 5.0 0.1 0 1.0 无
(1)铁在空气中锈蚀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填化学式)。
(2)在A、B两只试剂瓶中依次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试剂进行实验。
①600 s内A瓶中O2含量几乎不变,B瓶中O2含量不断减少。实验表明,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和O2、 H2O(或水) 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将第二组试剂中的水改为迅速冷却的沸水,且用量增多至足以完全浸没固体混合物。600 s内B瓶中O2含量也略有减少,主要原因是 试剂瓶中的O2逐渐溶于冷却的沸水后与铁发生反应 。
(3)为探究食盐对钢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试剂组别是 二和三 (填序号)。
(4)在两只试剂瓶中均加入第二组试剂,分别改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测得结果如下图所示。瓶内湿度随时间增大(即水蒸气含量增大),根本原因是 铁锈蚀时有热量放出,瓶内温度上升,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 。
(5)请提出一种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在钢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合理即可) 。第2课时 金属资源保护
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铁制品的锈蚀
原理: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 。
(2)在铁制品表面覆盖 ,如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电镀等。
(3)改变铁的组成和结构,制成耐腐蚀的 ,如不锈钢等。
二、保护金属资源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如下:
①防止 。
②回收利用 。
③有计划、合理地开采 。
④寻找 的代用品。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最容易生锈的是(   )
A.干燥的空气中 B.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自来水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2.
传统文化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描述了“铁线粉”:“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这里的“铁线粉”主要成分是指(   )
A.Fe B.FeCl3 C.FeO D.Fe2O3
3.为证明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易生锈,下列实验必须要做的有(   )
A.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深圳中考改编)以下实验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滴入硫酸铜溶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铜析出
B.电子秤的示数始终为230.5 g
C.对比实验乙的①③:可以探究接触空气是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D.图乙一周过后,②铁钉产生的铁锈最多
5.
实验情境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段时间后,铁丝会由下至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要消耗氧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保护金属资源
6.
教材变式P22T2 下列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防止金属腐蚀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D.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应该全面取代铜、铝做导线
7.
实验情境 在两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分别放入相同的铁丝,一个装置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另一个装置中加入等量的海水。将装置密封后用数字化仪器测定装置中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锈蚀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铁锈蚀过程放出热量
C.海水能加快铁的锈蚀速率
D.恢复至室温后,装置内压强等于初始压强
8.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9.(2024·安徽中考)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A.铁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
10.(2024·昆明寻甸县二模)某小组学生研究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先将锥形瓶内壁用稀盐酸酸化的饱和食盐水润洗后,放入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炭粉,塞紧瓶塞,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锥形瓶内壁润洗的目的是提供水
B.O~t1时,压强增大的原因是有氢气生成
C.t1~t2时,压强减小的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氢气参与反应而被消耗
D.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褐色
11.
日常生活 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如图所示是一款自行车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上标识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
(2)下雨天被雨淋湿后,自行车容易生锈,其生锈的原理是 。
(3)为防止不同的铁制品生锈,所采取的保护方法有所不同。自行车的钢制链条采用 的方法防锈,不锈钢车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 。
(4)对于已经严重锈蚀的废旧自行车要回收利用,其实际意义是 。
12.
探究题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a导管口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试剂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b导管口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 mL O2后在a导管口处连接乳胶管并用弹簧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 。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 。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13.
科学探究与实践 老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数字化实验指导同学们对钢铁锈蚀进行探究。用铁粉和木炭粉的均匀混合
物模拟铁钉成分,用传感器测定试剂瓶内气体的相关数据。可供选择的试剂见表:
组别 试剂
铁粉/g 木炭粉/g 水/g 食盐/g 其他
一 5.0 0.1 0 0 干燥剂
二 5.0 0.1 10 0 无
三 5.0 0.1 10 1.0 无
四 5.0 0.1 0 1.0 无
(1)铁在空气中锈蚀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在A、B两只试剂瓶中依次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试剂进行实验。
①600 s内A瓶中O2含量几乎不变,B瓶中O2含量不断减少。实验表明,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和O2、 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将第二组试剂中的水改为迅速冷却的沸水,且用量增多至足以完全浸没固体混合物。600 s内B瓶中O2含量也略有减少,主要原因是 。
(3)为探究食盐对钢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试剂组别是 (填序号)。
(4)在两只试剂瓶中均加入第二组试剂,分别改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测得结果如下图所示。瓶内湿度随时间增大(即水蒸气含量增大),根本原因是 。
(5)请提出一种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