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1.认识溶解现象。2.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3.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4.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一、溶液的形成1.概念: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的、 的混合物,叫作溶液。2.特征:具有 性、 性。3.组成(1)溶质: 的物质。可以是 ,也可以是 或 。(2)溶剂: 的物质。①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 叫作溶剂;如果有一种是水,一般把 叫作溶剂。②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指的是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如 溶于水放热现象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如 溶于水温度不变 溶解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 溶于水溶液的形成1.(2024·湖北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汽油2.教材变式P52T1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碘酒 B.氯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 D.蔗糖溶液3.(2024·苏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填字母)。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生理盐水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碘酒的溶剂是 (填名称)。(3)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如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 (填字母)。 A B C D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5.教材变式P36T4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氢氧化钠C.氯化钠 D.硝酸铵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固体C.氯化钠固体(1)U形管中的水左低右高,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 (填字母,下同)。(2)U形管中的水左高右低,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 。(3)U形管中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则放入小试管中的是 。7.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氯化钠溶于水就是氯化钠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C.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混合物D.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中会出现浑浊8.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9.实验情境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蔗糖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2)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从微观角度看是 。(3)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4)常温下,一杯蔗糖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10.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实验室,对“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解速率可能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有关。猜想二:溶解速率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两个烧杯各取20 mL的水,一个烧杯中加入3 g大食盐颗粒,一个烧杯中加入3 g小食盐颗粒,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同等程度的搅拌,记录完全溶解时需要的时间 大颗粒完全溶解用时45 s,小颗粒完全溶解用时28 s实验二:请你根据实验结论完成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速率越快[实验反思]小明结合上述两组实验,提出了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另外一个因素: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1.认识溶解现象。2.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3.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4.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一、溶液的形成1.概念: 一种或几种 物质分散到 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 均一 的、 稳定 的混合物,叫作溶液。2.特征:具有 均一 性、 稳定 性。3.组成(1)溶质: 被溶解 的物质。可以是 固体 ,也可以是 液体 或 气体 。(2)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①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 量多的一种 叫作溶剂;如果有一种是水,一般把 水 叫作溶剂。②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指的是 水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现象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如 NH4NO3 溶于水放热现象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如 NaOH 溶于水温度不变 溶解时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 NaCl 溶于水溶液的形成1.(2024·湖北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C )A.泥土 B.蜡烛 C.蔗糖 D.汽油2.教材变式P52T1 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 )A.碘酒 B.氯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 D.蔗糖溶液3.(2024·苏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填字母)。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生理盐水的溶质是 NaCl (填化学式),碘酒的溶剂是 酒精(或乙醇) (填名称)。(3)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如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 D (填字母)。 A B C D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5.教材变式P36T4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D )A.蔗糖 B.氢氧化钠C.氯化钠 D.硝酸铵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固体C.氯化钠固体(1)U形管中的水左低右高,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 A (填字母,下同)。(2)U形管中的水左高右低,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 B 。(3)U形管中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则放入小试管中的是 C 。7.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75%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B.氯化钠溶于水就是氯化钠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C.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混合物D.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溶液中会出现浑浊8.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9.实验情境 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蔗糖水中溶质是 蔗糖 ,溶剂是 水 。(2)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从微观角度看是 蔗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 。(3)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分子间有间隔,蔗糖分子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使总体积减小 。(4)常温下,一杯蔗糖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糖水属于溶液,具有稳定性 。10.科学探究与实践 在实验室开放日,小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实验室,对“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解速率可能与食盐的颗粒大小有关。猜想二:溶解速率可能与水的温度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一:请你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两个烧杯各取20 mL的水,一个烧杯中加入3 g大食盐颗粒,一个烧杯中加入3 g小食盐颗粒,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同等程度的搅拌,记录完全溶解时需要的时间 大颗粒完全溶解用时45 s,小颗粒完全溶解用时28 s 食盐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实验二:请你根据实验结论完成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两个烧杯各加入3 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再各取20 mL的水倒入烧杯中,对其中的一个烧杯进行加热 加热的烧杯中食盐溶解速率快 水的温度越高,食盐溶解速率越快[实验反思]小明结合上述两组实验,提出了影响食盐溶解速率的另外一个因素: 溶解过程中是否搅拌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 溶液及其应用 - 学生版.docx 9.1 溶液及其应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