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 溶质质量 与 溶液质量 的比值。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公式(1)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浓缩或稀释前后溶液中 溶质 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与基本计算1.教材变式P49T1 对“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氯化钠B.100 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有10 g氯化钠C.将10 g氯化钠溶解在90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2.常温下,向90 g水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A.11.1% B.10%C.15% D.20%3.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实验 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 质量/g 溶液的 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13.6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C.③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溶液稀释的计算4.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A.9.8% B.10.0% C.10.9% D.11.1%5.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100 g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14%的硫酸。请计算:(1)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00 g 98%的浓硫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00 g×98%=98 g。(2)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若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设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 g+x)×5%=98 g,x=1860 g,同理可求出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4%的稀硫酸需水600 g。答:需要水的质量是600~1860 g。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6.(2024·白银中考)生铁一般用于铸造或炼钢。某炼铁厂实验室欲检验某批次的生铁是否合格(含碳量在2%~6.69%之间为合格)。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这次的检验,设计实验如下:称取生铁样品50 g,把500 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 序号 加入稀硫酸 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 质量/g第1次 100 38.8第2次 100 27.6第3次 100 m第4次 100 5.2第5次 100 1.5(1)上表中m的数值是 16.4 。(2)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100 g稀硫酸能与11.2 g铁恰好完全反应,设100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56 9811.2 g x= x=19.6 g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9.6%。答:(2)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3)判断这批生铁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3)这批生铁的含碳量为×100%=3%,含碳量在2%~6.69%之间,故这批生铁合格。答:(3)这批生铁合格。7.向一定量的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至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其变化是( B )A.不变 B.变小C.变大 D.无法判断8.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同时不断搅拌。下列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m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之间关系的是( B )9.某温度下,有40 g 5%的CaCl2溶液,若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D )A.加入60 g 15%的CaCl2溶液B.把溶液倒掉一半C.加入2 g CaCl2固体D.把溶剂蒸发掉20 g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 ℃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C )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丙>甲=乙11.应用题 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中现有:足量的氯化钠固体、足量的蒸馏水、80 k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200 k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要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50 kg,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24 kg。(2)若用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120 kg。(3)若用10%的氯化钠溶液和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配制,需要10%与20%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 2∶3 (填最简整数比)。12.实验室的实验员老师为给同学们准备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配制过程,然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9% 。(2)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9% 。(3)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70 g 10%的氯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等份时,每份溶液的质量为90 g,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90 g×10%=9 g。加入10 g 20%的氯化钠溶液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1%。答: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13.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在实验室里,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该实验过程测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反应结束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 g。(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 98 2 x 0.2 g= x=9.8 g则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14.科学探究与实践 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普遍。(1)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的理论依据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H2↑+O2↑ 。(2)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①60 ℃时,50 g水中加入 55 g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乙实验,提纯的方法为 降温结晶 。③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丙,加热到60 ℃时现象如图丁(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A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KNO3 (填“KNO3”或“NaCl”)。对B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D (填字母)。A.从20 ℃升温到60 ℃,溶质质量没有改变B.若对20 ℃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C.20 ℃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D.60 ℃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 与 的比值。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公式(1)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去水浓缩或加水稀释浓缩或稀释前后溶液中 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意义与基本计算1.教材变式P49T1 对“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氯化钠B.100 g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有10 g氯化钠C.将10 g氯化钠溶解在90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2.常温下,向90 g水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1.1% B.10%C.15% D.20%3.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实验 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NaCl的 质量/g 溶液的 质量/g① 10 2 12② 10 3 13③ 10 4 13.6④ 10 5 13.6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C.③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①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溶液稀释的计算4.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0.0% C.10.9% D.11.1%5.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100 g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14%的硫酸。请计算:(1)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2)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6.(2024·白银中考)生铁一般用于铸造或炼钢。某炼铁厂实验室欲检验某批次的生铁是否合格(含碳量在2%~6.69%之间为合格)。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这次的检验,设计实验如下:称取生铁样品50 g,把500 g稀硫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 序号 加入稀硫酸 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 质量/g第1次 100 38.8第2次 100 27.6第3次 100 m第4次 100 5.2第5次 100 1.5(1)上表中m的数值是 。(2)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判断这批生铁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7.向一定量的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至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其变化是( )A.不变 B.变小C.变大 D.无法判断8.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同时不断搅拌。下列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质量m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之间关系的是( )9.某温度下,有40 g 5%的CaCl2溶液,若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60 g 15%的CaCl2溶液B.把溶液倒掉一半C.加入2 g CaCl2固体D.把溶剂蒸发掉20 g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 ℃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丙>甲=乙11.应用题 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中现有:足量的氯化钠固体、足量的蒸馏水、80 k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200 k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要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50 kg,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若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kg。(2)若用20%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需要20%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 kg。(3)若用10%的氯化钠溶液和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配制,需要10%与20%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12.实验室的实验员老师为给同学们准备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配制过程,然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13.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在实验室里,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该实验过程测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反应结束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4.科学探究与实践 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普遍。(1)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的理论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①60 ℃时,50 g水中加入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②提纯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钾,进行如图乙实验,提纯的方法为 。③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丙,加热到60 ℃时现象如图丁(不考虑水分蒸发)。根据NaCl、KNO3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A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 (填“KNO3”或“NaCl”)。对B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A.从20 ℃升温到60 ℃,溶质质量没有改变B.若对20 ℃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C.20 ℃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6∶100D.60 ℃时,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3 溶质的质量分数 - 学生版.docx 9.3 溶质的质量分数.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