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常见的碱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一、几种常见的碱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俗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 潮解 几乎不吸收水分腐蚀性 有强腐蚀性 有较强腐蚀性用途 做气体干燥剂、去除油 污等 做建筑材料、改良 酸性 土壤等二、碱的化学性质由于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 ,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色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几种常见的碱1.(2024·滁州天长市一模)氢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说法正确的是( D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和纯碱B.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用含有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洗涤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乳化作用D.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2.(2024·深圳盐田区一模)如图是以氢氧化钙[Ca(OH)2]为例形成的多角度认识物质思路和方法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从结构角度:由Ca2+和OH-构成B.从转化角度:CaO+H2OCa(OH)2C.从性质角度:能与CO发生反应D.从应用角度:可用作建筑材料碱的化学性质3.(2023·枣庄中考)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D )A.紫色石蕊溶液 B.镁条C.氧化铜 D.硫酸钠溶液4.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B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5.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6.教材变式P77T4 (1)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作 潮解 ,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干燥剂 ;同时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氧化硫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3+2NaOHNa2SO4+H2O 。(2)熟石灰是常见的碱,在生产中有很多用途。①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②用石灰砂浆抹墙,墙面逐渐变得坚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③除上述用途外,再举出一个熟石灰的应用实例: 改良酸性土壤 。7.(2023·广东中考)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易燃物标志8.创新题 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9.实验情境 (2023·乐山中考)已知20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 ℃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弹簧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C.应及时关闭弹簧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10.(2023·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烧杯内的溶液呈 红 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11.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①小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小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小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12.科学探究与实践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久置后的成分有哪些?[猜想假设]猜想Ⅰ:含有CaO、Ca(OH)2猜想Ⅱ:含有CaO、CaCO3猜想Ⅲ:含有Ca(OH)2、CaCO3猜想Ⅳ:含有CaO、Ca(OH)2、CaCO3[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发现试管底部有沉淀;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实验2:乙同学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反思](1)猜想 Ⅰ (填“Ⅰ”“Ⅱ”“Ⅲ”或“Ⅳ”)错误。(2)实验1中,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Ca(OH)2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实验2中检验气体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4)小组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仍旧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变质后的成分,原因是 氧化钙和水反应也能生成氢氧化钙,无法确定氢氧化钙的来源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保存氧化钙时应注意 密封保存 。第2课时 常见的碱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一、几种常见的碱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俗称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吸水性 易吸收水分而 几乎不吸收水分腐蚀性 有强腐蚀性 有较强腐蚀性用途 做气体干燥剂、去除油 污等 做建筑材料、改良 土壤等二、碱的化学性质由于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无色酚酞溶液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如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几种常见的碱1.(2024·滁州天长市一模)氢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和纯碱B.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用含有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洗涤油污,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乳化作用D.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2.(2024·深圳盐田区一模)如图是以氢氧化钙[Ca(OH)2]为例形成的多角度认识物质思路和方法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结构角度:由Ca2+和OH-构成B.从转化角度:CaO+H2OCa(OH)2C.从性质角度:能与CO发生反应D.从应用角度:可用作建筑材料碱的化学性质3.(2023·枣庄中考)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镁条C.氧化铜 D.硫酸钠溶液4.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5.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6.教材变式P77T4 (1)固体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作 ,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同时氢氧化钠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氧化硫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熟石灰是常见的碱,在生产中有很多用途。①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石灰砂浆抹墙,墙面逐渐变得坚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上述用途外,再举出一个熟石灰的应用实例: 。7.(2023·广东中考)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易燃物标志8.创新题 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C.只能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9.实验情境 (2023·乐山中考)已知20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20 ℃时,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打开弹簧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小玻璃瓶中有NaOH固体析出C.应及时关闭弹簧夹防止小玻璃瓶中的液体倒吸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10.(2023·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1)烧杯内的溶液呈 色。(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11.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①小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②小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③小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12.科学探究与实践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久置后的成分有哪些?[猜想假设]猜想Ⅰ:含有CaO、Ca(OH)2猜想Ⅱ:含有CaO、CaCO3猜想Ⅲ:含有Ca(OH)2、CaCO3猜想Ⅳ:含有CaO、Ca(OH)2、CaCO3[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发现试管底部有沉淀;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实验2:乙同学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Ⅰ”“Ⅱ”“Ⅲ”或“Ⅳ”)错误。(2)实验1中,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3)实验2中检验气体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4)小组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仍旧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变质后的成分,原因是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保存氧化钙时应注意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 第2课时常见的碱 - 学生版.docx 10.2 第2课时常见的碱.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