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中和反应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依据中和反应,初步预测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一、中和反应1.概念: 作用生成 的反应。2.实质:酸中的 和碱中的 结合生成 的过程。3.盐:由 (或铵根离子)和 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常用适量的 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污水(1)若工厂的废水呈酸性,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用熟石灰处理,化学方程式为 。(2)若工厂的废水呈碱性,如印染厂的污水中含有碱性物质,用 处理。3.应用于医药(1)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 。(2)在生活中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以减轻痛痒。中和反应及其探究1.下列对于中和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中和反应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2.如图所示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B.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甲表示Na+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3.(2024·北京二模)用图一所示实验探究NaOH与HCl的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二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pH小于7B.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为中性C.由图二可知,H+与OH-结合生成H2O分子D.由图二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2024·河南中考)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中和反应的应用5.(2024·天津中考)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番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 B.番茄C.牛奶 D.玉米粥6.教材变式P77T5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医生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为病人治疗胃酸过多症 。(2)用熟石灰处理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硫酸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附着的水垢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写出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原理是 。7.(2023·宜昌中考)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小文同学做了如图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实验中,溶液仍为无色B.乙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C.丙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丁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8.(2024·新疆中考)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D.45 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9.创新题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10.(2024·烟台中考)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一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二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1)根据图二曲线判断,图一中的溶液B是 。(2)图二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7(填“>”“<”或“=”),溶液呈现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 n(Cl-)(填“>”“<”或“=”)。(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11.科学探究与实践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成无色。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红同学对探究Ⅰ中小明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作出猜想]猜想1:KCl猜想2:KCl和 (填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然后加入小明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猜想2成立方案2 取适量小明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反思与评价]根据以上同学的探究过程,同学们总结出在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时,除了证明反应物消失了,还可以证明 。[拓展与应用]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A.铁粉 B.二氧化碳C.稀硫酸 D.氧化铁第3课时 中和反应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依据中和反应,初步预测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一、中和反应1.概念: 酸与碱 作用生成 盐和水 的反应。2.实质:酸中的 H+ 和碱中的 OH- 结合生成 水 的过程。3.盐:由 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和 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常用适量的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污水(1)若工厂的废水呈酸性,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用熟石灰处理,化学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2)若工厂的废水呈碱性,如印染厂的污水中含有碱性物质,用 硫酸(或盐酸) 处理。3.应用于医药(1)常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2)在生活中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牙膏等碱性物质,以减轻痛痒。中和反应及其探究1.下列对于中和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中和反应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2.如图所示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减少B.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甲表示Na+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3.(2024·北京二模)用图一所示实验探究NaOH与HCl的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二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说明NaOH溶液pH小于7B.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为中性C.由图二可知,H+与OH-结合生成H2O分子D.由图二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4.(2024·河南中考)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OH)2BaSO4↓+2H2O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硫酸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红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中和反应的应用5.(2024·天津中考)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番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D )A.苹果 B.番茄C.牛奶 D.玉米粥6.教材变式P77T5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医生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为病人治疗胃酸过多症 Al(OH)3+3HClAlCl3+3H2O 。(2)用熟石灰处理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硫酸 Ca(OH)2+H2SO4CaSO4+2H2O 。(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附着的水垢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写出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4)化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其原理是 2NaOH+H2SO4Na2SO4+2H2O 。7.(2023·宜昌中考)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小文同学做了如图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A.甲实验中,溶液仍为无色B.乙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C.丙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丁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8.(2024·新疆中考)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C.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D.45 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9.创新题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10.(2024·烟台中考)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一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二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1)根据图二曲线判断,图一中的溶液B是 稀盐酸 。(2)图二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 7(填“>”“<”或“=”),溶液呈现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 < n(Cl-)(填“>”“<”或“=”)。(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11.科学探究与实践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红 色变成无色。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KOHKCl+H2O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红同学对探究Ⅰ中小明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哪些?[作出猜想]猜想1:KCl猜想2:KCl和 HCl (填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然后加入小明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有气泡产生 猜想2成立方案2 取适量小明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反思与评价]根据以上同学的探究过程,同学们总结出在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时,除了证明反应物消失了,还可以证明 有其他物质生成 。[拓展与应用]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 AD (填字母)。A.铁粉 B.二氧化碳C.稀硫酸 D.氧化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2 第3课时中和反应 - 学生版.docx 10.2 第3课时中和反应.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