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3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
1.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及其简单应用。
2.初步形成利用化学反应探究物质性质和组成、解决物质制备和检验等实际问题的思路。
3.初步形成金属、酸、碱、盐的知识网络。
一、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实质: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离子,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3.通式: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用通式表示为AB+CDAD+CB。
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溶液中出现 ,化学方程式为 。
3.向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出现 ,化学方程式为 。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1.
教材变式P85T2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KOH+HClKCl+H2O
B.BaCl2+H2SO4BaSO4↓+2HCl
C.Ca(OH)2+CO2CaCO3↓+H2O
D.Na2CO3+2HCl2NaCl+H2O+CO2↑
2.(2024·漯河临颍县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减小的是(   )
A.二氧化碳和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3.下列物质分别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反应并且能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的是(   )
A.氯化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硝酸钡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4.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HCl B.KNO3
C.K2CO3 D.FeCl3
5.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HSO4Na2SO4+H2O
B.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前后的离子个数没有改变
6.(2024·达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K+、Na+、S、Cl-
B.H+、Fe2+、C、N
C.H+、Ca2+、OH-、Cl-
D.Ba2+、Cu2+、S、N
7.某同学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和构成的角度分析,铁钉、 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
(2)上述 (填字母)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能够反应,你的操作是 。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现取等量的某物质X,分别加入足量的酚酞溶液、硝酸钡溶液和稀盐酸中,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 是(   )
加入物质 酚酞溶液 硝酸钡溶液 稀盐酸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A.锌粉 B.NaOH 溶液
C.Na2CO3溶液 D.Na2SO4溶液
9.(2024·广元中考)通过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较纯净NaCl晶体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是 。在操作Y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甲、乙、丙分别是①Na2CO3、②NaOH、③BaCl2三种试剂中的一种。请你写出一组合理的试剂添加顺序 (填序号)。
(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填化学式)。
10.(2024·长沙中考)《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曾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入贝壳烧成的灰(主要成分为CaO),利用生成物中能够去污的成分来清洗丝帛。为了得到该去污液,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 。
(2)该流程中涉及所有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 。
(3)该去污液能清洗丝帛。请你根据流程推测,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用化学式表示)。
11.
探究题 (2024·广元中考)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① (填“酸”或“碱”)溶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 试剂 锌粒 BaCl2 溶液 紫色石 蕊溶液 Na2CO3 溶液
现象 待测 液A ② 产生白 色沉淀 变红 产生 气泡
待测 液B 无明显 现象 产生白 色沉淀 变蓝 无明显 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③ (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④ (填实验序号)。
[质疑讨论]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写出待测液B变质的化学方程式:⑤ 。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⑥ 。
[设计实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方案及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变质后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 色沉淀 猜想一 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⑦ 溶液变红
[反思拓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⑧ (填字母)方案代替,产生其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CuCl2溶液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12.
科学探究与实践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填“酸”“中”或“碱”)性。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在实验②所用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反思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第2课时 复分解反应
1.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及其简单应用。
2.初步形成利用化学反应探究物质性质和组成、解决物质制备和检验等实际问题的思路。
3.初步形成金属、酸、碱、盐的知识网络。
一、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实质: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离子,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3.通式:复分解反应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可用通式表示为AB+CDAD+CB。
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 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2.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溶液中出现 蓝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Na2SO4+Cu(OH)2↓ 。
3.向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出现 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1.
教材变式P85T2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C )
A.KOH+HClKCl+H2O
B.BaCl2+H2SO4BaSO4↓+2HCl
C.Ca(OH)2+CO2CaCO3↓+H2O
D.Na2CO3+2HCl2NaCl+H2O+CO2↑
2.(2024·漯河临颍县三模)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减小的是( D )
A.二氧化碳和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D.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3.下列物质分别能与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铜溶液反应并且能观察到不同实验现象的是( D )
A.氯化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硝酸钡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4.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C )
A.HCl B.KNO3
C.K2CO3 D.FeCl3
5.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质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HSO4Na2SO4+H2O
B.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前后的离子个数没有改变
6.(2024·达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 )
A.K+、Na+、S、Cl-
B.H+、Fe2+、C、N
C.H+、Ca2+、OH-、Cl-
D.Ba2+、Cu2+、S、N
7.某同学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和构成的角度分析,铁钉、 Na2SO4 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
(2)上述 A (填字母)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两者能够反应,你的操作是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合理即可) 。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NO3)2+H2SO4BaSO4↓+2HNO3 。
8.现取等量的某物质X,分别加入足量的酚酞溶液、硝酸钡溶液和稀盐酸中,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物质X 是( C )
加入物质 酚酞溶液 硝酸钡溶液 稀盐酸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A.锌粉 B.NaOH 溶液
C.Na2CO3溶液 D.Na2SO4溶液
9.(2024·广元中考)通过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较纯净NaCl晶体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是 过滤 。在操作Y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2)甲、乙、丙分别是①Na2CO3、②NaOH、③BaCl2三种试剂中的一种。请你写出一组合理的试剂添加顺序 ②③①或③②①或③①② (填序号)。
(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NaOH、Na2CO3 (填化学式)。
10.(2024·长沙中考)《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曾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入贝壳烧成的灰(主要成分为CaO),利用生成物中能够去污的成分来清洗丝帛。为了得到该去污液,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 过滤 。
(2)该流程中涉及所有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
(3)该去污液能清洗丝帛。请你根据流程推测,该去污液中所含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KOH或KOH、K2CO3或KOH、Ca(OH)2 (用化学式表示)。
11.
探究题 (2024·广元中考)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① 酸 (填“酸”或“碱”)溶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 试剂 锌粒 BaCl2 溶液 紫色石 蕊溶液 Na2CO3 溶液
现象 待测 液A ② 产生   气泡  产生白 色沉淀 变红 产生 气泡
待测 液B 无明显 现象 产生白 色沉淀 变蓝 无明显 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③ H2SO4 (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④ 实验四 (填实验序号)。
[质疑讨论]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写出待测液B变质的化学方程式:⑤ CO2+2NaOHNa2CO3+H2O 。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⑥ Na2CO3 。
[设计实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方案及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变质后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 色沉淀 猜想一 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⑦ 2~3滴无色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反思拓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⑧ ab (填字母)方案代替,产生其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CuCl2溶液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12.
科学探究与实践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的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Cl2+2NaOHCu(OH)2↓+2NaCl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 中 (填“酸”“中”或“碱”)性。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 NaCl ;
猜想二: NaCl、BaCl2 ;
猜想三: NaCl、Na2SO4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在实验②所用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反思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锌(合理即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