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1.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稀硫酸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物质 甲 乙 丙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稀硫酸 有气体 无气体 有气体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丙、乙、甲2.(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试剂不能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CuSO4溶液、Fe、AgB.FeSO4溶液、稀硫酸、Cu、AgC.AgNO3溶液、稀硫酸、Fe、CuD.AgNO3溶液、FeSO4溶液、Cu3.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东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是2Ag+CuSO4Ag2SO4+CuC.实验①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D.实验①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4.(2024·齐齐哈尔中考)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B.若滤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铁吸引,则滤渣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C.若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固体析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5.(2024·重庆中考A卷改编)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③反应生成的物质有硫酸铁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A.①④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6.向一定量的Fe(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d过程,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B.与a点处相比,c点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化合物的质量减小C.c点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化合物为Fe(NO3)2和D.e点处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7.(2024·陕西中考改编)化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铜丝插入AgNO3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时,试管内溶液中的金属化合物一定有 。8.科技前沿 (2024·重庆中考B卷)锂(Li)离子电池应用广泛,有利于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1)Li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Li+。(2)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铝箔,通常由铝锭打造而成,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性。(3)锂离子电池中还含有铜箔,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将铝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金属片上出现划痕者更活泼。方案二: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 mL相同的稀盐酸中,金属丝表面产生气泡者更活泼。方案三: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 mL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金属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者更活泼。以上方案中,你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方案序号),该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Ⅱ.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实验Ⅲ的现象是 ;写出实验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现象比较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1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铁、铝、铜三种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1)金属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 (填序号)关系最大。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问题。金属 铁 锰与盐酸反应的 现象 放出气泡 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 速率较快结论 金属活动性铁 (填“>”或“<”)锰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只写出所需试剂): 。(3)将一定量的铝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微专题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1.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稀硫酸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物质 甲 乙 丙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稀硫酸 有气体 无气体 有气体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丙、乙、甲2.(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试剂不能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A.CuSO4溶液、Fe、AgB.FeSO4溶液、稀硫酸、Cu、AgC.AgNO3溶液、稀硫酸、Fe、CuD.AgNO3溶液、FeSO4溶液、Cu3.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东设计了如下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通过实验①②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是2Ag+CuSO4Ag2SO4+CuC.实验①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D.实验①中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4.(2024·齐齐哈尔中考)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B.若滤渣中的成分能被磁铁吸引,则滤渣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C.若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固体析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5.(2024·重庆中考A卷改编)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③反应生成的物质有硫酸铁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A.①④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6.向一定量的Fe(NO3)2、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a→b→d过程,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B.与a点处相比,c点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化合物的质量减小C.c点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化合物为Fe(NO3)2和D.e点处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7.(2024·陕西中考改编)化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铜丝插入AgNO3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2)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时,试管内溶液中的金属化合物一定有 Al(NO3)3 。8.科技前沿 (2024·重庆中考B卷)锂(Li)离子电池应用广泛,有利于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1)Li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Li+。(2)锂离子电池中含有铝箔,通常由铝锭打造而成,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3)锂离子电池中还含有铜箔,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将铝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金属片上出现划痕者更活泼。方案二: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 mL相同的稀盐酸中,金属丝表面产生气泡者更活泼。方案三:将铝丝和铜丝表面打磨后,同时放入5 mL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金属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者更活泼。以上方案中,你认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二 (填方案序号),该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9.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Ⅱ.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Ⅲ.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实验Ⅲ的现象是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写出实验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 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或将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氯化铜(或硫酸铜、硝酸铜等,合理即可) 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根据现象比较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铁>铜>银 。1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铁、铝、铜三种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1)金属被使用的先后顺序与 ③ (填序号)关系最大。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问题。金属 铁 锰与盐酸反应的 现象 放出气泡 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 速率较快结论 金属活动性铁 < (填“>”或“<”)锰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只写出所需试剂): FeSO4溶液、Mn[或Fe、Mn(NO3)2溶液,合理即可] 。(3)将一定量的铝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Fe、Cu (填化学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专题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 学生版.docx 微专题一金属活动性顺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