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自我测评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自我测评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自我测评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长沙中考)家电以旧换新,节约又环保。废旧电器中含有塑料、钢铁、玻璃、橡胶等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塑料 B.钢铁 C.玻璃 D.橡胶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B.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元素
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能也更好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3.(2024·信阳浉河区三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铁锈蚀条件的探究。两个透明塑料瓶中均装满冷开水(煮沸后迅速冷却的水),并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已知小苏打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铁钉出现锈迹
C.金鱼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该实验可证明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4.(2024·武威凉州区二模)如图,为了测定金属活动性强弱,向打磨过的金属X和金属Y上滴加不同溶液,金属X上①②处均有明显现象,金属Y仅④处有明显现象。据此可以判断金属X、金属Y、铁、银的活动性从强到弱分别为(   )
A.X、Fe、Ag、Y
B.Y、Fe、X、Ag
C.X、Fe、Y、Ag
D.Y、Fe、Ag、X
5.(2024·扬州邗江区二模)为防止钢制船闸门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这种金属可以是(   )
A.银 B.铜 C.铅 D.锌
6.
教材变式P25T3 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和Cu。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将足量黄铜屑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变成无色
B.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根据黄铜屑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不含AgNO3
B.bc段溶液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c点和d点金属化合物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不同
D.b点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8.(2024·天水甘谷县校级三模)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其中说法合理的是(   )
A.A中的细铁丝燃烧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铁
B.B中的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a”
C.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可能因为稀硫酸与表面的铁锈先发生了反应
D.D中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片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的物质铜
9.(2024·南通海安市一模)《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10.(2024·合肥庐阳区校级二模)小明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将足量镁片、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装置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后二者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
B.曲线②为铝与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C.反应结束后,消耗质量较多的金属是Mg
D.AB段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7分)
11.(5分)(2024·赤峰中考)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1)人类开发利用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与金属活动性强弱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Fe、Al、Cu三种金属中应用最早的是 。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与铜、锡相比,青铜(铜锡合金)的特性是 。
(3)铁锅是烹饪食物的传统炊具,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 性。
(4)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应用广泛。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由此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
(5)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限,你对保护金属资源的建议是 。
12.(12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如图甲是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薄如蝉翼、有“太阳神鸟”图案的金箔,历经数千年,金箔仍金光灿灿,用黄金可以制成极薄的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2)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制作金属画,其制作方法为在金属板上贴一层膜,然后刻画图案露出金属板,将溶液滴在露出的金属板上就可制得金属画,如图乙是利用金属板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蝴蝶”,其中可选用的金属板是 (填字母)。
A.铁板 B.锌板
C.铜板 D.银板
(3)连接云贵两省的北盘江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桥”。建造桥梁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钢材作为支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4)生铁炼钢,主要是降低 元素的含量,除去生铁中的硅、硫和磷等元素。
(5)生铁等金属制品易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接触,发生反应。
13.(10分)(2024·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炉炼铁的过程中,石灰石的作用是 。
(2)探究Mg、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正确的是 (填字母)。
A.Mg、Cu、FeSO4溶液
B.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C.Mg、Fe、Cu、稀盐酸
D.Cu、MgSO4溶液、FeSO4溶液
(3)向Cu(NO3)2溶液中加入Mg、Zn、Ag三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化合物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6分)
14.(6分)实验小组进行如下趣味实验来探究金属的性质。
(1)利用“金属树”趣味实验来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锌粒,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一。
①写出形成“铜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仅用“铜树”和“银树”实验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补充实验来证明,可选择的试剂是 (填字母)。
A.铜丝、银丝、稀盐酸
B.铜丝、AgNO3溶液
C.银丝、CuSO4溶液
(2)如图二所示,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放等质量的不同溶液,将一根质地均匀的铁丝弯曲,将铁丝的两端分别伸入两烧杯中(保证伸入溶液的深度相同),此时铁丝两端平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左端下沉,则甲、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分别是 (填字母)。
A.Cu(NO3)2溶液和稀盐酸
B.稀硫酸和Mg(NO3)2溶液
C.Zn(NO3)2溶液和AgNO3溶液
15.(20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对Mn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①:Fe>Mn>Cu;猜想②:Mn>Fe>Cu;猜想③: 。
【实验验证】
步骤1(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③错误
步骤2: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锰片浸入FeCl2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金属锰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则猜想 正确。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拓展延伸】用锰片、FeCl2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与应用】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在空气中越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但是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强,原因是 。铁生锈的条件是 ,防止铁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请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生铁(主要成分为铁和少量碳)中铁的含量,取5.8 g生铁与一定量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已知: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铁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该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自我测评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长沙中考)家电以旧换新,节约又环保。废旧电器中含有塑料、钢铁、玻璃、橡胶等材料,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B )
A.塑料 B.钢铁 C.玻璃 D.橡胶
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
B.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元素
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高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抗腐蚀性能也更好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3.(2024·信阳浉河区三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铁锈蚀条件的探究。两个透明塑料瓶中均装满冷开水(煮沸后迅速冷却的水),并将其放在阳光下照射(已知小苏打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将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铁钉出现锈迹
C.金鱼藻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该实验可证明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4.(2024·武威凉州区二模)如图,为了测定金属活动性强弱,向打磨过的金属X和金属Y上滴加不同溶液,金属X上①②处均有明显现象,金属Y仅④处有明显现象。据此可以判断金属X、金属Y、铁、银的活动性从强到弱分别为( C )
A.X、Fe、Ag、Y
B.Y、Fe、X、Ag
C.X、Fe、Y、Ag
D.Y、Fe、Ag、X
5.(2024·扬州邗江区二模)为防止钢制船闸门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这种金属可以是( D )
A.银 B.铜 C.铅 D.锌
6.
教材变式P25T3 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和Cu。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将足量黄铜屑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变成无色
B.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根据黄铜屑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点溶液中不含AgNO3
B.bc段溶液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c点和d点金属化合物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不同
D.b点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8.(2024·天水甘谷县校级三模)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其中说法合理的是( C )
A.A中的细铁丝燃烧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铁
B.B中的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a”
C.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可能因为稀硫酸与表面的铁锈先发生了反应
D.D中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片的表面析出了一层红色的物质铜
9.(2024·南通海安市一模)《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10.(2024·合肥庐阳区校级二模)小明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将足量镁片、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装置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反应结束后二者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
B.曲线②为铝与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C.反应结束后,消耗质量较多的金属是Mg
D.AB段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7分)
11.(5分)(2024·赤峰中考)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材料的使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1)人类开发利用金属单质的时间顺序与金属活动性强弱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Fe、Al、Cu三种金属中应用最早的是 铜 。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与铜、锡相比,青铜(铜锡合金)的特性是 硬度大 。
(3)铁锅是烹饪食物的传统炊具,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 导热 性。
(4)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应用广泛。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由此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合理即可) 。
(5)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限,你对保护金属资源的建议是 寻找金属替代品(合理即可) 。
12.(12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如图甲是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薄如蝉翼、有“太阳神鸟”图案的金箔,历经数千年,金箔仍金光灿灿,用黄金可以制成极薄的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延展性 。
(2)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制作金属画,其制作方法为在金属板上贴一层膜,然后刻画图案露出金属板,将溶液滴在露出的金属板上就可制得金属画,如图乙是利用金属板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蝴蝶”,其中可选用的金属板是 AB (填字母)。
A.铁板 B.锌板
C.铜板 D.银板
(3)连接云贵两省的北盘江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桥”。建造桥梁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钢材作为支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该反应 不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4)生铁炼钢,主要是降低 碳 元素的含量,除去生铁中的硅、硫和磷等元素。
(5)生铁等金属制品易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水 接触,发生反应。
13.(10分)(2024·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炉炼铁的过程中,石灰石的作用是 将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 。
(2)探究Mg、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
A.Mg、Cu、FeSO4溶液
B.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C.Mg、Fe、Cu、稀盐酸
D.Cu、MgSO4溶液、FeSO4溶液
(3)向Cu(NO3)2溶液中加入Mg、Zn、Ag三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u(NO3)2Cu+ 。向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中一定有 Ag、Cu、Zn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属化合物是 Zn(NO3)2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6分)
14.(6分)实验小组进行如下趣味实验来探究金属的性质。
(1)利用“金属树”趣味实验来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向两个放有宣纸的培养皿中分别滴入适量的CuSO4溶液、AgNO3溶液,再放入锌粒,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一。
①写出形成“铜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Cu+ZnSO4 。
②仅用“铜树”和“银树”实验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补充实验来证明,可选择的试剂是 BC (填字母)。
A.铜丝、银丝、稀盐酸
B.铜丝、AgNO3溶液
C.银丝、CuSO4溶液
(2)如图二所示,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放等质量的不同溶液,将一根质地均匀的铁丝弯曲,将铁丝的两端分别伸入两烧杯中(保证伸入溶液的深度相同),此时铁丝两端平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丝左端下沉,则甲、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分别是 A (填字母)。
A.Cu(NO3)2溶液和稀盐酸
B.稀硫酸和Mg(NO3)2溶液
C.Zn(NO3)2溶液和AgNO3溶液
15.(20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对Mn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①:Fe>Mn>Cu;猜想②:Mn>Fe>Cu;猜想③: Fe>Cu>Mn 。
【实验验证】
步骤1(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   速率较慢   没有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 猜想③错误
步骤2: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锰片浸入FeCl2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金属锰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则猜想 ② 正确。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2HClMnCl2+H2↑ 。
【拓展延伸】用锰片、FeCl2溶液和 铜片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与应用】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在空气中越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但是铝比铁的抗腐蚀性强,原因是 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与氧气进一步反应 。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请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在铁的表面刷漆(合理即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生铁(主要成分为铁和少量碳)中铁的含量,取5.8 g生铁与一定量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已知: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铁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73  g。
(2)该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设5.8 g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2 g
= x=5.6 g
该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00%=96.6%。
答:该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