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自我测评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溶液 自我测评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 自我测评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生石灰 B.碘酒——碘
C.氯化钠溶液——氯化钠 D.医用酒精——酒精
2.(2024·滨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增大
B.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蔗糖
D.改变条件时,可以使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4.将20 ℃时131.6 g KNO3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1.6 g KNO3,则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
A.131.6 g B.31.6 g
C.100 g D.68.4 g
5.(2024·郑州金水区三模)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乙实验为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④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①
C.甲实验在进行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乙实验在进行操作③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6.(2024·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7.(2024·乐山中考)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8.(2024·深圳中考)Ca(OH)2、K2CO3溶解度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0 ℃时,琴琴同学将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得到100.14 g溶液
B.4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40 ℃时,K2C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D.40 ℃时,Ca(OH)2溶解度比K2CO3溶解度大
9.(2024·淮南凤台县三模)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该技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A.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10 ℃时,配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碳酸钠
D.20 ℃时,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100%
10.20 ℃时,称取120 g NaOH固体,加入100 g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析出固体,过滤,得到配制好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烧杯中得到的是NaOH饱和溶液
B.丁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20 ℃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 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2分)
11.(12分)(2024·天津中考)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2)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 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①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g。
②20 ℃时,将20 g氯化铵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60 ℃时,将60 g硝酸钾溶于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④将60 ℃时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氯化铵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
⑤20 ℃时,向50 g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2.(10分)(2024·滨州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t3 ℃时,欲将30 g甲物质完全溶解,配制成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当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时,可以用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3.(10分)(2024·陕西中考)小明同学在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用两只烧杯各取80 g待测溶液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1)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g。
(2)20 ℃时,A1、A2中的溶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1、B2中的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填“相等”或“不相等”)。
(4)x的值等于 。
(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待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14.(8分)(2024·银川兴庆区校级一模)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含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00 g 10%氯化钠溶液。
(1)以上操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填序号)。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若使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可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是 (填字母)。
A.加水
B.蒸发50 g溶剂
C.倒出一些原溶液
D.加入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
15.(10分)(2024·重庆中考B卷)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丁中溶液的质量为 g。
(2)如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填“t1”或“t2”)。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③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
B.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
C.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2024·滨州中考)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轴承、齿轮等机器零件。为回收黄铜中的铜,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黄铜样品粉末32.5 g,放入烧杯中,然后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第九单元溶液 自我测评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A.澄清石灰水——生石灰 B.碘酒——碘
C.氯化钠溶液——氯化钠 D.医用酒精——酒精
2.(2024·滨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增大
B.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蔗糖
D.改变条件时,可以使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4.将20 ℃时131.6 g KNO3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1.6 g KNO3,则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B )
A.131.6 g B.31.6 g
C.100 g D.68.4 g
5.(2024·郑州金水区三模)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乙实验为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操作④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实验操作①
C.甲实验在进行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D.乙实验在进行操作③量取水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6.(2024·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C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7.(2024·乐山中考)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8.(2024·深圳中考)Ca(OH)2、K2CO3溶解度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40 ℃时,琴琴同学将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得到100.14 g溶液
B.4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40 ℃时,K2C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D.40 ℃时,Ca(OH)2溶解度比K2CO3溶解度大
9.(2024·淮南凤台县三模)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该技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如表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A.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10 ℃时,配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碳酸钠
D.20 ℃时,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大于×100%
10.20 ℃时,称取120 g NaOH固体,加入100 g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析出固体,过滤,得到配制好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乙烧杯中得到的是NaOH饱和溶液
B.丁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20 ℃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 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2分)
11.(12分)(2024·天津中考)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填字母)。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2)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 度/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①1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33.3  g。
②20 ℃时,将20 g氯化铵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60 ℃时,将60 g硝酸钾溶于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05  g。
④将60 ℃时相同质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氯化铵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
⑤20 ℃时,向50 g质量分数为12%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12.(10分)(2024·滨州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1) 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 。
(3)t3 ℃时,欲将30 g甲物质完全溶解,配制成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50  g,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
(4)当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时,可以用 蒸发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3.(10分)(2024·陕西中考)小明同学在测定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用两只烧杯各取80 g待测溶液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1)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是 36  g。
(2)20 ℃时,A1、A2中的溶液是氯化钠的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1、B2中的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4)x的值等于 2.4 。
(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待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14.(8分)(2024·银川兴庆区校级一模)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含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00 g 10%氯化钠溶液。
(1)以上操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⑥ (填序号)。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①⑤②③⑥④ (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AB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若使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可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是 B (填字母)。
A.加水
B.蒸发50 g溶剂
C.倒出一些原溶液
D.加入100 g 5%的氯化钠溶液
15.(10分)(2024·重庆中考B卷)某课外活动小组学习了溶液的知识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固体M不含结晶水),忽略实验过程中溶剂的蒸发,回答下列问题。
(1)丁中溶液的质量为 66  g。
(2)如图为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液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①溶液开始降温的时间是 t1 (填“t1”或“t2”)。
②丙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1∶10 。
③乙中的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b点到c点溶剂质量不变
B.c点表示丁中溶液的质量
C.a点到b点表示乙变至丙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2024·滨州中考)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轴承、齿轮等机器零件。为回收黄铜中的铜,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黄铜样品粉末32.5 g,放入烧杯中,然后逐渐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26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锌的质量是32.5 g-26 g=6.5 g。
设反应生成硫酸锌质量是x,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6.5 g      x  y
= x=16.1 g = y=0.2 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6.1%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