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末自我测评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 B.陶瓷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2.(2024·湖北中考)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叶中含有对乙烯基苯酚,会散发出清香。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3.将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和水 B.酒精和水C.奶粉和水 D.植物油和水4.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纯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碳C.金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一般来说,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5.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观粒子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6.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B.亚硝酸钠(NaNO2)用于烹调C.甲醛浸泡的食物可以食用D.小苏打用作食品的膨松剂7.对主题知识的整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安全①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不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①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物质的鉴别 D.物质的除杂①鉴别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②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①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 ②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固体8.下列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 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 加入稀盐酸C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D 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看是否产生沉淀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 ℃时,将a g甲和a g乙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降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3 ℃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降温至t1 ℃时,乙溶液饱和,甲溶液不饱和D.降温至t2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10.学会识图能发展化学思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1.(10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认识铁及其来源](1)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工业上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赤铁矿是常见铁矿石,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认识铁的性质](3)菜刀、锤子用铁制而不用铝制,是利用铁具有 的性质。(4)将铁片放入硫酸锌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的锈蚀和防护](5)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A.未擦干的铁锅 B.喷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12.(10分)(2024·广西中考)某研学小组进入柑橘园劳动。农技人员介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肥效和土壤酸碱性等因素的影响。(1)柑橘富含维生素C(C6H8O6),维生素C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人体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 (填“佝偻病”或“坏血病”)。(2)研学小组给柑橘树苗施肥时,对碳铵(NH4HCO3)、尿素[CO(NH2)2]的肥效进行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氮肥中,含氮量较高的是 。(3)研学小组测得某处土壤pH=4,说明该土壤呈 性,不利于果树的生长。某钾肥既可以解决此问题,又可以增强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该钾肥是 (填字母)。A.碳酸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钾13.(10分)氢氧化锂(LiOH)在航天器中可用于吸收CO2。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得的LiOH溶液中含有NaOH。在N2保护下将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LiOH晶体。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温度/℃ 20 30 40 50 60LiOH 12.8 12.9 130 13.3 13.8NaOH 109 118 129 146 177已知: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Li2CO3和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1)LiOH溶液的pH (填“>”“=”或“<”)7。(2)从电解法制得的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选用冷却结晶法的理由是 。(3)电解法制得的1 000 g溶液中,LiOH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质量分数为5%。①该溶液中LiOH的质量为 g。②将该溶液蒸发溶剂并降低温度到20 ℃时,当剩余水的质量为100 g时,所得溶液是NaOH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没有N2保护,LiOH晶体中会混有Li2CO3。检验方法: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21分)14.物质的溶解性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兴趣小组对“CaSO4与NaOH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图:①A中应称量 g NaOH固体。②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③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5%或1%的NaOH溶液时,需计算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 不变。(2)利用配制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操作 序号 NaOH溶液的 质量分数 饱和CaSO4 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Ⅰ 1% 5 mL 无明显 现象Ⅱ 5% 5 mL 少量 沉淀Ⅲ 10% 5 mL 较多 沉淀【查阅资料】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见如表:物质 CaSO4 NaOH Ca(OH)2 Na2SO4 BaSO4溶解度/g 0.26 108 0.17 19.5 0.000 2注:20 ℃时,溶解度在0.01 g~1 g之间的固体物质称为微溶物,小于0.01 g的固体物质称为难溶物。【分析交流】①实验Ⅱ、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a(OH)2。实验表明,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 有关。【微观解释】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a(OH)2沉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②图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③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Ca2++2OH-Ca(OH)2↓。当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反思拓展】④结合以上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其他条件不变,将实验Ⅲ中的NaOH溶液换成KOH溶液,也有沉淀产生b.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c.向Ca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为Ca(OH)2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15.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期末自我测评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B )A.塑料 B.陶瓷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2.(2024·湖北中考)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叶中含有对乙烯基苯酚,会散发出清香。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3.将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B )A.高锰酸钾和水 B.酒精和水C.奶粉和水 D.植物油和水4.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纯金属和合金都是金属材料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碳C.金制成金箔是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一般来说,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5.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观粒子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A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6.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B.亚硝酸钠(NaNO2)用于烹调C.甲醛浸泡的食物可以食用D.小苏打用作食品的膨松剂7.对主题知识的整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C )A.化学与能源 B.化学与安全①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不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①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物质的鉴别 D.物质的除杂①鉴别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②鉴别氯化钾和氯化铵:分别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①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 ②除去CO2中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固体8.下列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 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 加入稀盐酸C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D 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 看是否产生沉淀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3 ℃时,将a g甲和a g乙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降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3 ℃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降温至t1 ℃时,乙溶液饱和,甲溶液不饱和D.降温至t2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溶液和乙溶液均饱和10.学会识图能发展化学思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A.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1.(10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认识铁及其来源](1)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化合物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2)工业上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赤铁矿是常见铁矿石,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Fe2O3 。[认识铁的性质](3)菜刀、锤子用铁制而不用铝制,是利用铁具有 硬度大 的性质。(4)将铁片放入硫酸锌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铁的锈蚀和防护](5)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 A (填字母)。A.未擦干的铁锅 B.喷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12.(10分)(2024·广西中考)某研学小组进入柑橘园劳动。农技人员介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受到肥效和土壤酸碱性等因素的影响。(1)柑橘富含维生素C(C6H8O6),维生素C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3∶4∶3 。人体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 坏血病 (填“佝偻病”或“坏血病”)。(2)研学小组给柑橘树苗施肥时,对碳铵(NH4HCO3)、尿素[CO(NH2)2]的肥效进行比较,相同质量的两种氮肥中,含氮量较高的是 尿素[或CO(NH2)2] 。(3)研学小组测得某处土壤pH=4,说明该土壤呈 酸 性,不利于果树的生长。某钾肥既可以解决此问题,又可以增强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该钾肥是 C (填字母)。A.碳酸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钾13.(10分)氢氧化锂(LiOH)在航天器中可用于吸收CO2。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得的LiOH溶液中含有NaOH。在N2保护下将混合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LiOH晶体。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温度/℃ 20 30 40 50 60LiOH 12.8 12.9 130 13.3 13.8NaOH 109 118 129 146 177已知: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Li2CO3和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1)LiOH溶液的pH > (填“>”“=”或“<”)7。(2)从电解法制得的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选用蒸发结晶法而不选用冷却结晶法的理由是 LiOH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小 。(3)电解法制得的1 000 g溶液中,LiOH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质量分数为5%。①该溶液中LiOH的质量为 100 g。②将该溶液蒸发溶剂并降低温度到20 ℃时,当剩余水的质量为100 g时,所得溶液是NaOH的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没有N2保护,LiOH晶体中会混有Li2CO3。检验方法: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Li2CO3+2HCl2LiCl+H2O+CO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21分)14.物质的溶解性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兴趣小组对“CaSO4与NaOH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1)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主要操作流程如图:①A中应称量 10 g NaOH固体。②D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速溶解 。③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5%或1%的NaOH溶液时,需计算所需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质量。计算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 溶质质量 不变。(2)利用配制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操作 序号 NaOH溶液的 质量分数 饱和CaSO4 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Ⅰ 1% 5 mL 无明显 现象Ⅱ 5% 5 mL 少量 沉淀Ⅲ 10% 5 mL 较多 沉淀【查阅资料】20 ℃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见如表:物质 CaSO4 NaOH Ca(OH)2 Na2SO4 BaSO4溶解度/g 0.26 108 0.17 19.5 0.000 2注:20 ℃时,溶解度在0.01 g~1 g之间的固体物质称为微溶物,小于0.01 g的固体物质称为难溶物。【分析交流】①实验Ⅱ、Ⅲ中生成的沉淀为Ca(OH)2。实验表明,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与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有关。【微观解释】饱和Ca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a(OH)2沉淀的示意图如图所示。②图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Na+、S (填粒子符号)。③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Ca2++2OH-Ca(OH)2↓。当向Ca(OH)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Ca2++CCaCO3↓ 。【反思拓展】④结合以上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a.其他条件不变,将实验Ⅲ中的NaOH溶液换成KOH溶液,也有沉淀产生b.复分解反应中,溶解度较大的微溶物可向溶解度更小的微溶物或难溶物转化c.向Ca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的沉淀为Ca(OH)2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15.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氢氧化钠、硫酸钠(或NaOH、Na2SO4)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20 g×10% x=x=2.45 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1%。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末自我测评卷 - 学生版.docx 期末自我测评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