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自我测评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了减少汽车的油耗,科学家通过研发新型泡沫金属材料,来减轻汽车的自重。要实现减轻汽车自重的目的,泡沫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 )A.熔点低 B.密度小C.硬度大 D.着火点高2.下面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D.溶液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炼铁原理是用合适的物质将单质铁转化为氧化铁B.将生铁中的大部分碳反应除去得到的钢是纯净物C.铁制品高温处理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有防腐作用D.日常生活中的废旧铁制品直接填埋处理4.学习中,常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进行推理分析,下列推理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因为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铝制品更容易生锈B.置换反应都有化合价改变,则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5.(2024·湖北中考)《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6.向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银,一定不含锌和铜B.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银,一定不含锌C.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一定不含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铜7.“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采集的盐水主要含NaCl和少量MgSO4。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MgSO4>NaClB.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a ℃时,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将盐水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NaCl8.(2024·成都中考)有关金属的实验如下,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B.验证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证明铜生锈与CO2、O2和H2O有关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9.(2024·眉山中考)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B.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C.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15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10.下列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与其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B.在空气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C.向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至原温度D.将足量锌粉投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4分)11.(8分)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的原理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12.(10分)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2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将t2 ℃时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3)20 ℃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4)若将t1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烧杯底无固体)分别升温到t2 ℃,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3.(6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1)汽车烤漆工艺既能助力汽车美观,更能防止车身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2)铜制导线及铜制电路主板将电池、行车电脑及汽车部分零部件连接成高度协调的运行系统,说明铜具有优良的 (填物理性质)。(3)新能源汽车常使用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LiFePO4中P显-3价,则Li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4)生产汽车使用大量合金。下列对合金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字母)。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5)生产汽车还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铁。若用1 000 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纯铁的质量为 (2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8分)14.(18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 g/mL)。(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 mL。(2)图中明显的两处错误是 、 (填具体错误)。(3)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4)正确称量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填字母)。A.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B.往右盘中添加砝码C.向左移动游码 D.往左盘中添加氯化钠(5)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不小心将配制好的溶液溅到外面一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溶解时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15.(10分)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知识回顾]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铁锈的颜色是 。[实验探究]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 ;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16.(8分)(2024·达州中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时不慎把稀盐酸洒在实验室的磨石地板上,发现有气泡冒出。查阅资料得知,磨石中含有碳酸钙,同学们用同种磨石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磨石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计算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期中自我测评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了减少汽车的油耗,科学家通过研发新型泡沫金属材料,来减轻汽车的自重。要实现减轻汽车自重的目的,泡沫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 B )A.熔点低 B.密度小C.硬度大 D.着火点高2.下面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D.溶液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炼铁原理是用合适的物质将单质铁转化为氧化铁B.将生铁中的大部分碳反应除去得到的钢是纯净物C.铁制品高温处理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有防腐作用D.日常生活中的废旧铁制品直接填埋处理4.学习中,常用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进行推理分析,下列推理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C )A.因为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铝制品更容易生锈B.置换反应都有化合价改变,则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D.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5.(2024·湖北中考)《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C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6.向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滤渣中一定含银,一定不含锌和铜B.滤渣中一定含铜和银,一定不含锌C.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一定不含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和硝酸铜7.“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采集的盐水主要含NaCl和少量MgSO4。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解度:MgSO4>NaClB.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a ℃时,Mg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将盐水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NaCl8.(2024·成都中考)有关金属的实验如下,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B )A.比较合金与其组分金属的硬度B.验证锌、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C.证明铜生锈与CO2、O2和H2O有关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9.(2024·眉山中考)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B.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C.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15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10.下列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与其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A )A.分别向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B.在空气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C.向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至原温度D.将足量锌粉投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4分)11.(8分)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1)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使用了贴金技艺,贴金技艺利用了金具有良好的 延展 性,将黄金锤成极薄的薄片。(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古法炼铁的原理包含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4)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Fe、Cu(或铁、铜) 。12.(10分)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20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2)将t2 ℃时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A ,无溶质析出的是 C 。(3)20 ℃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0 g。(4)若将t1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烧杯底无固体)分别升温到t2 ℃,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13.(6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能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1)汽车烤漆工艺既能助力汽车美观,更能防止车身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2)铜制导线及铜制电路主板将电池、行车电脑及汽车部分零部件连接成高度协调的运行系统,说明铜具有优良的 导电性 (填物理性质)。(3)新能源汽车常使用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LiFePO4中P显-3价,则Li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4)生产汽车使用大量合金。下列对合金的认识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5)生产汽车还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铁。若用1 000 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纯铁的质量为 560 t (2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8分)14.(18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 g/mL)。(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5 g,需要水 95 mL。(2)图中明显的两处错误是 B中物品与砝码放反了 、 C中瓶塞未倒放 (填具体错误)。(3)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CBDEA (填字母)。(4)正确称量氯化钠时,若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D (填字母)。A.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B.往右盘中添加砝码C.向左移动游码 D.往左盘中添加氯化钠(5)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不小心将配制好的溶液溅到外面一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无影响 。(6)溶解时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要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加快氯化钠溶解速率 。15.(10分)某兴趣小组进行铁锈蚀的实验探究。[知识回顾]铁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氧气等物质反应。(1)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2)铁锈的颜色是 红棕色(或红褐色) 。[实验探究]该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一段时间后,在A和B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和D中铁钉有锈蚀。(3)B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干扰实验(合理即可) 。(4)A、B、D对比,说明铁钉锈蚀需要的物质是 氧气和水(或O2和H2O) ;C中的铁钉比D中的锈蚀更严重,原因是 C中的铁钉与氧气接触更充分(或C中的铁钉接触的氧气量比D中的多,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8分)16.(8分)(2024·达州中考)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时不慎把稀盐酸洒在实验室的磨石地板上,发现有气泡冒出。查阅资料得知,磨石中含有碳酸钙,同学们用同种磨石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磨石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2)计算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111 44x y 4.4 g= x=10 g = y=11.1 g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 g+105.4 g-4.4 g=111 g,所以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答: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中自我测评卷 - 学生版.docx 期中自我测评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