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用品(1)仪器称量:托盘天平、 药匙 量取:量筒、 胶头滴管 溶解:烧杯、 玻璃棒 (2)试剂:氯化钠、 蒸馏水 2.实验装置及步骤3.0.47.0.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3.实验误差分析质量 分数 偏大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 偏右 (填“偏右”或“偏左”); ②量水时 俯视 (填“俯视”或“仰视”)读数; ③量筒中的水未全部倒入烧杯质量 分数 偏小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 偏左 (填“偏右”或“偏左”); ②称量时左码右物(使用了游码); ③食盐不纯(含杂质或水分); ④往烧杯中倒食盐时撒了一部分; ⑤量水时 仰视 (填“俯视”或“仰视”)读数; ⑥溶解前烧杯中原来有水; ⑦使用的砝码有缺损二、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仪器: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2.实验步骤(3%的NaCl溶液的密度为1.04 g/cm3)25.24.25.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3.误差分析(1)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量取浓溶液时 仰视 (填“仰视”或“俯视”,下同)读数,量取水时俯视读数。(2)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量取浓溶液时 俯视 读数,量取水时 仰视 读数,稀释过程中有少量浓溶液洒出。1.(2024·武汉中考)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 A.取用氯化钠 B.称量氯化钠C.量取水 D.溶解氯化钠2.(2024·重庆中考B卷)用密度为1.04 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B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3.(2024·广西中考)实验室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 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4.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若②中的砝码和试剂放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5.(2024·乐山中考)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但在实验中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准备用8%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密度为1.0 g/cm3)进行配制。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5 g。(2)量取蒸馏水时应选择量程为 50 (填“10”“20”或“50”)mL的量筒。(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本实验不会使用的是 酒精灯 (填仪器名称)。(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是 不影响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6.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仪器①的名称是 药匙 。(2)①计算:配制上述溶液时,需氯化钠 7.5 g,所需量取水的体积为 42.5 mL(水的密度为1 g/cm3)。②称量: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1 g以下用游码),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称取的NaCl的质量是 6.5 g。③ 溶解 :该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④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⑤反思: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有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 、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了游码,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合理即可) 。(写两个即可)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一所示。(1)写出图一操作⑤中仪器的名称: 托盘天平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2)实验操作顺序为: ③⑤①②④ (填序号)。图一(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B (填字母)。A.称量时,试剂与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游码)B.烧杯水洗后直接配制溶液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4)根据图二、图三可知,该小组同学配制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8% 。图二 图三(5)装瓶贴签:标签中应包括 溶液的名称 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活动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用品(1)仪器称量:托盘天平、量取:量筒、溶解:烧杯、(2)试剂:氯化钠、2.实验装置及步骤. . . . .3.实验误差分析质量 分数 偏大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 (填“偏右”或“偏左”); ②量水时 (填“俯视”或“仰视”)读数; ③量筒中的水未全部倒入烧杯质量 分数 偏小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 (填“偏右”或“偏左”); ②称量时左码右物(使用了游码); ③食盐不纯(含杂质或水分); ④往烧杯中倒食盐时撒了一部分; ⑤量水时 (填“俯视”或“仰视”)读数; ⑥溶解前烧杯中原来有水; ⑦使用的砝码有缺损二、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仪器:胶头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2.实验步骤(3%的NaCl溶液的密度为1.04 g/cm3). . . . .3.误差分析(1)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量取浓溶液时 (填“仰视”或“俯视”,下同)读数,量取水时俯视读数。(2)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量取浓溶液时 读数,量取水时 读数,稀释过程中有少量浓溶液洒出。1.(2024·武汉中考)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氯化钠 B.称量氯化钠C.量取水 D.溶解氯化钠2.(2024·重庆中考B卷)用密度为1.04 g/cm3的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3.(2024·广西中考)实验室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 g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固体C.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量筒中溶解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4.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中的砝码和试剂放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小5.(2024·乐山中考)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但在实验中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准备用8%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密度为1.0 g/cm3)进行配制。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2)量取蒸馏水时应选择量程为 (填“10”“20”或“50”)mL的量筒。(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本实验不会使用的是 (填仪器名称)。(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6.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1)仪器①的名称是 。(2)①计算:配制上述溶液时,需氯化钠 g,所需量取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 g/cm3)。②称量: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1 g以下用游码),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称取的NaCl的质量是 g。③ :该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 。④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⑤反思: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有 、 。(写两个即可)7.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一所示。(1)写出图一操作⑤中仪器的名称: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实验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图一(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字母)。A.称量时,试剂与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游码)B.烧杯水洗后直接配制溶液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4)根据图二、图三可知,该小组同学配制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图二 图三(5)装瓶贴签:标签中应包括 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 学生版.docx 实验活动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