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学期班会课《从心出发,迎接新学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假期与学习模式的差异,认识“假期综合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2.学生能够掌握作息调整、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学生能够明确新学期的目标设定方法,并学会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通过互动活动和实际操作(如填写目标卡片、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收心的重要性,缓解从假期到学习的心理过渡压力。2.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和规划,增强责任感和执行力。3.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从假期到学习的心理过渡过程,掌握收心的方法。2.指导学生设定具体、合理的新学期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目标设定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增强目标达成的动力和信心。2.如何通过家庭支持与沟通,增强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互动法、讲授法【教学内容】寒假回忆与心理过渡→新学期目标设定→“收心”行动计划→总结与升华【教学过程】温情导入:播放寒假回忆视频:播放学生寒假生活片段,搭配轻松音乐,唤起学生对假期的美好回忆。提问互动:提问学生寒假中最难忘的经历,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营造温馨氛围,自然过渡到新学期。一、寒假回忆与心理过渡心理过渡期认知:对比假期与学习模式:展示假期与学习场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从假期到学习模式的挑战,如作息调整和学习节奏变化。讲解“假期综合征”:介绍“假期综合征”的表现,强调收心是一个渐进过程,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探讨收心方法: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收心方法,每组推选代表分享。教师总结:总结调整作息、制定计划等实用方法,强调收心的重要性。二、新学期目标设定设定新学期“心”目标:发放目标卡片:每位学生发放目标卡片,要求写三个具体目标(学习、生活和个人成长各一),增强目标针对性。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目标,激发对新学期的期待与规划。分享与承诺:邀请学生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目标及选择原因,增强目标认同感。贴目标卡片:学生将目标卡片贴在“目标墙”上,作为承诺与提醒,增强责任感。仪式感强化:强调“目标墙”的意义,让学生时刻看到自己的目标,增强目标达成的动力和信心。三、“收心”行动计划作息调整时间与管理:作息调整小技巧:分享逐步调整作息的方法,如每天提前10分钟睡觉起床,避免熬夜。时间管理工具:介绍“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法则”,发放工具表,指导学生填写使用。情绪调节方法:教授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情绪调节技巧,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家庭支持与沟通:家校合作:鼓励学生与家长沟通,争取支持配合,营造学习环境。家长配合建议:通过家长群或家长会,传达收心重要性,建议家长配合调整作息,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四、总结与升华课程总结:强调收心的意义,总结收心不是放弃快乐,而是追求成长进步。强调目标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努力。学生感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收获感受,增强课程体验感。引导学生总结经验,为后续学习生活提供借鉴,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励结束语:播放励志音乐,教师用激励性语言结束班会,激发学生斗志。强调从“心”出发,迎接挑战,鼓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业布置】制定个人“收心”计划: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制定一份详细的“收心”计划,包括作息调整、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内容,下周上课时进行分享。与家长沟通: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课程内容,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教学反思】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环节的参与情况,反思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关注学生设定的目标是否具体、可行,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确保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生的“收心”计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上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顺利从假期过渡到新学期的学习状态,明确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同时增强家校合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