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2课时)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2课时)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第2课时)
1.
能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2.
能通过实验认识乳化现象,能解释一些常见乳化现象并能指出与溶解的不同
3.
知道什么是浊液,能说出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自热米饭、自热火锅里有一袋固体,加入水之后便会产生热量,你知道固体是什么吗?热量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新课导入
物质溶解时伴有怎样的热量变化?
①放热;
②吸热;
③无明显热量变化。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设想
3.设计实验
方案一:溶解前后分别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方案二:用温度计在溶解前后分别测液体温度。
不可靠,有误差
方案三:其他方案(如利用气球、U型管等)。
可靠,准确
可靠,但操作复杂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设计实验
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25
25
25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5
25
25
=
<
>
NH4NO3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数据与分析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①大多数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不变;
②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出现吸热现象;
③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出现放热现象;
浓硫酸、NaOH、CaO
NaCl、KNO3
NH4NO3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得出结论
NH4NO3
NaOH

CaO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6.交流与讨论
(1)市场上用的“摇摇冰”饮料,其夹层固体
溶于水可制冰,该固体可能是什么?
(2)“一拉热”,内装固体溶于水可加热食物,
其固体可能是什么?为什么选用该固体?
(3)这个过程是不是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呢?
NO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2.几种表现: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 ,温度 。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 ,温度 。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 。
放热
升高
吸热
降低
温度不变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7.归纳与总结
油水
面粉水
泥水
【思考】这三种不是溶液的液体是什么呢?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悬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三、浊液
种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联系 区别 分散前被分散物质的状态
是否能溶解
粒子直径
外观
久置现象
实例
都是混合物
固、液、气
固体
液体
能溶解
不能溶解
不能溶解
<1nm
>100nm
>100nm
均一、透明
不均一、浑浊
不均一、浑浊
稳定、不分层
不稳定、沉淀
不稳定、分层
盐水、糖水、碘酒
泥浆
油水、牛奶
小结
三、浊液
大的油珠在洗涤剂(乳化剂)作用下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1.乳化现象:
2.乳化作用:
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乳浊液
乳化现象
乳化剂
四、乳化现象
1.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
①大多数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不变;
②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出现吸热现象;
③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出现放热现象;
浓硫酸、NaOH、CaO
NaCl、KNO3
NH4NO3
浊液
乳浊液
悬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乳化
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
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课堂总结
1.化学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自制简易冰袋”的探究活动,下列用来制作冰袋最佳的固体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氯化钠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中水冲洗汽车
B
C
课堂练习
3.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D
课堂练习
4.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变鼓,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B
选项 固体 液体
A 硝酸铵 水 B 氢氧化钠 水 C 镁条 稀盐酸 D 氯化钠 水
课堂练习
5.小化同学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 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 A 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
A.锌和稀硫酸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生石灰和水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