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预防校园欺凌 课件 (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预防校园欺凌 课件 (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姓名: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杜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
目录
CONTENTS
01
校园欺凌现象概述
02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03
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04
05
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后果
06
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如何远离校园欺凌?
01
校园欺凌现象概述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
中小学生欺凌,指的是在校园(涵盖中小学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范围之内与之外,于学生彼此之间所出现的特定不良行为。在此行为中,一方(可以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会单次亦或是多次,怀着蓄意或恶意的心态,借助肢体动作、言语表达以及网络途径等多种手段,对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进行欺负、侮辱。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另一方身体遭受伤害、财产出现损失,或者精神层面受到损害等情况。
这样的定义清晰呈现出三个关键要点:其一,清晰界定了学生欺凌所涉及的范围,即发生在校园内外且是学生之间的事件;其二,精准明确了学生欺凌的构成要素,具体涵盖发生次数的单次或多次、主观意识上的故意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损害结果的多方面性等四个要素;其三,着重强调了学生欺凌与学生之间正常打闹嬉戏存在本质区别。
02
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言语欺凌
涵盖嘲笑讥讽、辱骂诋毁、威胁恫吓等行径,其目的在于挫伤受害者的自尊心,摧毁其自信心 。
特点
言语欺凌常隐匿于日常交流之中,极为隐蔽,很难被老师察觉。但其对受害者心理造成的创伤却不容小觑,能严重损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
身体欺凌
涵盖暴力殴打、恶意推搡、强行抢夺财物等恶劣行为,会直接致使受害者身体遭受损伤 。
特点
身体欺凌行径显著,易于被察觉并及时制止。然而,其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创伤不容小觑,不仅会在短期内给受害者身体带来直接伤害,还可能在长期内对受害者的身心层面均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印记。
社交欺凌
包含蓄意排挤、孤立受害者,以及恶意散布谣言等行为,目的是全方位破坏受害者的社交关系网络,将其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
特点
社交欺凌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长期存在,因其隐蔽性强,难以被及时察觉。它如同慢性毒药,持续侵蚀受害者的心理防线,严重冲击其情感世界,给受害者带来难以估量的精神创伤 。 。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01
02
03
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人欺负
32.5%的人偶尔被人欺负
49%的人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校园欺凌的特点
低龄化
群体性
反复性
87%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03
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1. 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节奏,破坏校园秩序,让同学们无法安心学习、正常生活,给校园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 此类行为对受害者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打架斗殴本质上是蓄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恶劣行径,加害者主观上就有损害他人健康的意图。其后果通常是致使受害者身体受伤,遭受肉体的痛苦折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终身残疾,对受害者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
3. 打架斗殴一旦发生,会给加害人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人的生命与健康珍贵无比,从这个角度看,以伤害他人生命健康为目的的打架斗殴,堪称代价最为高昂的行为。因打架斗殴产生的赔偿费用,少则成千上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4. 打架斗殴若情节严重,构成故意伤害罪,加害人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届时,加害人将失去自由,被囚禁于一道道铁门之后,面临强制劳动,全天都处于严密监视与严格约束之下,承受严厉的法律强制措施。
04
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后果
我国《治安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
   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四、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后果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
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四十四条 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四、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后果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
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四、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后果
四、校园欺凌需要承担的后果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已满16周岁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14周岁以下
应当从轻或是减轻处罚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是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责
完全无刑事责任
05
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一)安全置上,预防先行
①倡导与同学和谐共处。遭遇矛盾时,应秉持豁达心态,切不可因琐事就僵持不下、斤斤计较,更不能冲动行事,以拳脚解决问题,做出有损自身形象的行为。
②尽力规避成为暴力侵害对象。日常出行,勿携带过多现金及手机等贵重物品,避免在公众场合展示财物,以防引起他人不良企图。校园内的僻静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向来是校园暴力的高发区域,在这些地方活动,务必提高警惕,最好与同伴结伴同行。
③着力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相关线索,往往能从同学间的日常交流中获取。通过留意细节,可提前察觉潜在危险,做好防范措施。
(二)直面暴力,沉稳以对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不被激怒。
反思自身,有则改之。
坚定回击,表明态度。
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及时调节,舒缓情绪。
借助法律,维护权益。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措施
观察环境,找机会逃跑。
大声呼救,吸引他人注意。
用小动作分散对方注意力,趁机逃脱。
形势不利时,示弱求饶以减少伤害。
若无法逃脱,护住头部要害。
(三)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毫无预兆,这让不少同学心生恐惧与焦虑。部分同学因害怕,既不敢向家长、老师倾诉,更不敢报警,哪怕警方侦破案件,他们也因种种担忧而拒绝出面作证,只能默默承受,沦为“沉默的羔羊”。但一味忍气吞声,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容易让施暴者变本加厉,引发更多暴力事件。所以,当自己遭遇紧急暴力情况,或是发现他人正身处险境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求助,必要时拨打报警电话,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做好防范措施。
(四)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树立守法观念:时刻牢记,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法律庇护。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将自我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讲究应对方法与策略:当面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时,切不可盲目蛮干,否则可能会使自身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秉持见义智为、巧为原则:在他人遭遇危险时,我们要有见义勇为的勇气,但更要注重方式方法。
增强报告与证据意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遭受侵害,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相关部门报告,同时留意收集各类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在后续处理问题时至关重要,能够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06
如何远离校园欺凌?
六、如何远离校园欺凌
全面推行年轻家长社区培训机制,紧密结合家长学校与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营造科学、健康的育儿氛围,助力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
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以文化的力量滋养青少年的心灵,提升其精神境界。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犯罪必惩原则,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形成强大威慑力,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稳步推进人文教育体系建设,将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核心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着力培育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深入净化各类传媒环境,推行影视观赏等级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不良信息传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空间。
请务必牢记:当自身安全遭受威胁,绝不能轻易言弃,要鼓足勇气,坚定捍卫自己;当他人生命陷入困境亟待援手,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务必倾尽全力,及时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
让我们携手并肩、齐心协力,向校园暴力坚决说 “不”,全力清扫校园中的阴霾,共同打造一个安全无忧、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让青春在这片净土上绽放绚丽光彩!
THANKS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