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江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五次综合测试(期末)九年级化学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20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5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3.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a:40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习总书记对重庆的嘱托。下列措施与此不相符的是A. 开发新技术新能源 B. 继续推进长江禁渔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 生活垃圾露天焚烧2. 《庐山图》绘制了九江庐山的壮丽景色,是一幅泼墨泼彩图。用墨绘制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中的碳具有A. 还原性 B. 可燃性C. 吸附性 D.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3.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停靠空间站 B. 逃逸塔分离C. 点火发射 D. 打开太阳能翻板4. 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试酒驾,则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A. -3 B. +4 C. +5 D. +65. 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6.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水银、氧化镁、洁净的空气 B. 液态氧、氯化钠、冰水混合物C. 水、生理盐水、天然气 D. 氢气、澄清石灰水、酒精7.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 《汉书》:“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指是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酒肉变臭是缓慢氧化的过程C.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燃烧就会越剧烈D. 《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的是,属于氧化物8. 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冒出气泡;将甲放入含有丙化合物溶液中,无现象。由此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乙>甲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学观念: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B. 科学思维:阴离子带负电,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C. 科学探究;某物质R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R中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 科学态度: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应回收利用,节约金属资源10.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 图1: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的两种金属分别反应B. 图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石灰石C. 图3:水通直流电D. 图4: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1. 赣南素有“世界钨都”的美誉。下图是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钨原子中子数为74 B.钨属于第六周期的元素C.钨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钨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12. 中国科学家首次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了淀粉,其合成过程中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实验室中将硬水软化 加入肥皂水B 除去二氧化碳中一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C 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 在链条表面涂油D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_____三、填空题(共25分)14. 文化媒,影视为介,让化学“活”起来(1)国家宝藏:三星堆·金杖,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黄铜是铜锌合金,外观呈金黄色,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单选)。A. 测密度 B. 加稀盐酸 C. 高温灼烧 D. 观察颜色(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中需用草木灰蒸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3)中国诗词大会:有“香”无“花"。诗人赞美菊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从微观角度解释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_____。(4)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汤的色、香主要由茶黄素(化学式为C29H24O12)等物质所致。下列关于茶黄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茶黄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相对分子质量为564gC. 茶黄素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D. 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15. 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结合书本知识回答:(1)趣味实验1“火焰分割”。先将加热至红热的铁丝网a平伸到火焰上部,如图甲所示;再将常温的铁丝网b平伸到火焰下部,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如图乙所示。①铁块能拉成铁丝是利用了铁的_____性。②“两张铁丝网中间的火焰熄灭”的主要原因:_____(选填字母)。A.铁丝网b消耗氧气,使周围没有了氧气B.铁丝网b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2)实验2:除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外,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气体可能是_____(单选,填序号)。A. H2 B. CO2 C. SO2 D. NO2(3)实验3: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能否由该装置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得出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结论?_____(填“是”或“否”)。16.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高,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如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氮气是由_____构成的。(2)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4)步骤④涉及的化学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后_____(选填“升高”“降低”)。(5)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如下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填序号)。硝酸铵 化学式:NH4NO3 注意事项:密封储存;防潮防晒; 隔绝热源;不与草木灰混用①易溶于水 ②熔点高 ③受热易分解17.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孙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磷燃烧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2)张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a.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b.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c.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d.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比较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_____(填“甲”或“乙”)图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二)化石燃烧的合理利用:(4)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比如煤、石油和_____,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5)面对火灾时,要沉着冷静,科学自救。比如可用湿布捂住口鼻,减少吸入有毒有害的烟气,这一方法与我们化学实验室_____操作的原理相似。四、实验题(共14分)18.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回答:(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2)实验室用C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_____(填物质名称)。(3)既可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B或C均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B与C相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_____。(4)用装置E和装置_____(填序号)组合可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E中导管口_____(填“a”或“b”)端通入。19. 金属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铜是人类较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1)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如图)。雁鱼灯出土时表面某些部分存在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其元素组成,推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O2、H2O和_____有关。(2)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光亮铜丝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进行验证。为验证小组同学推测,乙试管中气体X成分为_____(填化学式)。(3)小明学习了书本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设计出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指出该装置的一处缺陷_____;小明在实验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查阅资料得知:①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②Cu2O可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小明对红色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猜想1:红色固体可能是Cu。猜想2:红色固体可能是Cu2O。待玻璃管冷却后,分离出其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验证:步骤 现象 结论取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溶液变为_____色,红色固体仍有剩余 红色固体中有Cu2O,猜想2成立(4)小红对表中结论提出质疑,她提出猜想3:红色固体可能是_____。(5)拓展延伸:先秦《考工记》中有关青铜成分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注:此处“金”指铜)。为证明金属锡、铁、铜活动性顺序,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出一些实验方案,以下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双选,填序号)A. 铜片、锡片、氯化亚铁溶液 B. 铁片、铜片、硫酸亚锡溶液C. 铁片、锡片、硫酸铜溶液 D. 锡片、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五、计算题(共10分)20.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这是对教师的礼赞。教师授课的粉笔主要成分为石灰石(CaCO3)和石膏(CaSO4)。将40g碾碎的粉笔灰放于硬质玻璃管中高温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1.2g。(已知:CaCO3高温时会分解生成CaO和CO2,但CaSO4和杂质受热都不分解,也不与CaCO3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CaSO4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最简比)。(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3)酒精灯的燃料为酒精,量取一定体积的酒精所需要的仪器是_____和胶头滴管,若仰视读数,则量取酒精的实际体积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4)计算40g粉笔灰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九江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五次综合测试(期末)化学 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1-5每小题1分,6-10每小题2分,共15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1题答案】【答案】 ①. B ②. 2【12题答案】【答案】 ①. B ②. 乙【13题答案】【答案】 ①. C ②. 用磁铁吸引(合理即可)三、填空题(共25分)【14题答案】【答案】(1)D (2)(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A【15题答案】【答案】(1) ①. 延展 ②. B (2)A(3) ①.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 ②. 是【16题答案】【答案】(1)氮分子 (2)物理(3)(4)升高 (5) ①. 35% ②. ①③【17题答案】【答案】(1) ①. 化合 ②. 提高温度,隔绝氧气(合理即可)(2) ① ac ②. cd(3)乙 (4) ①. 天然气 ②.(5)过滤四、实验题(共14分)【18题答案】【答案】(1)长颈漏斗(2)大理石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盐酸(3) ①. B ②. 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4) ①. G ②. b【19题答案】【答案】(1)CO2 (2)O2(3) ①.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②. 蓝(4)Cu和Cu2O (5)BD五、计算题(共10分)【20题答案】【答案】(1)1:2 (2)8.8(3) ①. 量筒 ②. 偏大(4)设该粉笔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x=50%,答:该粉笔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