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
1.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的特征》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轻重、大小、滚动、稳定等,并运用合适的科学词汇对其进行描述与记录。
“聚焦”部分,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结合已有经验来描述物体。这9种物体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有的同学已经知道这些物体的特征,有的可以在认识其他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和感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探索”部分,有三个探索活动。第1个活动:选择书中展示的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学生对物体的描述可能会因选择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基本能够胜任这一任务。学生针对自己熟悉的物品,说出自己的认识,这是认识物体的开展,也是通过感知和经验了解事物的开展。第2个活动:选择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能够找到不同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物体的深入认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维度地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同时指导学生使用表格进行记录,把观察、分析与记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第3个活动:把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圈出来。要求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纠正学生的观点,回到对物体的正确认识,掌握物体的特征。其中教材中设计了记录单,让学生圈出物体具有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探索的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的,相互关联,引导学生把探究推向深处,特别是最后一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总结与纠正观察中的不足,进而夯实学生的科学观念。不同的观察与分析,促进学生对物体特征准确、全面地认识,完成了探究任务,提升了探究质量。
“研讨”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学习有序地观察,这种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物体。先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物体的方法,再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观察的方法可以是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而在用语言描述时可以是颜色、形状、大小和气味等方面。让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提炼。
“拓展”部分,就是考查学生对事物特征的深度理解和掌握。教材是通过一个谜语 ,让学生猜一猜是何种物体,这就需要学生对相应的物体有所了解,从而找到谜语的答案。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具科学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混淆物体的特征和用途,且往往描述得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有意识、有序地进行观察和表述,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物体,认识到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知道物体的特征可以用科学词汇来描述。
科学思维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物体时,能发现物体的更多特征。
探究实践
用各种感官感知不同的物体,借助记录单如实记录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科学描述和回应他人的意见。
态度责任
学会合作使用实验物品;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观察结果,愿意倾听他人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难点
1.能有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2.联系生活,认识生活中物体的特征,形成经验并学会迁移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用来观察、比较的物体: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班级记录表和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课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下列物体,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示: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橡皮、钢尺、塑料尺。
3.谈话引导: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些物体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你们很熟悉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日常中的物体,并让学生说一说名称,然后再过渡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征,从而聚焦了今天学习的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探索活动1;从教材第2页展示的9个物体中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
1.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展示了一些物体,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这些物体呢?
提示: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
2.请选择一种物体,说一说这种物体的特点。
提示:木块、作业本和长条橡皮都是方的。
乒乓球是圆的。
笔筒是柱形的。
圆柱橡皮有香味。
尺子可以弯曲。
红砖很重。
笔筒是空心的。
(二)探索活动2:和其他物体比一比,观察物体的更多特征。
1.请任意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你们还能说出物体的哪些特征?
提示:
(1)如图所示,木块是方的、有气味;圆柱橡皮是圆柱形的、有香味。
(2)如图所示,木块与乒乓球:木块重、方形、实心;乒乓球轻、圆形、空心。
(3)如图所示,木块与红砖:木块方形、原木色、轻、小、光滑;红砖长条形、红色、重、大、粗糙。
2.同学们又找到了物体的不同特征,非常棒,但是有的同学说圆柱形橡皮漂亮,这是不是物体的特征?
提示:漂亮不是物体的特征。
3.小结:刚才同学们从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轻重、是否空心等多个方面描述了物体的特征,从而增强了我们对事物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找到了物体之间的不同,从而了解了物体的特征,并学会用语言从不同方面描述,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了解。
(三)探索活动3;把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圈出来。
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物体的各种特征,下面我们在记录单中,圈出相应的特征。
2.先确定观察的物体,再进行选择。
3.根据要求填表。
提示:选择木块进行特征的描述。
记录单
4.小结:通过观察与比较,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物体,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某种物体的特征,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相应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这就要求学生纠正观念,利用科学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四)讨论研讨:
我们是怎样观察这些物体的?我们用了哪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1.谈话:我们刚才了解了很多物体的特征,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利用了哪些方法观察物体?
提示: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进行对比分析等。
2.追问:你们的观察方法很好,也很丰富,请再想一想,我们用了哪些词汇描述这些事物的特征?
提示:有颜色、方的、圆的较软较硬、较厚较薄、光滑粗糙实心、空心。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个人获取的信息,以小组的形式汇总,然后说出观察的方法和物体的特征,从而夯实科学观念,丰富科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特征猜到这个物体?
1.出示谜语,猜一猜谜底。
圆圆身体皮儿薄,
光光滑滑身体轻。
桌面弹它蹦三尺,
往左往右撞不坏。
提示:气球(出示图片)。
2.可以通过哪些特征描写这个物体?
提示:圆的、光滑轻、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促进学生从认识物体特征的本质入手,并与生活中的物体联系起来,达到迁移知识,找到生活中的事物,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对物体的特征加深印象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身边一些物体的特征,知道观察物体时,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方法,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可以从颜色、大小、形状、软硬、轻重、光滑程度、是否空心等方面描述,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地认识物体。在探索活动中,从观察一种物体,到两种物体对比分析,再到选词描述等,层层递进进行探索,夯实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认识,形成了科学的观念,丰富了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归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 总结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特征
1.乒乓球是圆的。
2.长条橡皮是方的。
3.圆柱橡皮有香味。
4.尺子可以弯曲。
5.红砖很重。
6.笔筒是空心的。
7.气球:圆的光滑、轻、有弹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认识身边物体的形式导入新课,较好地渗透了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很好地完成了“聚焦”任务。
2.通过对单个物体的观察练习和两个物体的比较观察,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科学方法,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了有序观察物体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3.注重将学生零碎的感性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学生在上学期观察植物的时候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应用将一直贯穿整个科学课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