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6.哪个流动得快教材分析《哪个流动得快》是本单元第6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关于物体流动速度的研究。液体都是可以流动的,特别是学习了水会流动的知识后,学生对流动的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是液体。本节课继续研究物体流动的差异性,以及流动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旧的观念的基础上再一次拓展,促进学生深入了解物体的特性,丰富科学知识。“聚焦”部分,主要立足的问题是水和油哪个流动得快。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它们都能流动,但不清楚谁流动得快。而这一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为让学生快速聚焦这一主题,我们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先从水和油的共同点引入,再从流动的特征引入学习的主题,如比一比它们流动的速度。“探索”部分,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比较水和食用油。用手分别蘸一蘸水和油,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比较简单,但是要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感受。当学生蘸了水之后会觉得有一点黏,而蘸油后感觉更黏一些。这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是它们的黏度不同,这也是水与油这两种物质的不同之处。第二个活动:观察并记录水和食用油的流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知道,如果物质要流动,必须是从高处向低处才可以。为此,在本课的实验中给学生准备了两块斜面平板,让物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但同时还要注意三个方面:要同时滴下,不要“抢跑”;流动的时间要一样;时间到了要把板放平。学生能够亲自做实验,并发现在同样时间内,水流动得快,油流动得慢,进而得出结论。“研讨”部分,包含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用手感受水和食用油,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是实验一中的结论,而现在再来分享与讨论,能夯实学生的科学观念。水与油的黏度不同,这是学生真实的感受,油比水更黏。第二个问题:水和食用油哪个流得快,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这个是通过对比实验判断的,同样的时间,看看水和油谁流动的长度长,结果是水流动的长度长,这样就能判断水流得快。这个结论就是基于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再进行分析与讨论而得到的。“拓展”部分,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流动的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流动的水能够用来发电、磨米磨面轮船运输、冲浪、漂流、清理河道等等。并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得出流动的水为人类所做的事情。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水和油哪个流得快,使学生感受液体是可以流动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液体流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液体是可以流动的,而且形状不固定。提问水和油谁流动得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玩一玩、试一试等,感受水和油的黏度,在实验中观察运动轨迹的长度,学生就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在对比实验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学生去发现,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目标科学观念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液体黏度的影响。科学思维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探究实践进行预测并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态度责任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重点难点重点1.设计简单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2.在对比实验中,保持一个条件不变,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难点1.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把液体的流动特性应用到生活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水、油、平板、小木块、图片与课件等。学生准备每组同学准备笔、纸张、《科学学生活动手册》。课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提问:同学们,水会流动,你觉得油会流动吗(出示图片)?提示:油也会流动。食用油水(二)追问:为什么?提示:油也是液体,形状不固定,也会流动。(三)你们知道水和油谁流动得快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考,从水的流动延伸到油的流动,然后引导学生聚焦到水和油谁流动得快。上,进而与新课建立联系,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观察水和食用油。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和油都可以流动,但是你们有没有想一想除了 颜色、气味、形状以外,水和油还有什么不同呢?2.布置任务:如图所示,让我们用手蘸一蘸水和油,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3.汇报与交流。提示:手蘸水后感觉有一点黏,手蘸油后感觉更黏一些。4.小结:手蘸水后感觉有一点黏,手蘸油后感觉更黏一些,这其实是因为水和油的黏度不同。[设计意图]通过蘸一蘸,让学生体会水和油的不同,这样学生就用亲身的体会,得出油比水的黏度大。(二)探索活动2:观察并记录水和食用油的流动。1.谈话:液体都能流动,但是它们流动的快慢不一样,你们想不想知道水和油谁流动得快?2.布置任务:测试水和油谁流动得快。3.提供实验材料:平板、小木块、油、水、滴管。4.提问:你们觉得实验该如何操作?5.学生讨论与交流。(1)先用平板和小木块做两个斜面。(2)分别滴入水和油。(3)流动时计时并记录。6.追问:你们觉得实验中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提示:(1)要同时滴下,不要“抢跑”。(2)流动的时间要一样 。(3)时间到了,要把平板放平。7.学生操作(如图所示),教师巡视。8.记录与展示:画出水和食用油的流动长度。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用油:_____________________9.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同样时间内,水比油流动的长度长,说明水比油流动得快。10.小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比油流动得快,对物体的流动特性又有了新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白控制了一个变量,其他条件不变,比较物质的某一方面,最后得出同样时间内水比油流动的长度长,说明水比油流动得快,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三)讨论研讨:1.用手蘸一随下面的水和食用油,感觉有什么不同?(1)回顾蘸一蘸实验的现象和结论。(2)汇报与交流。提示:手蘸水后感觉有一点黏,手蘸油后感觉更黏一些,是因为水和油的黏度不同,油比水的黏度大。2.水和食用油(出示图片)哪个流动得快,我们是怎样判断的?(1)在水和油的流动对比实验中,实验现象是什么?提示:同样时间内,水流动的长度比油长。(2)追问:哪个流动得快?提示:水比油流动得快。[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夯实学生的科学观念,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拓展延伸:流动的水的作用。在生活中,流动的水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提示:水轮(如图所示)的主要作用是将水流的动力转化为机械能,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装置。用水力来驱动机械在古代应用广泛,如水轮常被用来驱动粮食加工器械和水力磨坊等,通过水流的力量带动这些机械运转;水轮也用于提灌和排灌,帮助调节水位和灌溉农田。[设计意图] 拓展延伸部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水和油的黏度不同,水比油流动得快。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设计两个小实验,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中包含了蘸一蘸、做一做、试试等,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同时在拓展内容中,又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水流动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生活与科学结合起来,感受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总结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板书设计哪个流动得快1.手蘸水感觉有一点黏。2.手应油感觉更黏一些。3.油比水的黏度大。4.同样时间内水流动的长度比油长。5.水比油流动得快。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到具体的科学课堂知识,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学习与延伸,其中物质的黏度和流动的快慢,都是本课要突破的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涉及了对比实验,引入实验公平性。对比实验需要保持一个条件改变,其他条件不变,从而得到这个改变条件带来的影响。为此,在实验中巧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了解水和油的流动速度,达到了教学目标。3.注重了学生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性。最后拓展内容涉及水流动的作用,引入水轮可以灌溉,可以作为饮水的工具等,让学生明白水的流动是一种生产力,生活中离不开水和水流,作为人类要合理利用水资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