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7.它们去哪里了教材分析《它们去哪里了》是本单元第7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最后一课。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的特征和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特点,知道一些物质易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易溶解在水中,能应用这个去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溶解也是物质的特征之一,了解这一现象,也是全面认识事物的基础。“聚焦”部分,意在让学生直接关注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学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学生天生喜欢动手,现在让他们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发现有何变化,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出示这些材料时,可以问一问他们想怎么玩,就能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描述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学生有这方面的基础他们可能会从颜色、形状等方面去观察与分析,继而完成观察的任务。第二个活动:分别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杯中,观察并用图画记录。这是一个观察实验,需要学生利用材料,采取一定的操作方法,观察描述和记录三种物质放入水中发生的变化,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将会观察到“食盐看不见颗粒和溶液依然无色透明”“红糖看不见颗粒和溶液变得有色透明”“石子仍旧看得见”这三种现象。通过这三种现象,得出科学词汇“溶解”。学生通过现象就能理解这个概念,并形成自己的观念。实验是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科学观念,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研讨”部分,包含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把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讲出来,并学会表达,即“食盐看不见颗粒和溶液依然无色透明”“红糖看不见颗粒和溶液变得有色透明”“石子仍旧看得见”这三种现象。第二个问题:食盐和红糖真的“消失”了吗?这两种物体不是真正消失,而是完全溶解在了水中,这是一种状态。“拓展”部分,给学生布置在水中加入几滴食用油的实验小活动,这个实验简单,现象明显,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刚开始发现油漂在了水上,搅拌后,依然如此。油漂在水上,说明油不能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即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让学生再一次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红糖等放入水中后会慢慢溶化,而小石子不会溶化。本节课需要学生观察水与物体混合前后发生的变化,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观察过程,需要耐心和静心,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在具体实验中,还需要教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理解“溶解”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区分物质在水中易溶解或不易溶解。科学思维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区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探究实践通过观察红糖等物质在水中的状态,能借用图示等形式,如实记录和描述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态度责任乐于研究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2.学会使用观察仪器进行观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难点1.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联系生活,会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运用和掌握科学知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小石子、图片以及课件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纸和笔。图课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物体。提示:食盐、红糖、小石子。(二)追问:你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把这三种物体放在水中,请你们猜想,会产生什么现象呢?[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提出要求让学生继续观察,进而与新课建立联系,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教学过程(一) 探索活动1:观察并描述三种物体。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种物体分别是食盐、红糖和小石子,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和描述?提示:颜色、形状、气味、大小等。2.追问: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具体特征?物体 颜色 形状 气味 大小食盐 无色 小颗粒 无味 小红糖 红色 小颗粒 有香味 小小石子 各种颜色 大颗粒 不确定 略大3.小结: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找到了食盐、红糖、小石子这三种物体在颜色、形状、气味和大小方面的特征。[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观察和了解食盐、红糖、小石子这三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加深对物体的了解,进而为后面继续研究这些物体奠定基础。(二)探索活动2:分别把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杯中,观察并用图画记录。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食盐、红糖、小石子这三种物体的基本特征,下面我们把这三种物体分别放入水杯中,看看有什么变化。2.要求;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操作,并观察与记录。放入前,先观察 放入后,静静观察搅拌 搅拌后,再观察3.在实验和观察中,你觉得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提示:要等待,搅拌让水中的物体尽快溶化。4.汇报与交流。提示:食盐看不见颗粒,溶液依然无色透明;红糖看不见颗粒,溶液变得有色透明;石子仍旧看得见。5.解释:物体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液体中,叫作溶解。食盐能溶解在水中,红糖也能溶解在水中,而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6.整理记录。物体 放入前 放入后搅拌前 搅拌后食盐 水中还有一部分颗粒 食盐看不见颗粒,溶液依然无色透明红糖 水中还有一部分颗粒 红糖看不见颗粒,溶液变得有色透明小石子 小石子没有变化 仍旧看得见仍旧看得见7.小结:有的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有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这也是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是否能够溶解,理解了溶解的概念,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物体的特征,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教桌科-年级下册(三)讨论研讨:1.把食盐、红糖、小石子分别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1)回顾实验现象,为分析做好准备。(2)解释与说明。提示:食盐看不见颗粒,溶液依然无色透明;红糖看不见颗粒,溶液变得有色透明;石子仍旧看得见。2.食盐和红糖真的“消失”了吗?(1)学生思考与讨论。(2)解释与说明。提示:这两种物体不是消失了,而是完全溶解在了水中,这是一种状态。[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获取的信息,以小组的形式汇总,然后分析和解决核心问题,夯实学生的科学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拓展延伸:观察油在水中的现象。1.出示任务:在一杯水中加入几滴食用油,观察有什么特别的现象;用筷子搅拌后再观察。2.学生观察、思考与汇报。提示:刚开始发现油漂在了水上,搅拌后,依然如此。油漂在水上,说明油不能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即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设计意图]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知道了食盐、红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而小石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溶解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拓展环节中,我们发现油不能溶解在水中,而是漂浮在水上,这说明油没有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也是油是否溶解的关键证据。本课的核心问题是对物体溶解的教学与理解,通过观察不同的溶解现象,进而理解这一科学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总结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板书设计它们去哪里了1.食盐看不见颗粒,溶液依然无色透明。2.红糖看不见颗粒,溶液变得有色透明。3.小石子仍旧看得见。4.食盐和红糖能够溶解在水中,小石子不能。5.物体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的现象叫溶解。6.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教学反思1.本节课开门见山,以提问“如果把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的方式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溶解现象,只是不会用科学词汇来表述,选择红糖是因为红糖水会变色,观察难度比食盐要小。2.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思路,红糖溶解实验由教师手把手引导,食盐溶解实验则由学生自己操作。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能很容易理解有些物体不溶于水,有些物体可溶于水。3.在拓展环节,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常常把油放在水中,现在用学习的知识解释油是否能够溶解于水。通过对比分析知道物体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的现象叫溶解,而现在还能清晰地看到油,因此油不能溶解在水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