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水的蒸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水的蒸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第3课 水的蒸发(总课时:2)
教材 分析 蒸发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汽化方式,学生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蒸发现象,但很少研究它,很容易忽视它。水蒸气看不到、摸不着,水在常温下蒸发的属性学生难以直接发现,是学习的障碍点,基于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地认识蒸发。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科学思维: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蒸发的过程和水蒸气的特征进行推想。 3.探究实践: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 4.态度责任: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教学 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并渗透“控制变量法”。
教学 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并渗透“控制变量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环 节 一 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P8上方两幅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的现象。 (2)提出问题:水是怎样悄悄逃跑的?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慢慢变干的现象(蒸发),比如室内晾干衣服和毛巾、桌面上的水不见了、池塘干涸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解释。)
环 节 二 悄悄逃跑的水 (1)学生提出猜想。 (2)提供材料:无瓶塞的玻璃瓶、有瓶塞的玻璃瓶、水。 (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材料设计实验,并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4)记录和讨论: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们交流实验结果。 (5)思考:水消失了吗?水到哪儿去了? (6)提供支撑: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理解蒸发的本质,必须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思考的重点是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以及这些现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蒸发的概念学生不一定能概括出来,可以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提炼总结。但是水蒸气的特点和性质,应该让学生进行推想)
环 节 三 怎样加速水的蒸发 (1)课件展示教材P9下方六幅图。 (2)提出问题:同一件湿衣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干得比较快? (3)学生讨论和回答。 (4)思考:想一想,怎样加速水的蒸发?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或回顾日常生活中某些蒸发现象,寻找影响蒸发快慢的一些因素(如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等因素),想出一些加速水蒸发的办法。)
环 节 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环 节 五 巩固应用 思考: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为了加快水的蒸发,会怎样做?有时为了减少水的蒸发,会怎样做?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