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结冰与融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结冰与融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第6课 结冰与融化(总课时:2)
教材 分析 本课从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各种结冰现象切入,设计了“我们来造冰”“观察冰的融化”“结冰的力量”“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和相同”4个活动。前面两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两个变化过程: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结冰的力量”活动是要学生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最后一个活动是整个单元的总结活动,系统、整体地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和相同,认识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认识水温降低到0 ℃时会结冰,冰在 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知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三种形态。知道水、水蒸气、冰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 2.科学思维:能运用感官和实验仪器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的现象和数据。 3.探究实践: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条件。 4.态度责任: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教学 重点 认识自然界各种结冰现象。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能运用感官和实验仪器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的现象和数据;能对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环 节 一 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P14上方结冰的4幅图片。 (2)提问: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从自然界的结冰现象引入教学,教师准备冰、雪、雾淞等图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熟知的自然界的结冰现象,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环 节 二 我们来造冰 (1)学生讨论:水要多冷时才会结冰?我们怎样创造很冷的环境? (2)提供材料:教师上课前准备好经过冰箱冷冻室冷冻过的酒精,用保温桶储存好;试管,水,温度计,带两个铁圈的铁架台。 (3)利用已有材料,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思路——用试管装水,放入冷冻酒精中。 (4)进一步细化实验步骤。 a.将酒精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教师课前完成)。 b.测量经冷冻后酒精的温度。 c.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酒精液体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5)学生造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6)学生相互交流实验情况。 (7)小结:一般情况下,当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针对提出来的问题展开讨论。生活的经验早已让学生知道了水结冰需要寒冷的条件,通过导入部分的教学更强化了这一印象。意义在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实验是在模拟自然条件使得自然现象重现。第三步是根据教材的指导来造冰。)
环 节 三 结冰的力量 (1)提问:水结冰时,还会有什么现象? (2)课件展示P16水管胀裂的图片。 (3)提问和讨论:水管胀裂与结冰有关系吗?破坏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变化呢? (4)实验汇报:针对上节课课后布置的作业,请汇报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这个不同的自然现象,本活动是一个典型的学生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等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相关能力目标。)
环 节 四 观察冰的融化 (1)学生讨论:冰融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 (2)提供材料:冰块、烧杯、温度计、带两个铁圈的铁架台。 (3)学生实验: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和现象。 (4)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情况。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冰在什么温度下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最后建构“当温度升高到0 ℃时,冰会融化成水”的概念。)
环 节 五 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与相同 (1)提问:水、水蒸气、冰的有哪些不同与相同 (2)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冰在什么温度下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两个问题,最后建构“当温度升高到0 ℃时,冰会融化成水”的概念。)
环 节 六 课堂小结 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三种形态,它们都是水。
环 节 七 巩固应用 将水与冰的共同点与特点填在下图中。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