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 第10课 天气预报(总课时:2)教材 分析 本课就依从天气预报技术科技史发展的脉络:“古人经验观察的预报→现代气象台基于科学观测的预报”,用接受式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搜集“天气谚语”“气象台预报天气的工具和方法”等信息,让学生理性分析经验预报的意义和局限、现代科技的精准和高成本。设计了“搜集天气谚语” “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两个活动,介绍了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意义以及关于气候的简要介绍。第一个活动不只是一个搜集资料的活动,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天气预报方法的活动。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经验型的预报虽然准确率不高,但方法应用性更好、操作性更强。第二个活动是了解现代科学的天气预报过程,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后关于气候的部分是承前启后的用心编排,学生需要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懂得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需要坚持长期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关注当地的气候是怎样的,持续的观测所获取的事实性材料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2.科学思维: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3.探究实践: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会搜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4.态度责任:对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 重点 知道一些基本的天气谚语。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教学 难点 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测天气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环 节 一 导入 (1)课件展示关于“天气预报”的图片。 (2)教师讲解: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东汉哲学家王充所著的《论衡》中就有天气谚语的记载。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请举例说明”,旨在引发学生对预报天气的兴趣。)环 节 二 搜集天气谚语 (1)课件展示教材P25的4幅图片。 (2)结合这4句天气谚语谈一谈实际的体会。 (3)交流课前搜集的更多的天气谚语资料。 (4)天气谚语的分类: 天气谚语可分为四类:看云识天气,看风识天气,看光识天气,看物象识天气。 (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旨在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学习预报天气;知道天气现象能影响动植物的表现。)环 节 三 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1)气象探测介绍:展示教材P26的5幅图片。 (2)讨论:说一说你了解的气象灾害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3)拓展学习: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的天气平均状况。我们当地的气候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阅读提供的材料,首先出示了现代气象观测的先进手段,简要介绍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要经过“气象探测”“分析预测”和“气象服务”等过程。然后介绍了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意义以及关于气候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当地气候的关注。)环 节 四 课堂小结 气象台根据搜集的基本气象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天气预报让我们对一些气象灾害有了更多的预警。环 节 五 巩固应用 1.________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 2.蚂蚁搬家蛇过道,必定________到。 3.________是世界气象日。 4.________让我们对一些气象灾害有了更多的预警。 5.________是地球上某- -地区多年时段的天气平均状况。 1.“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京的雨季。”这句话描述的是( )。 A.气象 B.天气 C.气候 2.下列关于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一天中的天气变化状况 B.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C.具有稳定性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