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材料的发展》 第19课 我们衣服的材料(总课时:2)教材 分析 衣食住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以我们衣服的制作材料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旨在让学生按照技术要素(结构与功能实现需求)捋出服装材料(技术产品)的变迁。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衣服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知道我们的内外衣服制作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 2.科学思维:知道衣服的制作材料是制造技术的产品,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3.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衣服材料调查,记录、统计调查结果,并作出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设计实验了解衣服材料的结构特点,推测、检验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查询、阅读资料,了解衣服制作材料的变迁。 4.态度责任:积极参与调查、实验等活动,乐于合作与分享。了解我国衣服材料制作技术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并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越来越丰富。教学 重点 开展衣服材料调查,记录、统计调查结果,并作出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教学 难点 了解衣服材料的结构特点,推测、检验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环 节 一 导入 (1)提问:人们用什么材料制作衣服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2)观赏:课件展示教材P56上方的5幅图片。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情境下人们需要不同材料的衣服的原因,并能从技术领域的角度找到答案-—需求不同。)环 节 二 调查衣服的材料 (1)讨论: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开展调查活动? (2)交流并明确调查内容和场所等。 示例:选择内衣、外套、外裤三类衣服,查看服装吊牌上的材料说明,在班级内或者市场进行调查。 (3)开展调查,并做好记录:将调查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统计调查结果,记录我们的发现和我们想研究的问题。 (5)提出问题:想一想:我们对内衣、外套和外裤有什么要求?其制作材料应该具有什么性能? (6)提出猜想。 (7)验证猜想: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开展衣服材料的调查、统计,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材料的性能做出合理的假设。教学可以按照“指导怎样开展调查活动→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调查活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作出合理假设”的步骤进行。)环 节 三 研究衣料的性能 (1)材料准备:放大镜、手电筒、棉布、毛料、合成纤维、丝绸、砂纸、木块。 (2)实验一:把衣料紧紧套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观察并记录:记录不同衣料的特点。 (4)实验二:把砂纸固定在桌上,把衣料包在一个木块上,在砂纸上磨,比一比哪种衣料最耐磨? (5)观察并记录:记录不同衣料的特点。 (6)小结:我们的内外衣服制作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 (7)拓展研究:衣料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研究。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引领学生设计并用实验研究衣服材料的结构特点,推测并检验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教学时,可以按照“根据假设准备好待研究的衣服材料”→“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其他的性能”的步骤进行。)环 节四 了解衣服材料的发展 提问:从古至今,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是怎样发展的?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通过查询、阅读资料等方式,了解衣服制作材料的变迁——不断进步和不断丰富。教学时,可按照“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梳理衣料发展进程一总结提升”的步骤进行。)环 节 五 课堂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越来越丰富。环 节 六 巩固应用 1.我们对内衣、外套和外裤有什么要求 其制作材料应该具有什么性能 2.怎样比较衣料的耐磨性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