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材料的变迁》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材料的变迁》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材料的发展》 第21课 材料的变迁(总课时:2)
教材 分析 本单元前两课重在帮助学生建立“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的科学概念,并将这一概念在真实情境中予以应用,本课则帮助学生在低年级认识材料以及本单元前两课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溯材料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人的参与,自然地导入如何区分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再以梳理铲的发展变迁为范例,引领学生按时间轴梳理材料发展史,让学生认识材料的变迁驱动了工具的发展,最后以社会技术发展史中的关键技术节点所涉及的材料变迁,让学生体会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推动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加以区分。 2.科学思维:知道铲是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工具是物化的技术,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知道材料发展史中有一些标志性材料。 3.探究实践:在分类活动中、铲子的发展和材料史话阅读中,认识到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过程。查阅资料,以生产工具铲为例,了解铲的制作材料的变迁。 4.态度责任:积极参与分类、查阅资料等活动,乐于合作与分享。了解到人类的需求是影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反过来,科学技术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
教学 重点 知道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加以区分。
教学 难点 认识到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环 节 一 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衣服的材料、住房的材料,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果不按照用途分,还可以怎样分类呢?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材料又有哪些变迁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环 节 二 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课件展示教材P62的8幅图片。 (2)小结:人们把像铁矿石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作天然材料;像钢铁这样,由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叫作人造材料。 (3)作业布置:课件展示活动手册P20的题目1和2,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让学生掌握一种常见的区分材料来源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将所学、所见材料重新分类,丰富学生的分类系统。教学时,可以按照“范例聚焦(比较棉花和布的差异,布是加工获取)→类比举例(芦苇与纸、铁矿石与钢铁等)→提炼概念(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迁移判断(区分更多的材料)”的概念建构流程组织教学。)
环 节 三 了解铲的发展 (1)提问:从古至今,我国农业生产用具——铲的制作材料是怎样发展的? (2)学习:课件展示教材P62下方的图片。老师结合图片介绍铲的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材料的变迁驱动了工具的发展(以铲为例)。教学时,可以按照“分别认识5种铲及其制作材料”→“用时间轴表示铲的发展历程”的步骤进行。)
环 节四 材料史话 (1)阅读:课件展示教材P64的图片。老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材料的变迁。 (2)想一想:材料的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材料的发展简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材料的多样性,了解材料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环 节 五 课堂小结 历史证明,人类的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地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 节 六 巩固应用 从古至今,我国农业生产用具中铲的制作材料是怎样发展的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