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 亚洲弦歌《小河的呼唤》《班内》《鹦鹉》《像花儿一样》目录01新知导入02新知讲解03拓展延伸04音频文件新知导入第一部分PART 01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印度建筑泰姬陵印度服饰印度歌舞新知讲解第二部分PART 02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思考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国家。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印度呢?《小河的呼唤》旋律种子拉格(Raga)节奏圈塔拉(Tala)。印度传统音乐两大基本音乐要素| 12 3. 2 |Ende da dei旋律种子----拉格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也是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调(Tune),可说是旋律的种子,也可以说是一种旋律框架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它要靠音乐家的即兴表演加以丰富的。“拉格”速度 力度 节奏 音乐情绪 伴奏乐器慢 中弱 舒展自由 平缓宁静 西塔尔稍快 强 紧凑密集 热烈激动①音乐②西塔尔、塔布拉鼓汀塔拉旋律的种子---拉格③唱腔特点:声线曲折婉转,装饰性强歌唱部分引子部分西塔尔印度最流行的拨弦乐器,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琴身呈梨形,音域达三个八度,多用于印度古典音乐的独奏或伴奏。坦布拉鼓塔布拉由2个用手指和手掌演奏的竖式鼓组成。右边小鼓叫做“坦布拉”,发音较高。左边大一点的鼓叫做“巴亚”发音较低。演奏者依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掌心及掌根部击打鼓面制造出高音和低音,组成了塔布拉的“波尔”。(Da、Dhin、Ta、Tin、Na…)《小河的呼唤》是一首以北印度古典音乐风格为基础的现代混合音乐乐曲,乐曲使用卡玛加拉格进行即兴表演。卡玛加拉格是印度古典音乐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拉格,主要表现爱情,通常描述一个花季少女的美貌以及她在森林中寻找、等待自己的心上人的故事。可以在任何时段表演,但通常是在晚上9 点—12 点之间表演。作为一个声乐主唱的乐曲,与纯印度古典音乐风格不同的是,它加入了外来乐器吉他的表演,同时加强了西塔尔的演奏分量。思考该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第一乐章是阿拉谱(Alap)是即兴自由发挥(Free-Farm)的慢板乐章.第二乐章是就耳(Jor)鼓手的节奏适时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数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趋的鼓声由慢板逐渐增强。第三乐章是最后一个乐章,是通常是快板的乐章,可适时的做快慢交替,但北印度较自由开放,南印度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再次欣赏印度民歌《小河的呼唤》班内佳美兰印度尼西亚民间乐曲欣赏第一部分XX X XX X问题2:听辨出节奏层的节奏型,以及乐器。双面鼓 排锣问题1:乐曲的特点?(情绪、乐器、音色方面)情绪欢快,音色多样,乐器有排琴、鼓、锣等。佳美兰乐队。核心旋律X XX X XX问题:听辨旋律层的乐器。排琴X XX X XX欣赏第二部分突然加快 更强 更欢快、热烈1、对比第一部分,体验速度、力度、情绪变化。2、边唱边听,核心旋律总共出现了几次?快速4次9次 放慢2次快速3次(3、4组)(1、2组)《班内》是一首典型的印尼民间乐曲,原是在节日或有尊贵客人来到时,由宫廷乐师演奏的欢迎曲,现已成为佳美兰乐队的保留曲目。乐曲大致分为两部分。始终围绕着核心旋律进行演奏。核心旋律层装饰旋律层节奏层对比旋律层复音层叠佳美兰佳美兰音乐,是印尼一种以重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给人空幻、迷离多彩的听觉感受,是印尼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岛和巴厘岛。常用于伴奏戏曲、舞蹈以及各种喜庆活动中演奏,各种锣加上金属敲击乐器和少量的管弦乐器而构成的大乐队。通常还加上一个女声或男声齐唱声部与乐队相配合。佳美兰音乐佳美兰印度尼西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岛和巴厘岛。以固定音高的金属敲击乐器为中心,配以少量管弦乐器而构成的大型乐队。佳美兰常用于伴奏各类戏剧、舞蹈,以及在各类喜庆活动中演奏。鹦鹉安格隆菲律宾民间乐曲聆听并思考问题1、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安格隆2、乐曲有什么特点?中速稍快 轻快活泼安格隆是在菲律宾和印尼广泛流行的一种竹制摇击类民间乐器。它是 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发音的。竹筒制成,也称竹筒琴。因为它是用手摇动的,所以也称摇竹。摇动框架时,竹棍与竹筒互相碰撞而发出“格隆、格隆”的声音。连续摇奏时音色颤动,华丽悦耳,十分动听。竹筒长 同,产生 同的音高,竹筒长发音低,竹筒短发音高,一个安格隆上两根竹筒的发音一般相差八 。演奏者常常把5-6个安格隆吊在一个架子上面,进行演奏,但因音域狭窄,演奏曲目受到限制。《鹦鹉》原为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轻快活泼,后流传至菲律宾,被改编成用安格隆演奏的乐曲。分几个乐段?在实际演奏中,采用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作为引子, 完整演奏两遍之后从第二段反复并加快速度演奏至结束。此作品采用西洋大调式创作而成,演奏乐器是在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广泛流行的竹制摇击类民间乐器——安格隆。此曲属西洋音乐调式、音阶体系与东南亚特色乐器的结合,因此别有一番风味。两段体结构整合完成表格曲 名 国 家 演奏形式 情 绪 速 度 节 拍《班内》《鹦鹉》印尼菲律宾佳美兰安格隆欢快轻快、 活泼中速稍快中速稍快4/43/4像花儿一样独唱伊朗民歌《像花儿一样》是一首伊朗民间歌曲。结构可划分为几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歌曲前奏由阿拉伯地区传统吹管乐器——乃依主奏,声音哀婉低回充满异域色彩。演唱者的演唱似说似唱,节拍节奏自由;第二部分,乐队齐奏,速度变快。打击乐器手鼓的加入,使得歌曲情绪变得欢快、热烈,这种情绪一直延续至歌曲结束。整首歌曲表现了一位年轻小伙子终日为心爱的姑娘祈祷, 盼望她早日来到她的面前的迫切心情。在表演过程中,旋律乐器乃依和凯曼恰主要对声乐进行模仿,当声乐出现时它是跟腔,当声乐停止时它就像声乐一样的歌唱。表演中声乐演唱与乐器演奏凭借各自的音色互为补充,丰富了歌曲表现。这首歌曲的演唱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尾音的拖腔很长。拖腔的旋律具有环绕性,并在快速环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颤抖音唱法,在西亚地区的民间歌曲中是很常见的。拓展延伸第三部分PART 03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创编表演音乐讲述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请你们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分组表演歌曲故事。师生给予评价。拓展提高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几个国家的音乐的特点都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多去了解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课堂总结课下查找其他一些伊朗民歌。了解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课后作业音频文件第四部分PART 04your content is entered here, or by copying your text, select paste in this box and choose to retain only text. your content is typed here在PPT软件中双击图标打开配套讲稿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 亚洲弦歌《小河的呼唤》《班内》《鹦鹉》《像花儿一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