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一模)试卷1.(2025九上·普陀期末)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N C.Ar D.C【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分析。2.(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NO2 B.N2 C.CO2 D.O2【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NO2)、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而N2、CO2、O2都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A。【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NO2)、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3.(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单质的是A.石灰石 B.木炭 C.液氮 D.水【答案】C【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B.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木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C.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4.(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氧化物的是A.食盐 B.氯酸钾 C.碳酸钙 D.一氧化碳【答案】D【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 食盐(Na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 氯酸钾(KClO3)由K、Cl、O这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C. 碳酸钙(CaCO3)由Ca、C、O这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D. 一氧化碳(CO)是由C、O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5.(2025九上·普陀期末)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A.+1 B.+2 C.+3 D.+4【答案】D【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N2O4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2+(-2)×4=0,解得:=+4。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进行计算分析。6.(2025九上·普陀期末)获取青蒿素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取汁”的方法相当于A.蒸发 B.结晶 C.过滤 D.蒸馏【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取汁”的方法相当于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7.(2025九上·普陀期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木炭和石墨 B.红磷和白磷 C.氧气和液氧 D.水和双氧水【答案】B【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解析】【解答】A.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成分,不属于单质,而石墨是碳单质,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B. 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符合题意;C. 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D. 水和双氧水都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8.(2025九上·普陀期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镁带【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D.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2025九上·普陀期末)燃烧前将煤炭粉碎的目的是A.充分燃烧 B.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C.减少氧气的消耗 D.减少热量的损失【答案】A【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解答】A. 将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故符合题意;B.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故不符合题意;C.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D.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会减少热量的损失,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分析。10.(2025九上·普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做吸附剂 B.金刚石用作钻头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答案】C【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 活性炭做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 金刚石用作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很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 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温度很低,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11.(2025九上·普陀期末)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铁中的铁冶炼出来,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Fe2O32Fe+CO2 B.3CO+Fe2O3=2Fe+3CO2C.3CO+Fe2O32Fe+3CO2 D.3CO+Fe2O32Fe+3CO2↑【答案】C【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分析】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1、反应物与生成物要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条件要正确;3、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使用要正确;4、化学方程式要配平。12.(2025九上·普陀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1mol氢原子的是A.18gH2O B.2gH2 C.0.25molCH4 D.1molCa(OH)2【答案】C【知识点】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 18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B. 2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C. 0.25mol中含有氢原子,故符合题意;D. 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结合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13.(2025九上·普陀期末)二氧化碳溶于水可得到气泡水,制作气泡水的最佳条件是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答案】B【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解答】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气压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因此制作气泡水的最佳条件是低温高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气压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分析。14.(2025九上·普陀期末)“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也越大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与8g氧气反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 根据,可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也越大,故正确;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例如O2和O3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不是纯净物,不属于单质,故错误;C.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虽然它们组成的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D. 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每4份质量的氢气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6份质量的水,2g氢气与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有1g氢气剩余,反应生成9g水,故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析判断。B、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C、根据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分析。D、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每4份质量的氢气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6份质量的水,分析判断。15.(2025九上·普陀期末)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的是A.体现出反应的条件B.体现出反应过程的现象C.表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D.指导生产,根据需要来确定反应物的配比【答案】A,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 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反应的条件,故正确;B. 化学方程式不能体现出反应过程的现象,故错误;C. 化学方程式不能表达出反应物状态,故错误;D. 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反应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指导生产,根据需要来确定反应物的配比,故正确。故答案为:AD。【分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16.(2025九上·普陀期末)物质M在烧杯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剩余固体。通过操作I(不加水)形成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B.操作I一定是升高温度C.甲中一定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乙中的溶质种类一定比甲中的多【答案】A,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甲中固体有剩余,说明形成这些剩余固体的饱和溶液,不能确定物质M中有无其它可溶性物质,则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故正确;B. 通过操作I(不加水),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这些固体的溶解度增大,则操作是改变温度,对于某些物质来说是升高温度,对于某些物质(例如氢氧化钙)来说,是降低温度,故错误;C. 甲中有固体剩余,且这些固体经过操作I完全溶解,说明这些固体是溶质,则甲一定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故正确;D. 甲中的剩余固体经过操作I完全溶解,则甲一定是这些固体的饱和溶液,这些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种类不会变多,则乙中的溶质种类等于甲中的溶质种类,故错误。故答案为:AC。【分析】根据物质M在烧杯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剩余固体,说明形成这些剩余固体的饱和溶液,不能确定物质M中有无其它可溶性物质,则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通过操作I(不加水),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这些固体的溶解度增大,则操作是改变温度,分析判断。17.(2025九上·普陀期末)实验室利用如图的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无需进行气密性检查B.反应物可以是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C.打开旋塞,注入的液体只要浸没固体即可D.反应过程中关闭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增大【答案】D【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 该装置需进行气密性检查,以防装置漏气更换仪器时浪费试剂,故错误;B. 反应物可以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不能用大理石粉末,这样反应速率过快,也不能用硫酸,以防生成的微溶性的硫酸钙覆盖的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错误;C. 打开旋塞,注入的液体要适量,但要浸没固体和导管,故错误;D. 过程中关闭旋塞后,生成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适合固液常温型反应,适合块状固体,结合大气压原理分析。18.(2025九上·普陀期末)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氧气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属于 (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写出一种氧气的用途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氧气,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C6H12O6+___________O2。C6H12O6称为葡萄糖,其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 。【答案】(1)非金属;催化(2)物理变化;供给呼吸(合理即可)(3);1∶2∶1;72g【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氧是“气字旁”的汉字,氧气属于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2)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泳等)、支持燃烧(冶炼金属、气割气焊等)。(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假设C6H12O6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反应后共有12个H、6个C,反应前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C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此时反应前共有18个O,反应后C6H12O6含有6个O,则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故填:;C6H12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根据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析。(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根据要求的性质分析氧气的用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根据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氧是“气字旁”的汉字,氧气属于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2)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泳等)、支持燃烧(冶炼金属、气割气焊等)。(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假设C6H12O6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反应后共有12个H、6个C,反应前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C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此时反应前共有18个O,反应后C6H12O6含有6个O,则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故填:;C6H12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19.(2025九上·普陀期末)不同浓度的溶液往往有着不同用途。(1)浓度不同,溶液的性质不同。如图是20℃下,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与对应的溶液密度,可知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碳酸钠溶液随着浓度增加,碱性增强,溶液的pH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质量分数(%) 密度(g/mL)5 1.03310 1.06915 1.10620 1.14425 1.18530 1.228(2)溶液浓度一般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 ;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看到的现象应该是 (选填“沉”或“浮”)。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称为质量浓度,该浓度的计算式表示为:质量浓度= 。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 。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 。(3)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下图是氯化钠溶解度表: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溶解度(g/100g水) 35.7 35.8 36.0 36.4 37.0 37.8 38.8 40.0 41.4 45.820℃时,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需要蒸发的水量是 g。能否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若能,请说明配制方法,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变大;变大(2)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沉;;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50;不能,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47%【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浓度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变大。(2)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根据表格信息,20%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44g/mL,可知1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小于1.144g/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由于稻种的密度较大,看到的现象应该是沉。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则;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设需要蒸发的水量为x,则,解得x=50g;相同温度下,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20℃时不能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浓度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变大,进行分析。(2)①根据“16%”的意义是: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分析。②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则。③ 根据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进行计算。相同温度下,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浓度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变大。(2)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根据表格信息,20%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44g/mL,可知1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小于1.144g/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由于稻种的密度较大,看到的现象应该是沉。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则;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设需要蒸发的水量为x,则,解得x=50g;相同温度下,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因此,20℃时不能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故填:不能,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47%。20.(2025九上·普陀期末)加热是常用的化学实验手段,通过加热发生的变化也能认识物质的组成。(1)《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写出“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写出“以水沃之”(即用水浇)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请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分解反应;(2)不能判断,例如,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剩余固体是K2MnO4、MnO2、NaCl,也会生成O2,但样品是混合物【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纯净物和混合物;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1)“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以水沃之”(即用水浇),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无法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例如,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剩余固体是K2MnO4、MnO2、NaCl,也会生成O2,但样品是混合物。【分析】(1)“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根据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但样品是混合物,进行分析。(1)“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以水沃之”(即用水浇),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无法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例如,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剩余固体是K2MnO4、MnO2、NaCl,也会生成O2,但样品是混合物。21.(2025九上·普陀期末)实验室通过以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要得到4.4g二氧化碳,反应中消耗的HCl为 mol。(2)写出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3)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的操作是 。【答案】(1);0.2(2);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3)氧化铜不足;B装置加热时间太短(4)继续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同时拆除C装置,然后熄灭A处酒精灯,再熄灭B处酒精灯【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实验室通常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4.4g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HCl与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反应中消耗的HCl为0.2mol。(2)A处玻璃管中,二氧化碳、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处玻璃管中,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3)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根据、,若二氧化碳在A处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B处完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完全被C处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则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为2ag,实际上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进C装置,避免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操作是:继续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同时拆除C装置,然后熄灭A处酒精灯,再熄灭B处酒精灯。【分析】(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根据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HCl与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分析判断。(2)二氧化碳、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3)根据实验中,实际上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根据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进C装置,避免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分析实验后的操作。(1)实验室通常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4.4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HCl与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反应中消耗的HCl为0.2mol。(2)A处玻璃管中,二氧化碳、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处玻璃管中,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3)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根据、,若二氧化碳在A处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B处完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完全被C处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则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为2ag,实际上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进C装置,避免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操作是:继续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同时拆除C装置,然后熄灭A处酒精灯,再熄灭B处酒精灯。1 / 1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一模)试卷1.(2025九上·普陀期末)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N C.Ar D.C2.(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NO2 B.N2 C.CO2 D.O23.(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单质的是A.石灰石 B.木炭 C.液氮 D.水4.(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氧化物的是A.食盐 B.氯酸钾 C.碳酸钙 D.一氧化碳5.(2025九上·普陀期末)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A.+1 B.+2 C.+3 D.+46.(2025九上·普陀期末)获取青蒿素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取汁”的方法相当于A.蒸发 B.结晶 C.过滤 D.蒸馏7.(2025九上·普陀期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A.木炭和石墨 B.红磷和白磷 C.氧气和液氧 D.水和双氧水8.(2025九上·普陀期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镁带9.(2025九上·普陀期末)燃烧前将煤炭粉碎的目的是A.充分燃烧 B.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C.减少氧气的消耗 D.减少热量的损失10.(2025九上·普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做吸附剂 B.金刚石用作钻头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11.(2025九上·普陀期末)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铁中的铁冶炼出来,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Fe2O32Fe+CO2 B.3CO+Fe2O3=2Fe+3CO2C.3CO+Fe2O32Fe+3CO2 D.3CO+Fe2O32Fe+3CO2↑12.(2025九上·普陀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1mol氢原子的是A.18gH2O B.2gH2 C.0.25molCH4 D.1molCa(OH)213.(2025九上·普陀期末)二氧化碳溶于水可得到气泡水,制作气泡水的最佳条件是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14.(2025九上·普陀期末)“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也越大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也相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与8g氧气反应完全反应生成10g水15.(2025九上·普陀期末)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的是A.体现出反应的条件B.体现出反应过程的现象C.表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D.指导生产,根据需要来确定反应物的配比16.(2025九上·普陀期末)物质M在烧杯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剩余固体。通过操作I(不加水)形成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B.操作I一定是升高温度C.甲中一定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乙中的溶质种类一定比甲中的多17.(2025九上·普陀期末)实验室利用如图的发生装置制二氧化碳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无需进行气密性检查B.反应物可以是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C.打开旋塞,注入的液体只要浸没固体即可D.反应过程中关闭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增大18.(2025九上·普陀期末)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氧气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属于 (选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写出一种氧气的用途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氧气,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C6H12O6+___________O2。C6H12O6称为葡萄糖,其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 。19.(2025九上·普陀期末)不同浓度的溶液往往有着不同用途。(1)浓度不同,溶液的性质不同。如图是20℃下,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与对应的溶液密度,可知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碳酸钠溶液随着浓度增加,碱性增强,溶液的pH (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质量分数(%) 密度(g/mL)5 1.03310 1.06915 1.10620 1.14425 1.18530 1.228(2)溶液浓度一般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 ;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看到的现象应该是 (选填“沉”或“浮”)。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称为质量浓度,该浓度的计算式表示为:质量浓度= 。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 。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 。(3)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下图是氯化钠溶解度表: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溶解度(g/100g水) 35.7 35.8 36.0 36.4 37.0 37.8 38.8 40.0 41.4 45.820℃时,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需要蒸发的水量是 g。能否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若能,请说明配制方法,不能请说明理由 。20.(2025九上·普陀期末)加热是常用的化学实验手段,通过加热发生的变化也能认识物质的组成。(1)《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则筛去石块,水调黏合。”写出“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写出“以水沃之”(即用水浇)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请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判断理由 。21.(2025九上·普陀期末)实验室通过以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要得到4.4g二氧化碳,反应中消耗的HCl为 mol。(2)写出A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3)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的操作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解析】【解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由氮元素组成,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分析。2.【答案】A【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解析】【解答】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NO2)、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而N2、CO2、O2都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A。【分析】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NO2)、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3.【答案】C【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B.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木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C.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4.【答案】D【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解析】【解答】A. 食盐(Na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B. 氯酸钾(KClO3)由K、Cl、O这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C. 碳酸钙(CaCO3)由Ca、C、O这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D. 一氧化碳(CO)是由C、O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5.【答案】D【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解析】【解答】N2O4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可得:×2+(-2)×4=0,解得:=+4。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则,进行计算分析。6.【答案】C【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解析】【解答】“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取汁”的方法相当于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7.【答案】B【知识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解析】【解答】A.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成分,不属于单质,而石墨是碳单质,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B. 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符合题意;C. 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D. 水和双氧水都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8.【答案】B【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D.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9.【答案】A【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解答】A. 将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故符合题意;B.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故不符合题意;C.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D.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会减少热量的损失,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分析。10.【答案】C【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解析】【解答】A. 活性炭做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B. 金刚石用作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很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C.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D. 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温度很低,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11.【答案】C【知识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分析】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1、反应物与生成物要遵守客观事实;2、反应条件要正确;3、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使用要正确;4、化学方程式要配平。12.【答案】C【知识点】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A. 18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B. 2g的物质的量为,则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C. 0.25mol中含有氢原子,故符合题意;D. 1mol中含有氢原子,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结合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13.【答案】B【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解答】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气压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因此制作气泡水的最佳条件是低温高压。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气压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分析。14.【答案】A【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单质和化合物【解析】【解答】A. 根据,可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则该原子的真实质量也越大,故正确;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例如O2和O3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不是纯净物,不属于单质,故错误;C. 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虽然它们组成的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D. 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每4份质量的氢气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6份质量的水,2g氢气与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有1g氢气剩余,反应生成9g水,故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分析判断。B、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C、根据分子构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分析。D、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每4份质量的氢气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6份质量的水,分析判断。15.【答案】A,D【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解析】【解答】A. 化学方程式能体现出反应的条件,故正确;B. 化学方程式不能体现出反应过程的现象,故错误;C. 化学方程式不能表达出反应物状态,故错误;D. 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反应物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指导生产,根据需要来确定反应物的配比,故正确。故答案为:AD。【分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16.【答案】A,C【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 甲中固体有剩余,说明形成这些剩余固体的饱和溶液,不能确定物质M中有无其它可溶性物质,则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故正确;B. 通过操作I(不加水),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这些固体的溶解度增大,则操作是改变温度,对于某些物质来说是升高温度,对于某些物质(例如氢氧化钙)来说,是降低温度,故错误;C. 甲中有固体剩余,且这些固体经过操作I完全溶解,说明这些固体是溶质,则甲一定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故正确;D. 甲中的剩余固体经过操作I完全溶解,则甲一定是这些固体的饱和溶液,这些固体溶解后,溶液中的溶质种类不会变多,则乙中的溶质种类等于甲中的溶质种类,故错误。故答案为:AC。【分析】根据物质M在烧杯中经充分搅拌后,仍有剩余固体,说明形成这些剩余固体的饱和溶液,不能确定物质M中有无其它可溶性物质,则物质M可能是混合物;通过操作I(不加水),剩余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这些固体的溶解度增大,则操作是改变温度,分析判断。17.【答案】D【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 该装置需进行气密性检查,以防装置漏气更换仪器时浪费试剂,故错误;B. 反应物可以是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不能用大理石粉末,这样反应速率过快,也不能用硫酸,以防生成的微溶性的硫酸钙覆盖的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错误;C. 打开旋塞,注入的液体要适量,但要浸没固体和导管,故错误;D. 过程中关闭旋塞后,生成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试管内气压增大,故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适合固液常温型反应,适合块状固体,结合大气压原理分析。18.【答案】(1)非金属;催化(2)物理变化;供给呼吸(合理即可)(3);1∶2∶1;72g【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摩尔质量及相关计算【解析】【解答】(1)氧是“气字旁”的汉字,氧气属于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2)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泳等)、支持燃烧(冶炼金属、气割气焊等)。(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假设C6H12O6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反应后共有12个H、6个C,反应前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C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此时反应前共有18个O,反应后C6H12O6含有6个O,则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故填:;C6H12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根据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析。(2)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根据要求的性质分析氧气的用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元素角码之比。根据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1)氧是“气字旁”的汉字,氧气属于非金属单质;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加入的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2)将空气液化,加热可以分离得到氧气与氮气,该方法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的用途有: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泳等)、支持燃烧(冶炼金属、气割气焊等)。(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假设C6H12O6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反应后共有12个H、6个C,反应前H2O的化学计量数为6,C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此时反应前共有18个O,反应后C6H12O6含有6个O,则O2的化学计量数为6,故填:;C6H12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molC6H12O6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19.【答案】(1)变大;变大(2)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沉;;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50;不能,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47%【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浓度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变大。(2)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根据表格信息,20%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44g/mL,可知1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小于1.144g/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由于稻种的密度较大,看到的现象应该是沉。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则;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设需要蒸发的水量为x,则,解得x=50g;相同温度下,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20℃时不能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分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浓度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变大,进行分析。(2)①根据“16%”的意义是: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分析。②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则。③ 根据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进行计算。相同温度下,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浓度变大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变大。(2)①16%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来选取稻种,“16%”的意义是:每100g该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6g氯化钠、84g水;一粒成熟的稻种密度约为1.17g/cm3(1cm3=1mL),根据表格信息,20%的氯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144g/mL,可知1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小于1.144g/mL。选种时,成熟的稻种在16%的氯化钠溶液中,由于稻种的密度较大,看到的现象应该是沉。②生产、生活中,还可以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浓度,则;③实验室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所需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水量,后续实验步骤依次是:称量氯化钠和水→溶解;配制完毕,移入试剂瓶待用,该试剂瓶标签上应写明的是试剂名称、溶质质量分数。(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从2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18g氯化钠固体,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设需要蒸发的水量为x,则,解得x=50g;相同温度下,溶液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因此,20℃时不能得到36%的氯化钠溶液。故填:不能,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47%。20.【答案】(1);分解反应;(2)不能判断,例如,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剩余固体是K2MnO4、MnO2、NaCl,也会生成O2,但样品是混合物【知识点】常用盐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纯净物和混合物;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解析】【解答】(1)“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以水沃之”(即用水浇),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无法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例如,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剩余固体是K2MnO4、MnO2、NaCl,也会生成O2,但样品是混合物。【分析】(1)“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根据分解反应的特点分析。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根据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但样品是混合物,进行分析。(1)“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CO2,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以水沃之”(即用水浇),CaO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2)取某种固体样品1g,研磨进行充分加热得到了气体与固体,无法判断该固体样品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例如,KMnO4固体充分加热会分解生成K2MnO4、MnO2、O2,生成物是固体和气体,样品是纯净物;若KMnO4中混有NaCl,则加热时NaCl不会反应,剩余固体是K2MnO4、MnO2、NaCl,也会生成O2,但样品是混合物。21.【答案】(1);0.2(2);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3)氧化铜不足;B装置加热时间太短(4)继续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同时拆除C装置,然后熄灭A处酒精灯,再熄灭B处酒精灯【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1)实验室通常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4.4g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HCl与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反应中消耗的HCl为0.2mol。(2)A处玻璃管中,二氧化碳、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处玻璃管中,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3)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根据、,若二氧化碳在A处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B处完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完全被C处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则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为2ag,实际上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进C装置,避免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操作是:继续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同时拆除C装置,然后熄灭A处酒精灯,再熄灭B处酒精灯。【分析】(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根据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HCl与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分析判断。(2)二氧化碳、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3)根据实验中,实际上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根据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进C装置,避免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分析实验后的操作。(1)实验室通常利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4.4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HCl与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反应中消耗的HCl为0.2mol。(2)A处玻璃管中,二氧化碳、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处玻璃管中,氧化铜、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3)反应时,A处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g,根据、,若二氧化碳在A处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B处完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完全被C处的石灰水完全吸收,则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为2ag,实际上最后C处石灰水增重的质量(4)上述装置结束实验时,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进C装置,避免生成的铜被空气氧化,操作是:继续通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同时拆除C装置,然后熄灭A处酒精灯,再熄灭B处酒精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一模)试卷(学生版).docx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化学(一模)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