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教材基础实验汇总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2024)教材基础实验汇总 课件(共44张PPT)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2024)
教材基础实验
汇总下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09
PART
实验目的、仪器与试剂
实验目的:
1. 体验初步提纯固体混合物的实验过程。
2.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天平、称量纸、滤纸、火柴。
实验试剂:
粗盐、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溶解
用天平称取 5.0 g 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 10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思考:起什么作用?),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液体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 10 mL 水中溶解粗盐的质量。
实验步骤
2. 过滤
如图所示,过滤步骤 1 中所得液体。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3. 蒸发
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固体的外观。
实验讨论
1.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提示: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考虑)
不能,因为降低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明显,析出晶体很少。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请判断这样提纯得到的精盐是否为纯净物。
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得到的精盐为混合物。
注意事项
(1) 粗盐具有吸湿性,为防止天平的托盘受污染,因此在称量时必须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张,或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
(2) 量取 10mL 蒸馏水,应选用 10mL 规格的量筒;溶解时选用 50mL 规格的烧杯。
(3) 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① 过滤时滤纸破损;
② 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应对措施:重新过滤一次。若仍然浑浊,则检查并更换过滤器,重新实验。
(4) 不要立即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产率分析
(1) 导致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
① 蒸发时有液滴溅出;
② 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
③ 过滤时,有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 NaCl 损失;
④ 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
⑤ 转移精盐时,蒸发皿中有残留的固体等。
(2) 产率过高的可能原因:
① 过滤时,滤纸破损;
② 蒸发后,精盐中仍有较多的水分等。
酸性、碱性溶液与指示剂作用
10
PART
实验过程
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向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白醋和肥皂水。然后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操作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 醋
肥皂水
由无色变为红色
不变色
由无色变为红色
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变蓝 不变色
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pH的测定
11
PART
实验步骤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注意事项
(1)pH试纸测量的是溶液的pH,不能测量固体或浓硫酸的pH,若测量气体的pH需要提前将试纸润湿。
(2)pH试纸读数时,读取最接近的“整数数值”,无法测出带有小数的pH。
(4)pH试纸在使用时不能将试纸润湿再测溶液的pH,否则相当于稀释溶液。导致读数不准确。
(3)测定时,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
12
PART
实验步骤
(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小心闻其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酸 盐酸(HCl) 硫酸(H2SO4)
颜色、状态
打开试剂瓶瓶盖后的现象
气味
密度
无色液体
稀硫酸为无色液体,浓硫酸为无色黏稠、油状液体
瓶口出现白雾
无明显现象
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1.19g/cm3
1.84g/cm3
浓硫酸的脱水性及稀释
13
PART
浓硫酸的脱水性验证
将纸、小木棍、步放在玻璃片上,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 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纸上显出黑色字迹
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布条逐渐变黄
浓硫酸的稀释
操作: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使热量及时散失
注意事项
1.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2. 如果不慎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做同样处理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若是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也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因为时间一长,水分蒸发后,稀硫酸会变成浓硫酸,仍会有很强的腐蚀性。
酸的化学性质
14
PART
酸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变红
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实验结论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实验结论2:稀盐酸/稀硫酸+活泼金属→盐+H2↑
现象 与稀盐酸反应(或稀硫酸)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反应较快,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气泡缓慢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实验结论3:稀盐酸/稀硫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稀盐酸
铁锈+稀硫酸
Fe2O3+3H2SO4 =Fe2(SO4)3 +3H2O
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Fe2O3+6HCl == 2FeCl3 +3H2O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15
PART
实验过程及现象
分别试验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可以将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
实验现象: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导电
乙醇和水均不导电
实验分析
实验分析:稀盐酸、稀硫酸能导电,说明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即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酸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不同酸的酸根离子不同
碱的物理性质
16
PART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实验 现象 分析
观察颜色和状态 ——
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感知试管外壁的温度变化
白色固体
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氢氧化钠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
固体逐渐溶解于水中,试管外壁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
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实验内容 现象
观察氢氧化钙的颜色颜色和状态
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白色粉末状固体
部分溶解,液体浑浊
(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
(2)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
碱的化学性质
16
PART
碱与指示剂作用
实验结论1: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变蓝
变红
变蓝
变红
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CO2
SO2
Ca(OH)2+CO2 == CaCO3↓ + H2O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Ca(OH)2+SO2 == CaSO3↓ + H2O
实验结论2:碱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的另一原因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分别试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可以将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
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
液都能导电
乙醇和水均不导电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实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导电,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即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17
PART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 NaOH+HCl=NaCl+H2O
实验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当滴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8
PART
实验过程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记录并分析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现象。
实验过程
实验内容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 + 稀盐酸
碳酸氢钠 + 稀盐酸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
2NaCl+H2O+CO2↑
反应更迅速,产生气泡更多,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HCO3+HCl=
NaCl+H2O+CO2↑
(或)的检验
(1)检验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2)检验方法:取少量盐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的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 )。
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