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3.给蜗牛建一个“家”教材分析《给蜗牛建个“家”》是本单元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以蜗牛为例给动物建个“家”。所谓的“家”,就是蜗牛生活的环境,本节课的学习需要以上节课的内容为基础。其中涉及了蜗牛喜欢的生活环境。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喜欢吃菜叶,在树枝和草丛中可以发现它们,而这节课就继续研究蜗牛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活需要,为它们建设一个栖息场所。“聚焦”部分,明确指出建个“家”是为了更细致地观察蜗牛,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你们是否愿意饲养蜗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样自然会让学生想到为蜗牛找一个安置的地方。这样,学生为蜗牛建一个“家”的意愿就非常强烈,就能快速地聚焦学习的主题,同时能给学生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动手实践。“探索”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是通过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收集学生对蜗牛生活环境的原有认知。其中一个想法就是像在草丛中那样,让蜗牛能运动、有东西吃、保持潮湿,而且还不能让蜗牛爬走。结合这些,学生就会想到利用一个透明的盒子,而且有树枝、落叶、菜叶、土壤等。而第二个探索活动,就是把蜗牛的家建成什么样的,需要先画图,然后再搭建起来。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是选用透明的盒子,要有阳光、空气、通风等需求,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地设计、建造与改进。最后一个探索活动是把蜗牛放入新家,然后继续观察它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发现蜗牛会排泄、进食和睡觉等,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蜗牛更多的生活习性,对蜗牛有更多了解。通过亲自给蜗牛建个“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发现一些关于蜗牛的趣事。“研讨”部分,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在观察中就能够解决,蜗牛的生活需要食物、潮湿的环境等。第二个问题是“要照顾好蜗牛,我们应该怎样做”,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比如定时喂食、注意卫生,注意阳光不能直射,保持通风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的,如果在课堂中没有完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家完成。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学生们知道蜗牛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拓展”部分,主要涉及饲养蜗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这是饲养活动,有的学生没有经验,可以先进行讨论,获取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加以订正,最后整理出正确的饲养方法,这样同学们就能把卫生、阳光、食物等方面控制好。学情分析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我们想要持续观察,应该怎么办呢?-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可能难以考虑周全,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亲自给蜗牛建个“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给蜗牛建个“家”的活动,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以植物的叶等为食;认识到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科学思维通过对蜗牛在自然环境中的栖息地的了解、观察与学习,用模型建构的方式设计蜗牛的“家”。探究实践根据设计图,给蜗牛建个“家”,并在持续观察蜗牛的活动中,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蜗牛的运动、吃食、休息等生活习性。态度责任保持持续关注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增进喜爱动物的感情。重点难点重点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个“家”。2.课后继续饲养蜗牛,让学生保持持续观察的习惯,并掌握饲养蜗牛的方法和经验。难点1.持续观察蜗牛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特别关注它是如何吃食物的。2.通过蜗牛的饲养活动,延伸到其他动物的饲养,学会迁移知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蜗牛、菜叶、沙、泥土、饲养箱或带气孔的透明塑料盒、放大镜等,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纸。课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同学们,动物要更好地生活下去,你们觉得它需要什么?提示:家。(二)追问:你们知道蜗牛的家在哪里吗?提示:它们住在树根、草地、花丛中。(三)谈话:是的,你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为蜗牛建一个“家”。 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学习。[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不断追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思考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进而建立与新课的联系,促进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说一说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1.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蜗牛住在树根、草地、花丛中等地方,那么你们觉得蜗牛的“家”还需要什么?2.学生思考与交流。3.学生汇报。提示:能让蜗牛四处爬、有吃的东西、要保持潮湿的环境、能让蜗牛休息,如果我们给它建个家,还不能让它爬出去。4.小结:你们说得没错,只有满足了一定条件,蜗牛才能在这个“家”里生活。[设计意图]在已有的认识和基础上,让学生设想蜗牛的“家”的样子,为下面进行设计和搭建奠定基础。(二)探索活动2:画蜗牛的“家”,并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建“家”。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设想了蜗牛的“家”的样子,下面就是发挥你们才智的时候了,你们能为蜗牛画一个“家”吗?2.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与交流(如图所示)。4.引导:大家画得真漂亮,下面请你们思考,在搭建蜗牛的“家”的时候,需要哪些材料呢?提示:塑料盒、干苔藓、树枝、落叶、土壤(如图所示)。5.追问:你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提示:塑料盒可以遮风挡雨,不让蜗牛爬出来,里面放入干苔藓、树枝、落叶、土壤是为了和它们自然的家一样。6.小组合作,搭建蜗牛的“家”(如图所示)。7.小结:我们为蜗牛设计了“家”,并选择合适的材料为蜗牛搭建了“家”,你们一定很快乐吧!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饲养蜗牛了。[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与搭建,让学生经历工程实践的过程,让学生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探索活动3:饲养和观察蜗牛。1.谈话:我们把蜗牛的“家”的主体部分建好了,下面我们就把蜗牛放入其中。2.动手给蜗牛的“家”做一个房顶(如图所示),这样不仅能够防止蜗牛爬走,又能不让阳光直射,可以保持土壤湿润。3.学生操作,并观察。4.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菜叶被蜗牛吃掉;有的蜗牛爬到了塑料墙壁上;有的蜗牛一动不动,好像在休息。5.小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需要你们继续观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家里继续饲养蜗牛,看看你还能发现蜗牛的哪些生活习性。[设计意图]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同学们发现了蜗牛会吃食、休息和运动,这也是动物的生命活动,通过观察能够让学生明确:动物作为生物的一类,与人的生命特征相似。(四)讨论研讨:1.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1)饲养蜗牛,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提示:搭建蜗牛的“家”、投入食物。(2)追问: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为蜗牛提供休息、运动和饮食的环境。2.要照顾好蜗牛,我们应该怎样做?(1)思考与交流。(2)汇报与总结(出示图片)。提示:定时为蜗牛提供食物;保持蜗牛的“家”处于潮湿、通风的环境;保持蜗牛的“家”的卫生。[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了解蜗牛需要一定的环境,并在饮食、运动和休息等方面得到满足,这样蜗牛才能更好地生活,从而夯实科学观念,丰富科学知识。(五)拓展延伸:饲养蜗牛要注意什么?1.谈话:饲养蜗牛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环境,保证蜗牛的饮食、运动、休息,以及其他的生命特征所需,这样它们才能更好地生活。2.小组讨论,思考:饲养蜗牛需要注意哪些事项?3.汇报与交流。提示:不让太阳直射,清理腐烂的菜叶,注意通风透气(如图所示)。4.追问:当我们观察完蜗牛之后,应该怎么办?提示:观察完毕后,把蜗牛送回原来的家。5.小结:饲养蜗牛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今天我们掌握了很多关于饲养的知识。[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饲养小动 物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为蜗牛搭建了“家”,进行了工程实践。从设想、画图、选材到搭建,然后进行蜗牛的饲养和观察,以及了解相关的饲养小知识,都为学生的动脑和动手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探究向探究实践迈进,动手做的作用显现出来。在探究与实践中,学生明白了蜗牛的生活需要进行饮食、休息、运动等很多的生命活动,只有满足这些条件蜗牛才能更好地生活,这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极为相似。为此,我们只有了解动物的生活特性,才能与它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更好地与它们和谐共存。[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总结重点内容,形成科学观念,进而理解和消化科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板书设计给蜗牛建个“家”1.能让蜗牛四处爬、有吃的东西、要保持潮湿的环境、能让蜗牛休息。2.菜叶被蜗牛吃掉;有的蜗牛爬到了塑料墙壁上;有的蜗牛一动不动,好像在休息。3.蜗牛会吃食、休息、运动。4.蜗牛需要潮湿的环境,不能直晒,通风条件良好并保持卫生。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发现有关蜗牛的更多的秘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正向迁移,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3.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观察它是如何进食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的。在观察中,学生从蜗牛的饮食、休息、运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等生命特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