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4.水中的动物教材分析《水中的动物》是本单元第4节的教学内容。本课将以水中动物一鱼为对象,继续开展对动物个体的观察活动。鱼类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的身体形态与蜗牛等陆生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有鳍、有鳃等是这类动物的重要特征。多种多样的鱼类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体现了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聚焦”部分,聚焦鱼有什么特点,主要通过观察鱼的身体特点,促进学生的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活鱼让学生观看,也可以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鱼的身体特点,进而让学生感知到今天学习的主题。“探索”部分,涉及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鱼的身体特点,主要是通过观察和画图的方式学习,理清鱼的身体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头、躯干、尾部,还有鱼鳍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发现的。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鱼没有腿,但却可以自由地游动,同学们猜想到可能是鱼鳍在起作用。通过观察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去学习,才能真正理解鱼鳍的作用。最后一个活动是观察鱼的呼吸,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鱼嘴不停地一张一合,鱼鳃一开一闭,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了解鱼鳃的作用,并借助相关视频和资料进行理解,进而真正掌握鱼的呼吸方式。“研讨”部分,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鱼的身体主要是由头、躯干和尾部组成的,还有鱼鳍等。这和前面蜗牛的身体结构有很多不同。第二个问题是鱼的呼吸和运动方式。学生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讲解,明白鱼因为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还长有鳞片,从而归纳出动物身体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拓展”部分,列举了更多的鱼类,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带鱼、鲨鱼、泥鳅等都是鱼类,和鲫鱼有相似的身体特点以及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学情分析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导他们观察,并能科学地描述鱼身体的主要结构特征。如何通过观察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证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微视频等方法,将原本看不见的“游泳”“呼吸”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自发将鱼的运动和呼吸与人进行比较:人用脚走路,鱼用鳍游泳;人在陆地上呼吸,鱼在水里呼吸;等等。这些方面的比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鱼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鱼的活动,知道鱼的外部特征,了解到鱼的身体结构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与前面观察的几种小动物的比较来认识鱼的结构,知道鱼的呼吸运动分别和鱼鳃、鱼鳍有关,并能通过内外对比,知道鱼的内部骨骼结构。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口述、绘画等方式学习鱼的主要特征。态度责任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对小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懂得在生活中要珍爱生命。重点难点重点1.会观察鱼的身体结构,理解鱼的呼吸和运动特征。2.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鱼用鳃呼吸的原因,真正理解鱼的身体机能。难点1.初步感知鱼的身体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2.区分每种鱼鳍的作用,全面了解鱼的运动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鲫鱼、鱼缸、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纸、笔。图课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水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吗(如图所示)?提示:鱼、虾、田螺、青蛙等。(二)提问:水中有很多的鱼类,你们知道下面图中的是什么鱼吗?提示:鲫鱼。(三)谈话:是的,鲫鱼是鱼的一种,今天我们就以鲫鱼为例,研究水中动物的特点。[设计意圈]通过图片展示水中的动物,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这些动物的样子,然后过渡到对鲫鱼的研究,这样就比较自然、合理,从而聚焦了今天学习的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观察鱼的特点。1.提问:同学们,这是一条鲫鱼,请你们仔细观察,鲫鱼的身体有什么特点?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与交流。提示:头、躯干、尾部。4.追问:大家再仔细看一看 ,鲫鱼还有哪些身体部位?提示:眼睛、鱼鳍、鱼鳃、鱼鳞。5.谈话:鱼确实有鱼鳍(如图所示)。6.引导: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请你们画一画鱼的身体。7.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8.展示与交流(如图所示)。9.小结:同学们把鱼的头、躯干、尾部、鱼鳞、鱼鳍都画出来了,非常形象逼真。[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鱼,学生认识到了鱼的组成部分有头、躯干、尾部、鱼鳞、鱼鳍等,这也是鱼的身体特点,加深了学生对鱼的整体认识。(二)探索活动2: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1.谈话:刚才我们观察鱼,你们发现鱼有没有腿?提示:没有。2.追问:那么鱼是怎样运动的呢?请你们猜一猜。提示:鱼鳍。3.谈话: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些鱼鳍的作用,请看图,并结合材料来理解。资料:背鳍位于鱼背的中线,主要起到平衡作用。尾鳍位于鱼尾,是鱼类运动和方向控制的关键,能够与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胸鳍位于左右鳃孔的后侧,主要功能是使身体前进和控制方向或在行进中起“刹车”的作用。腹鳍则位于腹部中线,与背鳍臀鳍共同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4.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鱼缸里的鱼是如何运动的(如图所示)。你理解了吗?5.小结:我们了解了鱼的运动方式,鱼鳍的作用是控制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方向,这也是水中动物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讲解、再观察与思考,学生明白了鱼的运动靠鱼鳍,每种鱼鳍的作用不同,如背鳍位于鱼背的中线,主要起到平衡作用;尾鳍位于鱼尾,是鱼类运动和方向控制的关键。(三)探索活动3:观察鱼的呼吸。1.同学们,你们在观察鱼的时候,还会看到什么现象?提示:鱼嘴会吐气泡(如图所示)。2.追问:鱼用什么呼吸呢?是用嘴吗?3.解释:鱼是用鱼鳃呼吸的,鳃是由一系列细小且血管丰富的片状结构组成的,它们通过鱼类口腔内的水流和鳃盖的运动进行呼吸(如图所示)。4.小结: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的呼吸是通过鱼类口腔内的水流和鳃盖的运动进行的。[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和讲解,学生认识到鱼是用鱼鳃呼吸的,鳃是由一系列细小且血管丰富的片状结构组成的,它们通过鱼类口腔内的水流和鳃盖的运动进行呼吸,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四)讨论研讨:1.我们观察的鱼有什么特点?提示:鱼的身体主要是由头、躯干和尾部组成的,其中还有鱼鳍和鱼鳃等(如图所示)。2.鱼是怎样呼吸和运动的?提示:因为鱼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还长有鳞片,从而归纳出动物身体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于个人获取的信息,以小组的形式汇总,然后说出鱼的身体特点、呼吸和运动特点,从而夯实科学观念,丰富科学知识。(五)拓展延伸:你们知道其他的鱼吗?1.出示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水中动物?提示:鲨鱼、带鱼、泥鳅、飞鱼都属于鱼类,和鲫鱼有相似的身体特点以及运动和呼吸方式。[设计意图]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同一类动物的特点形式,认识事物的本质,丰富科学知识。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鱼的身体特点、运动与呼吸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了鱼这种水中动物。通过观察鱼,我们知道了鱼的身体主要是由头、躯干和尾部组成的,还有鱼鳍和鱼鳃等;鱼鳍的作用是控制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方向,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呼吸是通过鱼类口腔内的水流和鳃盖的运动进行的,这样我们对鱼的认识就更加全面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总结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板书设计水中的动物1.鱼的身体主要由头、躯干和尾部三部分组成,还有鱼鲭和鱼鳃。2.鱼鳍的作用:控制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方向。3.鱼鳃:鱼的呼吸器官,鱼的呼吸是通过鱼类口腔内的水流和鳃盖的运动进行的。4.鲨鱼、带鱼、泥鳅、飞鱼等都属于鱼类。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日常经验和知识,从简单的水中动物说起,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常见的鱼,然后选取鲫鱼让学生认一认,这样符合学生的特点,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循序渐进开展探索活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从鱼的身体结构入手,画鱼也是为了了解鱼的身体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鱼的呼吸方式和运动方式,并进一步思索为什么鱼类与人类或其他陆生动物存在差异,引导学生理解这是由于鱼需要适应水中生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3.本节课注重图文结合。特别是学习鱼鳍和鱼鳃的作用时,出示横切图进行观察,再结合实际的水中观察,并结合文字材料,以及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最后得出了鱼鳍的作用是控制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方向,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鱼的呼吸是通过鱼类口腔内的水流和鳃盖的运动进行的,教学效果明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