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素养教案5.它们吃什么教材分析《它们吃什么》是本单元第5节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动物的进食,了解不同的动物吃什么食物,是如何搬运食物的,从而让学生了解进食是动物的基本特征或行为。本课是对动物进食行为的梳理与总结,让学生全面认识动物的特征和行为,进而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在学习中,还是通过观察、操作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动物的行为。“聚焦”方面,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学习前面的几种动物时,都涉及了它们的进食问题,比如蜗牛、蚂蚁等,今天的学习还涉及小鱼,动物要生存,当然需要进食。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直接提问:动物吃什么?它们是怎样吃食物的?让学生回忆当初观察和饲养这些动物时的发现,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与总结,这样就能顺利地引入新课的学习。“探索”方面,有三个探索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说说蜗牛和小鱼是怎样吃食物的。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吃什么食物,二是怎样吃食物。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在饲养中观察,也可以通过视频观察,了解它们的进食情况。蜗牛喜欢吃新鲜的树叶、菜叶等,蜗牛通过伸缩其齿舌来刮取食物,这种类似锉刀的结构能够将食物磨碎;小鱼喜欢吃昆虫、小虾等,用咽部的咽齿来完成研磨食物的过程。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我们可以准备蚂蚁喜欢吃的面包屑,放在其旁边,看看它有什么反应。蚂蚁找到食物后的反应是先用触角触碰食物,然后找同伴搬运食物,这是蚂蚁的一种社会行为。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蚂蚁为什么这样做,如保证食物的安全性,是由蚂蚁的食物分配制度决定的。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这就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发现蚂蚁向后方搬运,并把食物举起来,这种协作搬运的方式就是它们的食物获取与分配方式。动物的进食非常有趣,各种动物的进食方式不同,所需要的食物品种也不同。“研讨”方面,主要涉及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蚂蚁是用眼睛发现食物的吗”,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蚂蚁是用触角去感知食物的,而不是眼睛。第二个核心问题是“蚂蚁还有哪些有趣的行为”,除了协助搬运食物,蚂蚁的力量超乎想象。由于体型小巧,它们的肌肉相对于体重来说更厚实,这使得蚂蚁能够举起比自身重10~50倍的物体;再如每只蚂蚁都有明确的职责,蚁后专注于产卵,而其他雌性蚂蚁则负责喂养幼虫、清理蚁巢、寻找食物等,雄蚁的职责是与蚁后交配。“拓展”方面,主要是拓展了其他动物吃什么,其中罗列了很多的动物,如蝴蝶吸食花蜜,大熊猫吃竹子,乌龟吃虫,莺吃虫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动物的进食是其基本的行为,动物只有进食才能生存下来。一年级的学生,甚至有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前面要求学生饲养蜗牛,蜗牛喜欢吃树叶、菜叶,它是利用齿舌将食物磨碎进食的。而本节课依然是讨论更多的动物如何进食,有什么特殊的行为,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夯实科学观念。在具体的教学中,还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观察到各种动物的进食情况,从而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了解进食是动物的共同行为,不同的动物进食方式不同。科学思维学会设计观察活动,有效观察动物的进食行为,感知其行为特征。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进食行为以及相应的操作,了解动物进食时的反应,理清发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态度责任学会合作,尊重证据,乐于分享观察结果,愿意倾听他人想法。重点难点重点1.能够准确地理解动物的进食行为。2.通过对比分析,迁移知识,解释进食行为产生的有趣现象。难点1.理清各种动物进食行为的异同点。2.联系生活,认识动物的进食行为,感知其消化能量的表现。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用来观察、比较的物品:蜗牛、小鱼、蚂蚁、各种食物、图片和教学课件。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纸和笔。课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谈话:动物和我们一样,都要吃食物,你们能说一说动物吃什么 食物吗?提示:小鸟吃虫子、小羊吃青草(如图所示)。(二)你觉得小鸟和小羊的进食有什么不同?提示:食物不同;小羊用牙齿,小鸟用嘴。(三)引导,你们观察了解得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更多的动物的进食方式,看看它们吃什么,怎样吃。[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以及日常的观察,了解学生对动物进食行为的基本了解,进而引入动物进食的学习,聚焦学习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说一说蜗牛和小鱼是怎样吃食的。1,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需要进食才能维持生命,你们知道蜗牛和小鱼吃什么吗?提示:蜗牛吃新鲜的树叶、菜叶;小鱼喜欢吃昆虫、小虾。2.你们知道蜗牛和小鱼是怎样吃食的吗?出示图片。3.学生观看与思考。4.指导:请注意小动物用什么来吃食?5.汇报与交流。提示:蜗牛通过伸缩其齿舌来刮取食物将食物磨碎,小鱼用咽部的咽齿来完成研磨食物的过程。6.小结:动物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的方式也不同。[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与比较,学生认识到蜗牛和小鱼用不同的方式进食,而且吃的食物也不同,但进食是动物的相同行为。(二)探索活动2:观察蚂蚁吃食物的反应。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吃什么吗?提示:蚂蚁喜欢吃甜食(如图所示) ,蚂蚁吃腐殖质。2.谈话:今天老师带了一些面包屑(如图所示) ,你们看看蚂蚁对食物有什么反应。3.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与交流。提示:蚂蚁没有直接吃食物;蚂蚁用触角触碰食物;蚂蚁协作搬运食物。5.谈话: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知道为什么蚂蚁不直接吃掉食物吗?提示:用触角试探食物是否安全;不吃食物,和同伴一起搬运食物,可能是蚂蚁分配食物的习惯和制度。6.小结:蚂蚁的行为真有趣,它们不是直接吃掉食物,而是通过触角检测食物,并与同伴搬运后,再分配食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与讲解,学生得知蚂蚁进食行为的独特性,它们不是直接吃掉食物,而是通过触角检测食物,并与同伴搬运后,再分配食物。(三)探索活动3:观察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1.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蚂蚁是如何进食的。观察下面的图,你们猜猜蚂蚁在干什么?提示:蚂蚁搬运食物。2.提问:谁能说说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3.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研究。4.学生汇报与交流。提示:蚂蚁向后搬运食物,蚂蚁把食物抬起。5.讲解蚂蚁的口器由上唇、下唇、舌各一片,以及上颚、下颚各一对组成,属于咀嚼式口器。这种口器的特点是上颚极为坚实,能够破碎坚硬的食物。在觅食时,蚂蚁利用上颚破碎食物;而在战斗时,上颚则成为有力的武器。6.小结: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蚂蚁协作将食物抬起,然后向后搬运,这是蚂蚁搬运食物的方式。[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非常有趣,让学生仔细观察与分析,进而发现蚂蚁协作将食物抬起,然后向后搬运,了解蚂蚁搬运食物这一有趣的行为,从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四)讨论研讨:1.蚂蚁是用眼睛发现物体的吗?提示:在观察中,我们发现蚂蚁是用触角去感知物体,而不是眼睛(如图所示)。2.蚂蚁还有哪些有趣的行为?提示:除了协助搬运食物,蚂蚁的力量也超乎想象。由于体型小巧,它们的肌肉相对于体重来说更厚实,这使得蚂蚁能够举起比自身重10~50倍的物体(如图所示)。再如,每只蚂蚁都有明确的职责,蚁后专注于产卵,而其他雌性蚂蚁则负责喂养幼虫、清理蚁巢、寻找食物等,雄蚁的职责是与蚁后交配。[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于个人获取的信息,以小组的形式汇总,然后说出自己对蚂蚁行为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夯实科学观念,丰富科学知识。(五)拓展延伸:观察其他动物吃什么。1.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说出一些其他动物吃什么吗?提示:小兔吃白菜、牛吃草、田螺吃泥巴。2.接下来,我们了解更多动物的进食(如图所示)。大熊猫吃竹子 蝴蝶吸食花蜜乌龟吃虫 莺吃虫[设计意图]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动物的进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动物吃什么,如何进食。了解到蜗牛吃新鲜的树叶、菜叶,小鱼吃昆虫、小虾,蚂蚁喜欢吃甜食、吃腐殖质。同时了解到,蚂蚁没有直接吃食物,而用触角接触食物,协作拾起食物并向后搬运的有趣行为,让我们对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总结重点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类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板书设计它们吃什么1.蜗牛吃新鲜的树叶、菜叶。2.小鱼吃昆虫、小虾。3.蚂蚁喜欢吃甜食、吃腐殖质。4.蚂蚁发现食物后没有直接吃食物。5.蚂蚁用触角接触食物。6.蚂蚁协作搬运食物。7.蚂蚁把食物抬起,向后搬运食物。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从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如何进食,再到搬运食物等,把动物的进食行为和有趣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理解进食是动物的共同行为。这样的设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动物的进食行为吸引学生的观察,提升了观察效果。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给动物投喂食物,观察动物的进食行为,了解它们的进食特征,进而发现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而且吃食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与其生态结构和习性有关。3.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在学生观察动物进食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动物的进食行为,从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全面认识动物,形象科学观念,丰富科学知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