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科学丨第二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归纳及易错题1.模型(1)概念:模型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2)方法: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替代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 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3)举例:水蒸发的状态模型能直观地表示水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直接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变化。2.符号(1)作用和意义①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②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③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常见符号: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等。3.分子与原子(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物质的粒子: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石墨等。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甲烷等。(3)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不同的。(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相同点 不同点分子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裂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变化后没有变成其他原子注意 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4.原子结构(1)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或显电中性)。(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虽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如下图所示:原子(3)说明: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的。(4)关系: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5)注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5.带电的原子——离子(1)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说明:带电相反的离子之间会相互吸引,构成物质。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3)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是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是阴离子。(4)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5)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①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②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互为同位素的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6.元素的种类(1)数量: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十几种常见元素组成。(2)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7.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2)人体中:有碳、氧等元素;人体中约有30多种元素(其中11种大量元素和其他多种微量元素)。(3)海水中:有氢、氧、氯、钠等元素。(4)生物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葡萄糖、植物纤维等。有机化合物中大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8.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图物质(2)微粒、元素和物质间的关系9.元素符号(1)表示方法: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当两种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则再附上一个小写字母作为该元素的符号以示区别。如铁的元素符号为Fe。(2)意义:①宏观:表示一种元素;②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种物质。如He,既表示氦元素,又表示一个氦原子,还可表示氦气这种物质。(4)元素与各微粒的含义及相互关系: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含义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可分裂为原子10.元素周期表(1)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有序排列起来的,它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纵列称为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2)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顺序排列,每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单元格信息(以氢为例):11.化学式(1)概念: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2)举例:我们可用化学式表示出自然界的这些物质: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氩气Ar。(3)注意: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得到的,不是凭空想象的。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12.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1)宏观: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②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微观:①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②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13.离子的表示(1)表示方法: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图所示:(2)说明:如果是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离子,符号中1可以省略不写。如Na+、Cl-。(3)意义:(以镁离子为例)(4)常见带电原子团离子的名称 离子符号氢氧根离子 OH-硝酸根离子 NO硫酸根离子 SO碳酸根离子 CO碳酸氢根离子 HCO铵根离子 NH14.有关化合价的规律(1)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显-2价。(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3)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和金属结合形成化合物时显负价,与氧元素结合时显正价。(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5)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6)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如H2O、CO2中的氧元素; 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中,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中的氮元素。15.化合价的应用(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价。(2)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16.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2)表达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关系:与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7.相对分子质量(1)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步骤:①写出正确的化学式。②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③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3)公式: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原子个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18.元素质量分数(1)质量分数:组成物质的各种成分的质量在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2)计算方法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9.元素质量比(1)内容:纯净物有固定的化学式,化学式反映出元素组成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因此由 化学式可以很方便地求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计算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举例:计算AmBn中A、B元素的质量比A、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如图是用α粒子(带正电荷)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图。图中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只有一部分发生偏转,还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绝大多数穿过,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B.实验说明:原子体积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的大小C.一部分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D.极少数被反弹,说明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He ②Al ③Al3+④H2O2A.①④都仅表示一个分子B.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③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溴的原子序数为 ,溴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 (填字母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3)溴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若图乙中C表示离子,则x的值是 。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表示正确的是( )A. B.Cl﹣ C. D.Cl+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C﹣12原子的质量为Ng,该原子的中子数是P,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P B.﹣P C.+P D.+P现有乙烯(C2H4)、乙醛(C2H4O)和乙酸(C2H4O2)三种蒸气的混合物共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2g,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4g B.6g C.7g D.7g~8g之间解:A、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绝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体积不取决于原子核的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α粒子带正电,一部分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D、极少数被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说明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解:A、①④分别是氦气、过氧化氢的化学式,He可表示氦气、氦元素、1个氦原子,H2O2可表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②和③分别是铝原子和铝离子,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④表示H2O2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溴的原子序数为35;由溴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可知,溴是非金属元素,故填:35;非金属;(2)溴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其化学性质与图乙中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这是因为溴元素和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故填:B;(3)溴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因此溴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A是19号元素﹣﹣钾,钾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因此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由钾元素与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Br;故填:KBr;(4)图乙中C粒子的质子数为16,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6,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硫离子;故填:8。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所以表示为:。故选:C。解:依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其质子数=,同时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即为:;故选:A。解:由乙烯(C2H4)、乙醛(C2H4O)和乙酸(C2H4O2)的化学式可知,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质量比都为6:1。由题意,其中碳元素的质量是12g,故氢元素所占质量为:12g×=2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20g﹣12g﹣2g=6g。故选: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