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下科学丨第三章 物质的特性思维导图及易错题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实验课上,小米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观察到天平的最小砝码为5克,接下来小米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即开始调节平衡螺母,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右盘加上20克砝码,正好使天平达到平衡。此时小米的同桌小李刚从教室外回来,小李主动要求读数,于是小李根据正常的方法读得天平的示数为22克,则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A.20克 B.18克 C.22克 D.25克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a物质的密度最小B.a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C.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小朱要测量食盐的密度,但由于食盐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测量食盐体积,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小朱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食盐,当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甲所示。据图甲可知,称取的食盐的质量为 克。(2)按图乙的方式直接测量(1)食盐的体积。据乙方法测得的体积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等于真实值”)。(3)小滨查阅资料寻找更加精确的测量密度的方法:已知在20摄氏度时,2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2克的食盐。小滨在烧杯中用20克水和7.2克食盐配制了食盐水(室温为20摄氏度);用量筒量取20毫升该食盐水;向量筒中再加入11克食盐,此时量筒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计算该食盐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请列式计算,且结果精确到0.0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三金属块的温度不同B.最终三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C.冰熔化时的温度可能高于0℃D.丙的比热容一定大于甲、乙的比热容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B.百炼方能成钢C.纸里包不住火D.玉不琢不成器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用钢量达42万吨。(1)钢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其物理意义是 。(2)小应想通过实验测得钢的密度,他在实验室找到一块钢块,用天平测出这块钢块的质量是39.2克,测得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是360克;然后用细线系着把这块钢块浸没在烧杯中,当烧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钢块,接着测得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355克,按小应的实验数据,这个钢块的密度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二位小数)。小金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克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图丙是另一位同学用同样的加热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请回答以下问题(已知:冰的比热是水的一半):(1)在实验中,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中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图乙中物质在BC段(不包括B点和C点)时处于___________(填所处状态)。(3)老师认为图丙中CD段数据有问题,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A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B正确。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正确。D、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故D正确。故选:A。【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游码的质量为:22g﹣20g=2g;由于游码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就已经在现在2g的位置,它是用来平衡左右两盘的质量之差的,所以在称量其它物体的质量时,这2g的游码对以后的测量不产生影响,即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也就是20g。故选:A。【解答】解: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cm3时,a的质量为3.5g,b的质量为2g,c的质量是1g,由ρ得ρa1.75g/cm3,ρb1g/cm3,ρc0.5g/cm3,可见:A、a的密度最大,故A错;B、a的密度是c的密度的3.5倍,故B错;C、ρb=1g/cm3=1.0×103kg/m3,故C正确;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与质量无关,故D错。故选:C。【解答】解:(1)由图甲知,天平称量标尺的分度值是0.2g,食盐的质量m=20g+20g+5g+2.4g=47.4g;(2)由于食盐颗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食盐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3)由图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量筒中食盐和食盐饱和溶液的总体积为:V2=25mL,由题意知,原来饱和食盐水的体积为:V1=20mL,则11g食盐的体积V=V2﹣V1=25mL﹣20mL=5mL=5cm3,由密度公式可得,食盐的密度:ρ2.20g/cm3。故答案为:(1)47.4;(2)偏大;(3)该食盐的密度是2.20g/cm3。【解答】解:A、冰块的形状最终不发生变化,即冰块不再吸收热量,所以最终三金属块的温度与冰的温度相同,故A错误;BD、三金属块末温(为冰的熔点)相同,初温相同,即三金属块降低相同的温度,由图可知放出的热量:Q甲<Q乙<Q丙,故B错误;三金属块的质量相同,Δt相同,则由Q放=cmΔt可知三金属块的比热容关系为:c甲<c乙<c丙,故D正确。C、在标准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冰熔化时的温度为0℃,故C错误。故选:D。【解答】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解答】解: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百炼方能成钢说明碳在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C、纸里包不住火说明纸张具有可燃性。D、玉不琢不成器说明玉的形状可以改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D。【解答】解:(1)钢的密度为7.9×103kg/m3,表示1m3钢的质量为7.9×103kg;(2)钢块浸没在烧杯中时排开水的质量:m排=m总﹣m剩=360g﹣355g=5g,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所以,由ρ可得,钢块的体积:V=V排水5cm3,则这个钢块的密度:ρ7.84g/cm3。答:(1)1m3钢的质量为7.9×103kg;(2)这个钢块的密度是7.84g/cm3。【解答】解:(1)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物质受热均匀,物质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为晶体;(2)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所以物质在B点时具有的内能小于在C点时的内能。(3)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应较慢,而图丙中水升温应较快。故答案为:(1)使物质受热均匀;晶体;(2)液态;(3)因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应该比冰慢,而图丙中水升温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