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说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从而理解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结合党史中优秀共产党员的实例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内涵及其依据;结合精准扶贫等事例阐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3.查找资料,阐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感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相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
科学精神:懂得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就是看它在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看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所起的引领作用。
法治意识:了解党章,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共同参与:通过学习,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和对未来的展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外化于行,能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教学难点】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甘肃6.2级地震》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甘肃、青海2省划拨1亿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党中央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思考:党中央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呢?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一: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省委书记让灾民相信党的原因说起
议题二: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执政理念决定决定的——从二十大代表热议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说起
第一幕:党的性质和宗旨
议题一: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省委书记让灾民相信党的原因说起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受灾群众震区现场痛哭,青海省委书记抱着安慰》
议学问题: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为什么省委书记陈刚让群众要相信党、相信组织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因为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白己特殊的利益。所以陈刚让群众要相信党、相信党组织,党组织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会尽全力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抢救老百姓。
议学小结:
一、党的性质和宗旨
1、是什么?
第二幕:党的执政理念
议题二: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由党的执政理念决定决定的——从总书记对甘肃地震作出指示说起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地震发生后,国家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天气寒冷,要密切监测震情和天气变化,防范发生次生灾害。要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抢修受损的电力、通讯、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并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等工作。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对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重要指示中解读党的执政理念
2、党的执政理念如何贯彻落实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二、党的执政理念
1、是什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者关系: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立党为公是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执政为民是立党为公的本质要求。
2、为什么?
①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怎样做?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了人民)
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依靠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基本路线)
4、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
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的目标:
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②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⑤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突破提升: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执政理念之间
2、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党的执政理念要求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永远的奋斗目标
3、中国共产党怎样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2)党的执政理念要求: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②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3)党的执政理念要求: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党在新时代的新目标:带领人民到21世纪中叶要达到努实现新的目标
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②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⑤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发展的事业到复兴的伟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之所以能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因为共产党人( )
①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己任
②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引领伟大事业的路标
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
④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之所以能谱写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因为共产党人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引领伟大事业的路标,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②④符合题意。
①: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①排除。
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不是材料中的原因,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论语·子路》有云:“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淮南子·氾论训》中有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这对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启示有( )
①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党的建设伟大事业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③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自身管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
④坚持依法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①错误。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强调利民为民,②符合题意。
③:“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强调为政者要端正自己的言行,严格自身管理,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是自身做法,不是坚持依法执政的基本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指示,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全力开展搜救,安置受灾群众。受灾地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在抢险救灾一线挑重担、打头阵、作贡献,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②基层党员干部敢于在最难处、最险处,当先锋、做堡垒
③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③: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安置群众,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故②表述错误;
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非党员干部,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4.为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数百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他们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攒足一股劲,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党员干部奋战脱贫攻坚主战场( )
①完善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行政体制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③是坚持党的执政理念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④旨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中的主体是党员干部,完善行政体制的主体是政府,①不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正确。
③: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是坚持党的执政理念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③正确。
④: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是为了实现精准脱贫,④错误。
故本题选C。
5.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抓好检视整改”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在检视整改中培养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努力推动检视整改做出实效。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依法行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③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①说法错误。
②:“在检视整改中培养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表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②正确。
③: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③不符合题意。
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④正确。
故本题选C。
6.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这样的政党,是因为其(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②把自身特殊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
③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④坚持以坚韧的毅力接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恩格斯的论述强调了坚定的理想和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需的顽强精神对一个政党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①不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②说法错误。
③④:“一个真正想达到目的并且具有达到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这样的政党,是因为其坚持以坚韧的毅力接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告诉我们( )
①党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人民是决定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党一直以来没有任何自己的利益
④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告诉我们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②④符合题意。
①:中国共产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才开始执政,①排除。
③:党一直以来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③排除。
故本题选D。
8.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利于( )
①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管理职能
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
④最终实现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③: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是的主体是政府,①错误。
④: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排除。
故本题选C。
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早已经明确写入党的章程,并体现在每个党员的行动中。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说法正确的是( )
A.集体立场是根本立场;对人民负责是根本宗旨
B.国家立场是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
C.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
D.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为人民谋幸福是根本宗旨
【答案】C
【详解】A: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此选项表述全部错误,A排除。
B: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此选项中根本立场的表述错误,B排除。
C: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C当选。
D: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此项中根本宗旨的说法错误,D排除。
故本题选C。
10.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全面部署、躬身推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B.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方式
D.发挥先锋队性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答案】B
【详解】A:材料强调共产党为人民,未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A不符合题意。
B:心系百姓安居冷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正确。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C错误。
D:保障人民各项合法权利,D错误。
故本题选B。
11.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的人民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 )
A.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B.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C.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答案】D
【详解】ABCD: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D符合题意,ABC不选。
故本题答案选D。
12.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时,经常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并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当我们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时,可以引用的经典名句是( )
①治乱绳,不可急
②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③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治乱绳,不可急,是指解开一团乱麻般的绳子,不能着急,需要慢慢理清头绪,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①不符合题意。
②: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意思是明镜是用来照人的形象的,借鉴往事是用来认识或指导今天的,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意思是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意思是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两句话都体现了要关心人民,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这表明( )
①党和政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
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企业把扩大就业作为第一要务
③政府兜底帮扶、安排就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
④党的全部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努力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体现了党的全部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①④符合题意。
②:企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②错误。
③:政府兜底帮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但政府是出台系列政策促进就业,并不是安排就业,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灾、海外撤侨、“一个都不能少”……“人民”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177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③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决定的,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①③符合题意。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②错误。
④:题干强调的是党为什么要为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无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这表明( )
①党和政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
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第一要务
③政府兜底帮扶、安排就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
④党的全部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重视就业问题的解决,努力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体现了党的全部工作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会和权利,①④符合题意。
②:政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②错误。
③:政府兜底帮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要求,但政府是出台系列政策促进就业,并不是安排就业,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6.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坚持人民立场,必须融入思想里、落到行动上,努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有机统一。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内化于心——加强思想教育,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②外化于行——提高行政效率,努力使党的各项工作经得起人民的检验
③固化于制——加强制度建设,使得党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服务
④坚持人民立场——将群众诉求作为风向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内化于心,就需要加强思想教育,牢记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①正确;
②:提高行政效率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中国共产党,②错误;
③: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服务,③错误;
④: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将群众诉求作为风向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正确。
故正确答案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