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单元复习测试卷(解析版)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单元复习测试卷(解析版) 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单元复习测试卷
一、选择题
1.6月天气非常炎热,饮品很是畅销,下列饮品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
A.苏打水 B.柠檬汁 C.苹果醋 D.矿泉水
2.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PH=10 B.PH=7 C.PH=1 D.PH=0
3.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生产,化肥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CO(NH2)2 B.K2SO4 C.NH4HCO3 D.Ca(H2PO4)2
4.如图所示的微观反应,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则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6.下图是物质M溶于水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能说明M一定是碱的是
A. B. C. D.
7.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下列有关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
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浓硫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8.陆游《时雨》中“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描绘了插水稻秧苗的场景,为保证秧苗长势良好、叶色浓绿需要施加的肥料是
A.NH4NO3 B.Ca3(PO4)2
C.K2CO3 D.Ca(H2PO4)2
9.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二、填空与简答
10.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表示方法——pH
pH的范围:通常0~14
(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 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 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pH 7,溶液呈中性。
(2)pH的测定方法:
通常用 测定溶液的pH。
注意:①溶液的pH与溶液中H+的浓度或OH-的浓度有关:如果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酸性就越强,pH就越 ;如果溶液中OH-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碱性就越强,pH就越 ;
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少量待测液于pH试纸上。不能先用水润湿pH试纸,也不能将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
③调节溶液pH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增加或减少溶液中水的量;向溶液中加入适当的酸性或碱性溶液。
11.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H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 ;
(2)用 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 上;
(3)将其与 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性。
12.思维导图的构建是一种重要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使所学知识结构化。同学们在学习中将有关碳酸钙的知识构建了以下图形关系,请你与他们一同完成有关内容的填写。
(1)自然界中含有丰富碳酸钙的物质是 。
(2)构成碳酸钙的微观粒子是 (用符号表示)。
(3)碳酸钙的物理性质有 (写一条)。
(4)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有 (写一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由物理性质决定碳酸钙的用途是 (写一条)。
13.侯德榜是我国化工先驱,他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工业制备纯碱()的技术垄断。其制碱原理中的某步反应为:。
(1)纯碱属于 (填“酸”“碱”或“盐”),X的化学式为 。
(2)中的阳离子为 (填符号),产物中属于氮肥的是 (填名称)。
14.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物质的标号填空。
a.熟石灰 b.氯化钠 c.碳酸氢钠
①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下列物体中,表面不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管
B.釉面砖(釉面的主要成分是)
C.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
(3)芳芳用炉灶清洁剂(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清洗炉灶时,发现没有盖瓶盖,使用后效果不明显,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
(4)“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配料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果蔬洗盐”放入的水中,形成的是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利用溶解性的差异,可提纯和分离混合物。除去中的少量,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进行的原因是 。
1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的水合物,若利用可燃冰作燃料 (填“会”或“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2)如图是综合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流程图:
①步骤I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应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
②工业生产中,步骤IV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得金属镁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 。
16.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能显著提升建造航母及舰载机的材料性能,含有稀土元素钇的氧化钇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以富钇稀土矿(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的等杂质)生产氧化钇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 ,“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反应釜2中通入气体X使溶液呈碱性,调节溶液的除去滤液1中杂质,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沉淀池中“沉钇”过程有等物质产生,“沉钇”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三、判断题
17.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8.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
19.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所以浓盐酸也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
20.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 )
21.若要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这两种化肥,鉴别试剂只可以使用熟石灰。( )
22.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其实质原因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酸根离子。( )
23.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液中都含有H+;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四、计算题
24.如图是某化肥厂生产的碳酸氢铵的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1)避免高温天气施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一袋该化肥中至少含有纯净的NH4HCO3的质量为 Kg(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25.小明用碳酸氢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50g碳酸氢钠溶液分为5等份,依次滴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并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108.9g 117.8g 126.7g 135.6g 145.6g
(1)共生成二氧化碳 g;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6.取40g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将36.5%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烧杯,边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二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通过图一,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五、实验题
27.圆梦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根据所学的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准备自制酸碱指示剂:她们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捣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用研钵捣烂的目的是 ;
(2)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
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
(3)过滤的目的是 。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
花名称 花颜色 浸取液颜色 在不同溶液中所呈颜色
澄清石灰水 食醋
牵牛花 蓝紫 红棕 黄绿 粉红
月季花 大红 玫瑰红 橙黄 粉红
萝卜花 紫 紫红 黄绿 粉红
丝瓜花 黄绿 黄绿 黄 黄
(4)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 (填名称)。
(5)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 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
六、科学探究题
28.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作出猜想】小刚的猜想:溶质是氯化钙
小华的猜想: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小华的猜想成立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立即对上述方案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同学们再次进行实验,证明小华的猜想成立。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该小组的同学欲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老师迅速制止.请你解释原因是 。
29.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图,反应一段时间发现未加酸碱指示剂,此时停止加入稀盐酸,立即向烧杯内滴加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实验结束后,他们对烧杯内的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示: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一:BaCl2
猜想二:BaCl2、Ba(OH)2
猜想三:
【分析讨论】
(2)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成立,理由是 。
【进行实验】
(3)完善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另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
【反思评价】
(4)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答案和解析
1.A
【详解】A、苏打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B、柠檬汁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C、苹果醋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显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常见溶液的pH范围为0~14,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强,其中D选项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3.D
【详解】A、CO(NH2)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符合题意;
B、K2S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不符合题意;
C、NH4HC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单质与一种新的化合物;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详解】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故选:C。
5.B
【详解】A、中和反应由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该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因此不属于中和反应,A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B选项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例如NH4Cl,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C选项错误;
D、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碱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不属于碱溶液,D选项错误。
故选:B。
6.A
【分析】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详解】A、图中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图中阴离子是B离子,不一定是氢氧根离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离子是醋酸根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不是氢氧根离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则酸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不会形成白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A
【分析】为保证秧苗长势良好、叶色浓绿需要施加的肥料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详解】A、NH4NO3中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K2CO3中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A中,氯化铵可与氢氧化钾反应放出氨气,氢氧化钾属于碱,乙和丙可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等)或酸(盐酸、硫酸等),故A正确;B中,三物质可分别为盐酸(或硫酸等)、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等)、氯化钙(或氯化钡、硝酸钙等),这些物质都可以与碳酸钠反应.故X也可以是碳酸钠,B错误;C中,氢气和红磷都属于单质,不合题意,C错误;D中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错误.
10.(1) /大于 =/等于
(2) pH试纸 小 大
【详解】(1)pH小于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大于7,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2)pH的测定方法:通常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溶液的pH与溶液中H+的浓度或OH-的浓度有关:如果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酸性就越强,pH就越小;如果溶液中OH-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碱性就越强,pH就越大。
11.(1)加适量水充分溶解
(2) 玻璃棒 pH试纸
(3)标准比色卡
【详解】(1)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加适量水充分溶解;
(2)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3)然后将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性。
12.(1)石灰石、大理石等
(2)Ca2+、CO
(3)难溶于水(合理即可)
(4)(合理即可)
(5)作牙膏的摩擦剂
【详解】(1)自然界中含有丰富碳酸钙的物质是大理石、石灰石等,故填:大理石、石灰石等;
(2)碳酸钙是由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构成,故填:Ca2+、,故填:Ca2+、;
(3)碳酸钙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故填:难溶于水(合理即可);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故填:;
(5)碳酸钙难溶于水,可作牙膏的摩擦剂,故填:作牙膏的摩擦剂。
13.(1) 盐
(2) 氯化铵
【详解】(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Na、1个Cl、5个H、3个O、1个C、1个N,反应后有1个Cl、4个H、1个N,则X中有1个Na、1个H、3个O、1个C,化学式为NaHCO3;
(2)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表示为Na+;
产物氯化铵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14.(1)
(2)AC
(3)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氢氧化钠可能变质
(4) 不饱和 时,的溶解度最大,能减少碳酸钠的析出(合理即可)
【详解】(1)①可用作调味品的是食盐氯化钠,故填:b。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碳酸氢钠,故填:c。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故填:a。
(2)A、不锈钢管的主要成分是铁,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C、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故填AC。
(3)使用后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为: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氢氧化钠可能变质。
(4)①据图2可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以判断出取15g“果蔬洗盐”放入1kg20℃的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除去NaCl样品中少量的Na2CO3,可用“溶解→蒸发→过滤”的方法,其中过滤要在40℃左右进行的原因是:40℃左右,碳酸钠的溶解度大,能减少碳酸钠晶体的析出。
15.(1)会
(2) 氨气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够更快、更多、更充分的吸收二氧化碳 电能→化学能
【详解】(1)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的水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利用可燃冰作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会。
(2)①步骤Ⅰ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应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是因为氨气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够更快、更多、更充分的吸收二氧化碳;
②步骤Ⅳ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得金属镁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电能→化学能;故答案为:电能→化学能。
16.(1) 过滤
(2)
(3)
(4)
【详解】(1)操作I为分离固液的过滤操作;
“酸溶”过程中,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过程中,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二氧化硅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1,则滤液1中含有氯化钇、氯化铁和氯化铜,向反应釜2中通入气体X使溶液呈碱性,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
(3)由流程图可知,“沉钇”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钇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钇沉淀、氯化铵、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会释放出氨气,故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
17.正确
【详解】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但该反应却不是复分解反应。
18.错误
【详解】正常雨水中由于溶有二氧化碳而显酸性,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叙述错误。
19.错误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用于干燥二氧化碳,但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此题判断为错误。
20.√
【详解】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医疗上用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原理:Al(OH)3+3HCl=AlCl3+3H2O;
此说法正确
21.错误
【详解】铵根离子可以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故若要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这两种化肥,鉴别试剂可以使用熟石灰,或氢氧化钠溶液等,故错误。
22.正确
【详解】酸具有通性是因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缘故;不同的酸还具有不同的个性,是因为酸根离子不同的缘故,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其实质原因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酸根离子,故正确。
23.正确
【详解】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共同的氢离子,所以不同的酸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共同的氢氧根离子,所以不同的碱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故说法正确。
24.(1)
(2)39.5
【详解】(1)避免高温天气施用的原因是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气体,。
(2)该化肥中氮元素质量为50×14%=7kg,则至少含有纯净的NH4HCO3的质量为。
25.(1)4.4
(2)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x,
x=3.65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65%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四次后再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没有反应,说明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5.6g=4.4g。
(2)见答案。
26.(1)放热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解得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详解】(1)由图二可知,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当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达到了最大,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2)详见答案。
27.(1)便于提取汁液
(2)D
(3)滤出汁液作指示剂
(4)丝瓜花
(5) 粉红 橙黄
【详解】(1)将花捣烂能获取花的汁液;
(2)乙醇能作为溶剂使花汁溶解从而获得花汁的溶液,故为D;
(3)使用纱布过滤能除去花的碎屑得到花汁的浸取液;
(4)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丝瓜花的汁液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5)月季花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粉红色,在碱性溶液中为橙黄色,故加入盐酸呈粉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橙黄色;
28. 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盐酸是否过量 废液显酸性,会腐蚀下水道,污染水体
【分析】实验室采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反思评价] 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盐酸是否过量,因此小明同学对上述方案提出了质疑,故填:氯化钙也能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盐酸是否过量;
[拓展延伸]根据实验结论:滤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则滤液呈酸性,若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污染水体,故填:废液显酸性,会腐蚀下水道,污染水体。
29.(1)BaCl2、HCl/HCl、BaCl2
(2)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Ba(OH)2
(3) 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或加入锌粒)(合理即可)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或有气泡冒出)(合理即可)
(4)生成物和过量的反应物
【详解】(1)由于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钡和水,当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当盐酸有剩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与HCl;当氢氧化钡有剩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BaCl2与Ba(OH)2;猜想三:BaCl2与HCl;
(2)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不成立,理由是: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Ba(OH)2;
(3)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钡,若猜想三成立,则还需要证明溶液中还存在HCl,可以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如可另取该溶液少量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也可以加入锌粒,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或加入锌粒);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或有气泡冒出);
(4)根据以上实验可知,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生成物和过量的反应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