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月考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月考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月考试卷
1.(2024九上·萧山月考)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  )
2.(2024九上·萧山月考)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
3.(2024九上·萧山月考)封君封臣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
4.(2024九上·萧山月考)世界三大宗教均诞生于亚洲。(  )
5.(2024九上·萧山月考)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
6.(2024九上·萧山月考)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人,他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
7.(2024九上·萧山月考)18世纪中期,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
8.(2024九上·萧山月考)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尝试。 (  )
9.(2024九上·萧山月考)“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的“这条河流”指的是(  )
A.尼罗河 B.幼发拉底河 C.恒河 D.黄河
10.(2024九上·萧山月考)下列图中的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按图中内容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1.(2024九上·萧山月考)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____等级。
A.刹帝利 B.吠舍 C.婆罗门 D.首陀罗
12.(2024九上·萧山月考)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外邦人与本邦公民同等政治权利
C.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D.“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的实权
13.(2024九上·萧山月考)“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了暴力
14.(2024九上·萧山月考)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古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
15.(2024九上·萧山月考)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开设的课程 培养对象
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西欧经济的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
B.欧洲的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C.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D.西欧的大学广泛发展起来
16.(2024九上·萧山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发展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B 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判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 琅城通过斗争成为自治城市 琅城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A B.B C.C D.D
17.(2024九上·萧山月考)大学的兴起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体现在(  )
A.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B.获得完全自主权利
C.以神学为教学内容 D.完全受到国王控制
18.(2024九上·萧山月考)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B.罗马法是维护东罗马帝国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推动欧洲上古社会历史变迁
D.罗马法适应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9.(2024九上·萧山月考)“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这次“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权力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的形成
20.(2024九上·萧山月考)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上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是(  )
A.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21.(2024九上·萧山月考)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22.(2024九上·萧山月考)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图书馆馆藏的一份标记着“约翰·布鲁姆菲尔德先生的黑奴清单,包括年龄和价钱”的文件上,记录有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其中包括年仅14岁的儿童。上面记录着“迪克,25岁,能做农活的黑人,140英镑”“卡斯蒂利亚,45岁,烹饪与洗衣女工,60英镑”等条目。这54名黑奴的总价值约5100英镑。材料反映了奴隶贸易(  )
A.使大西洋贸易繁荣 B.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C.推动了非洲的进步 D.呈现残酷性和商业性
23.(2024九上·萧山月考)17世纪40年代以后,正当中国满清王朝代替明朝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制度。标志英国新制度确立的事件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发表
24.(2024九上·萧山月考)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由于它是最早的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因此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材料中的“国家”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5.(2024九上·萧山月考).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扬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材料中反映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A.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B.强化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
C.损害了欧洲人民的利益 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26.(2024九上·萧山月考)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B.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D.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
27.(2024九上·萧山月考)下面图表反映了中国和英国国力的兴衰变化,其中英国国力在①处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
28.(2024九上·萧山月考)马克思曾评价某一历史事件:“1871年,英勇的三月十八日运动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该历史事件是(  )
A.第一国际的成立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宪章运动的开展
29.(2024九上·萧山月考)地中海沿岸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大帝国疆域图
材料二:两大帝国的文明
材料三: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1)写出上述两张图片的帝国名称。
(2)图1和图2帝国都有对世界影响极大的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2帝国的宗教产生的影响。
(3)给图3配上数字来源历史的解说词。写出图4文明产生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30.(2024九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1)请概括材料一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图1和图3事件发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请说说材料二中的“革命”和“变革”分别指什么?运用相关事实谈谈这场变革对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31.(2024九上·萧山月考)人类社会的进步始终有着优秀思想的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A(人名)终身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
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B”,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在14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他们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将A、B两处内容填写完整。
A:   ;B:   。
(2)材料二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什么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个德国人”宣告的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该理论的作用。
32.(2024九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的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材料二:如右图。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动力
进入19世纪 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825年 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1836年 英国爆发宪章运动
19世纪中期 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64年 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
(2)写出材料二图片所示的贸易路线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33.(2024九上·萧山月考)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照耀着人类不断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历经10年征战,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了。
材料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下列文明成果分别诞生于材料一图中的哪一文明发祥地?(填字母即可)
文明成果 佛教 《荷马史诗》 金字塔 计数法中的60进制
发祥地                
(2)材料二中的“征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一个中国的日本”出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示事件在文明交流方式上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不是罗马帝国。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3.【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封形式,形成了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封君封臣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4.【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因此世界三大宗教均诞生于亚洲。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和基督教的兴起,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其产生地区,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时代的欧洲,需要学生识记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和标志。
6.【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不是麦哲伦。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1519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时,共有5艘船和265名船员。船队穿越大西洋,与1520年11月底进入“大南海”,麦哲伦叫它“太平洋”。1521年4月,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上被土著杀死。剩下的船员经印度洋,绕非洲,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从而完成了环球航行。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因此瓦特是改进了蒸汽机,不是发明了蒸汽机。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瓦特改进蒸汽机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正确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尝试。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9.【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定期泛滥”“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河流是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A项正确;
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地区,B项错误;
恒河位于南亚,C项错误;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定期泛滥”“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结合尼罗河的地理位置和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公元前18世纪;狮身人面像修建于公元前2600年;古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希腊彩陶出现在古典时代,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图片中遗址和文物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是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依据材料“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可知,这户人家从事商业,属于第三等级吠舍,B项正确;
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婆罗门掌管祭祀,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首陀罗主要是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下,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2.【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C项正确;
在雅典只有城邦公民,即本城邦成年男子享有政治权利,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AB两项错误;
“元首制”是罗马的屋大维建立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13.【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后,帝国境内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材料信息,B项正确;
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是表面现象,也不属于历史文化角度,A项错误;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不能体现材料中谚语的实质,C项错误;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的说法片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也有积极影响,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中谚语的实质,结合罗马帝国经济发展和道路修建的影响从文化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B项正确,A项错误;
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的基础是古罗马人的儒略历,不是中国农历即夏历,也不是苏美尔人的太阴历,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罗马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古罗马的儒略历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表格信息可知,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教会学校开设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课程,培养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传承西欧文化,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体现不出西欧经济的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A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教育,不是科技文化成就,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教会学校,不是西欧的大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古时期基督教的积极作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B项正确;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是在4世纪末,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发展是在8世纪,A项错误;
琅城通过斗争成为自治城市,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C项错误;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说明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17.【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希腊、罗马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欧洲。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享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等自治权利,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体现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A项正确;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因此“完全自主权利”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
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C项错误;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完全受到国王控制”说法错误,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大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欧大学兴起的背景、自治权利、课程设置以及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可知,材料说明罗马法适应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
13世纪的欧洲没有实行民主制度,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对东罗马帝国的影响,B项错误;
13世纪时欧洲处于中古时期晚期,不是上古社会,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联系罗马法的深远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明治维新,学习的是西方,不是中国,B项错误;
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C项错误;
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0.【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一些新的变化。14世纪中叶,农业方面出现了租地农场;13世纪,手工业方面出现了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D项正确;
图示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A项说法片面,错误;
图示涉及的是经济领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且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7世纪,B项错误;
图示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世纪晚期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1.【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的航海家是达·伽马。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亚欧贸易的主干道之一,C项正确;
迪亚士开辟了欧洲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的航线,A项错误;
麦哲伦及船队进行的是环球航行,B项错误;
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2.【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记录有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其中包括年仅14岁的儿童”“迪克,25岁,能做农活的黑人,140英镑”“卡斯蒂利亚,45岁,烹饪与洗衣女工,60英镑”等信息可知,黑奴被作为商品公开买卖,甚至有年仅14岁的儿童,这反映了黑奴贸易的残酷性和商业性,D项正确;
材料只体现了黑奴贸易,据此不能说明大西洋贸易繁荣,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B项错误;
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经济发展和进步,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记录有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其中包括年仅14岁的儿童”“迪克,25岁,能做农活的黑人,140英镑”“卡斯蒂利亚,45岁,烹饪与洗衣女工,60英镑”,联系黑奴贸易的特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答案】A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A项正确;
1649年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的事件,不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B项错误;
《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事件,标志着美国的诞生,C项错误;
《人权宣言》的发表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事件,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同时注意把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4.【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阐明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起了鼓舞和指导作用,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发表提供蓝本,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是美国,C项正确;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A项错误;
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之后,不符合“第一个人权宣言”,B项错误;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但专制色彩浓厚,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而《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5.【答案】D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扬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可知,反映了拿破仑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革命成果和启蒙思想,激发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D项正确;
拿破仑巩固了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而非损害,A项错误;
拿破仑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强化,B项错误;
拿破仑传播了大革命的革命成果和启蒙思想,激发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符合欧洲人民的利益,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早期对外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秩序,传播了启蒙思想,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他的最后失败。
26.【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对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
依据材料“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并结合所学可知,ABD三项均属于历史事实,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解答本题要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含义,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理解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①处的时间是1840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国力达到高峰,D项正确;
三角贸易从新航路开辟后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初开始禁止黑奴贸易,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B项错误;
殖民掠夺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①处的时间,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8.【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71年”“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并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C项政权;
第一国际成立是在1864年,A项错误;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B项错误;
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19世纪30、40年代,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71年”“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结合巴黎公社的时间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9.【答案】(1)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2)图1:基督教;图2: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图3解说词: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9 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图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整个欧洲法学的渊源。
(4)①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②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③都在扩张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1)名称:依据图1可知,地中海成为该帝国的内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罗马帝国;依据图2可知,该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都城是巴格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阿拉伯帝国。
(2)宗教: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罗马帝国,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图2是阿拉伯帝国,其宗教是伊斯兰教。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图3解说词:图3是阿拉伯数字,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9 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影响:依据图4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整个欧洲法学的渊源。
(4)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第一问,依据图示信息,结合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都城等知识判断;第二问,结合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宗教及其意义解答;第三问,结合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和《十二铜表法》的意义解答;第四问,结合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文化成就和对文化交流的贡献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0.【答案】(1)主题:资产阶级革命。共同背景: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法国大革命;变革:英国工业革命。
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主题:图1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2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图3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因此主题是资产阶级革命。共同背景:结合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可知,共同背景都是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和变革:依据材料“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是指法国大革命,变革是指英国工业革命。变化: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交通革新可知,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图片,结合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和背景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及其交通革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1.【答案】(1)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文艺复兴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作用: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求得知
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主张,因此A应填苏格拉底;依据材料“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因此B应填认识你自己。
(2)运动:依据材料“14世纪的欧洲”“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核心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3)理论:依据材料“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用:依据材料“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可知,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化、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文艺复兴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内容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2.【答案】(1)目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
(2)名称: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3)示例答案一: 观点:工业革命深刻影响英国的社会发展。
论述:随着珍妮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英国进入了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伴随着英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给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结论: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示例答案二: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斗争,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这些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一国际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结论: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目的:依据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的目的乃寻找黄金”可以得出寻找黄金;依据材料“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以得出传播基督教。
(2)名称: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答案。依据材料“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动力”“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得出观点是工业革命深刻影响英国的社会发展。然后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论述,具体示例如下:随着珍妮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英国进入了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伴随着英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给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最后得出结论是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可从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角度得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指出;第二问,依据图示信息,结合三角贸易的路线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阐述,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33.【答案】(1)B;E;D;C
(2)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和贸易往来
(3)大化改新。不同之处:亚历山大东征靠武力征服;日本大化改新是和平往来。
(4)多样性;多元性;多源性;发展不平衡性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1)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发祥地是印度,B是印度;《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早期的文学代表,E是古希腊;金字塔是古埃及成果,D是古埃及;计数法中的60进制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C是两河流域。
(2)事件:依据材料“历经10年征战,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了”和图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波斯,疆域达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影响:结合亚历山大东征的双重影响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和贸易往来。
(3)事件:依据材料“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是武力征服,日本大化改新是和平往来。
(4)特点:综合材料信息,结合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东征以及日本大化改新可以得出特点是多样性;多元性;多源性;发展不平衡性。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第一问,结合古印度、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和地理位置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结合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结合日本大化改新及其内容和影响、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解答;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东征以及日本大化改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 /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1月月考试卷
1.(2024九上·萧山月考)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地理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2024九上·萧山月考)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不是罗马帝国。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最终遭到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3.(2024九上·萧山月考)封君封臣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封形式,形成了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封君封臣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4.(2024九上·萧山月考)世界三大宗教均诞生于亚洲。(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因此世界三大宗教均诞生于亚洲。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和基督教的兴起,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及其产生地区,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5.(2024九上·萧山月考)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封建时代的欧洲,需要学生识记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和标志。
6.(2024九上·萧山月考)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人,他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是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不是麦哲伦。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1519年,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时,共有5艘船和265名船员。船队穿越大西洋,与1520年11月底进入“大南海”,麦哲伦叫它“太平洋”。1521年4月,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上被土著杀死。剩下的船员经印度洋,绕非洲,于1522年返回西班牙,从而完成了环球航行。
7.(2024九上·萧山月考)18世纪中期,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因此瓦特是改进了蒸汽机,不是发明了蒸汽机。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瓦特改进蒸汽机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2024九上·萧山月考)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尝试。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尝试。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9.(2024九上·萧山月考)“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的“这条河流”指的是(  )
A.尼罗河 B.幼发拉底河 C.恒河 D.黄河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定期泛滥”“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河流是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A项正确;
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地区,B项错误;
恒河位于南亚,C项错误;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定期泛滥”“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结合尼罗河的地理位置和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2024九上·萧山月考)下列图中的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按图中内容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公元前18世纪;狮身人面像修建于公元前2600年;古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希腊彩陶出现在古典时代,因此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选项图片中遗址和文物出现的时间,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2024九上·萧山月考)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____等级。
A.刹帝利 B.吠舍 C.婆罗门 D.首陀罗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是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依据材料“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可知,这户人家从事商业,属于第三等级吠舍,B项正确;
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错误;
婆罗门掌管祭祀,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
首陀罗主要是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下,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12.(2024九上·萧山月考)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外邦人与本邦公民同等政治权利
C.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
D.“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的实权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C项正确;
在雅典只有城邦公民,即本城邦成年男子享有政治权利,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AB两项错误;
“元首制”是罗马的屋大维建立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13.(2024九上·萧山月考)“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了暴力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后,帝国境内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材料信息,B项正确;
罗马帝国为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是表面现象,也不属于历史文化角度,A项错误;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不能体现材料中谚语的实质,C项错误;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的说法片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也有积极影响,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帝国,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中谚语的实质,结合罗马帝国经济发展和道路修建的影响从文化角度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4.(2024九上·萧山月考)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的基础是(  )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古罗马人的儒略历
C.中国农历即夏历 D.苏美尔人的太阴历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B项正确,A项错误;
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的基础是古罗马人的儒略历,不是中国农历即夏历,也不是苏美尔人的太阴历,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古罗马文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古罗马的儒略历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5.(2024九上·萧山月考)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据此可知,当时(  )
学校类型 开设的课程 培养对象
修道院学校、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 “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
A.西欧经济的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
B.欧洲的科技文化成就显著
C.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
D.西欧的大学广泛发展起来
【答案】C
【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和表格信息可知,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教会学校开设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课程,培养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传承西欧文化,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体现不出西欧经济的发展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A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教育,不是科技文化成就,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教会学校,不是西欧的大学,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中古时期基督教的积极作用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6.(2024九上·萧山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发展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B 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判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 琅城通过斗争成为自治城市 琅城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 大学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B项正确;
基督教开始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是在4世纪末,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发展是在8世纪,A项错误;
琅城通过斗争成为自治城市,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C项错误;
大学的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说明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庄园。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17.(2024九上·萧山月考)大学的兴起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体现在(  )
A.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B.获得完全自主权利
C.以神学为教学内容 D.完全受到国王控制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希腊、罗马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欧洲。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享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等自治权利,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体现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A项正确;
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因此“完全自主权利”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
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C项错误;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完全受到国王控制”说法错误,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大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西欧大学兴起的背景、自治权利、课程设置以及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2024九上·萧山月考)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B.罗马法是维护东罗马帝国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推动欧洲上古社会历史变迁
D.罗马法适应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可知,材料说明罗马法适应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
13世纪的欧洲没有实行民主制度,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是对东罗马帝国的影响,B项错误;
13世纪时欧洲处于中古时期晚期,不是上古社会,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从13世纪起,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灵活的法律”“系统缜密的罗马法具有详细的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和诉讼法,而且对社会各种组织的地位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一种适当的法律基础”,联系罗马法的深远影响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9.(2024九上·萧山月考)“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这次“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权力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的形成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明治维新,学习的是西方,不是中国,B项错误;
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C项错误;
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0.(2024九上·萧山月考)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上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 ”处是(  )
A.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新航路的开辟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一些新的变化。14世纪中叶,农业方面出现了租地农场;13世纪,手工业方面出现了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D项正确;
图示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A项说法片面,错误;
图示涉及的是经济领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且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7世纪,B项错误;
图示反映的是中世纪晚期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世纪晚期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1.(2024九上·萧山月考)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的航海家是达·伽马。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亚欧贸易的主干道之一,C项正确;
迪亚士开辟了欧洲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的航线,A项错误;
麦哲伦及船队进行的是环球航行,B项错误;
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2.(2024九上·萧山月考)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图书馆馆藏的一份标记着“约翰·布鲁姆菲尔德先生的黑奴清单,包括年龄和价钱”的文件上,记录有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其中包括年仅14岁的儿童。上面记录着“迪克,25岁,能做农活的黑人,140英镑”“卡斯蒂利亚,45岁,烹饪与洗衣女工,60英镑”等条目。这54名黑奴的总价值约5100英镑。材料反映了奴隶贸易(  )
A.使大西洋贸易繁荣 B.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C.推动了非洲的进步 D.呈现残酷性和商业性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记录有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其中包括年仅14岁的儿童”“迪克,25岁,能做农活的黑人,140英镑”“卡斯蒂利亚,45岁,烹饪与洗衣女工,60英镑”等信息可知,黑奴被作为商品公开买卖,甚至有年仅14岁的儿童,这反映了黑奴贸易的残酷性和商业性,D项正确;
材料只体现了黑奴贸易,据此不能说明大西洋贸易繁荣,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B项错误;
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经济发展和进步,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记录有35名男性和19名女性,其中包括年仅14岁的儿童”“迪克,25岁,能做农活的黑人,140英镑”“卡斯蒂利亚,45岁,烹饪与洗衣女工,60英镑”,联系黑奴贸易的特点和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2024九上·萧山月考)17世纪40年代以后,正当中国满清王朝代替明朝时,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制度。标志英国新制度确立的事件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发表
【答案】A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A项正确;
1649年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的事件,不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B项错误;
《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事件,标志着美国的诞生,C项错误;
《人权宣言》的发表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事件,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同时注意把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4.(2024九上·萧山月考)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由于它是最早的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因此马克思称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材料中的“国家”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阐明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起了鼓舞和指导作用,为法国《人权宣言》的发表提供蓝本,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是美国,C项正确;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A项错误;
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之后,不符合“第一个人权宣言”,B项错误;
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但专制色彩浓厚,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而《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5.(2024九上·萧山月考).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扬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材料中反映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A.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B.强化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
C.损害了欧洲人民的利益 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D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扬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可知,反映了拿破仑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革命成果和启蒙思想,激发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D项正确;
拿破仑巩固了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而非损害,A项错误;
拿破仑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强化,B项错误;
拿破仑传播了大革命的革命成果和启蒙思想,激发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符合欧洲人民的利益,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早期对外战争捍卫了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秩序,传播了启蒙思想,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他的最后失败。
26.(2024九上·萧山月考)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B.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C.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D.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理论
【答案】C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对美国独立战争性质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
依据材料“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并结合所学可知,ABD三项均属于历史事实,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解答本题要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的含义,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理解即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7.(2024九上·萧山月考)下面图表反映了中国和英国国力的兴衰变化,其中英国国力在①处达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开辟 C.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
【答案】D
【知识点】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图示可知,①处的时间是1840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国力达到高峰,D项正确;
三角贸易从新航路开辟后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初开始禁止黑奴贸易,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B项错误;
殖民掠夺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①处的时间,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8.(2024九上·萧山月考)马克思曾评价某一历史事件:“1871年,英勇的三月十八日运动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该历史事件是(  )
A.第一国际的成立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巴黎公社的成立 D.宪章运动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871年”“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并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C项政权;
第一国际成立是在1864年,A项错误;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B项错误;
英国宪章运动发生在19世纪30、40年代,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71年”“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结合巴黎公社的时间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9.(2024九上·萧山月考)地中海沿岸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大帝国疆域图
材料二:两大帝国的文明
材料三: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1)写出上述两张图片的帝国名称。
(2)图1和图2帝国都有对世界影响极大的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2帝国的宗教产生的影响。
(3)给图3配上数字来源历史的解说词。写出图4文明产生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
【答案】(1)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2)图1:基督教;图2: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图3解说词: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9 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图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整个欧洲法学的渊源。
(4)①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②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③都在扩张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1)名称:依据图1可知,地中海成为该帝国的内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罗马帝国;依据图2可知,该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都城是巴格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阿拉伯帝国。
(2)宗教: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罗马帝国,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图2是阿拉伯帝国,其宗教是伊斯兰教。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图3解说词:图3是阿拉伯数字,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9 的计数法,并传播到欧洲。影响:依据图4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整个欧洲法学的渊源。
(4)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第一问,依据图示信息,结合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疆域、都城等知识判断;第二问,结合阿拉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宗教及其意义解答;第三问,结合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和《十二铜表法》的意义解答;第四问,结合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文化成就和对文化交流的贡献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0.(2024九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1)请概括材料一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图1和图3事件发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2)请说说材料二中的“革命”和“变革”分别指什么?运用相关事实谈谈这场变革对交通运输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答案】(1)主题:资产阶级革命。共同背景: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法国大革命;变革:英国工业革命。
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
【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主题:图1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图2反映的是美国独立战争,图3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因此主题是资产阶级革命。共同背景:结合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可知,共同背景都是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和变革:依据材料“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革命是指法国大革命,变革是指英国工业革命。变化: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交通革新可知,史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图片,结合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况和背景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及其交通革新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1.(2024九上·萧山月考)人类社会的进步始终有着优秀思想的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A(人名)终身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指出,求得知
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B”,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在14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他们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将A、B两处内容填写完整。
A:   ;B:   。
(2)材料二中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什么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个德国人”宣告的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该理论的作用。
【答案】(1)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文艺复兴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作用: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求得知
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主张,因此A应填苏格拉底;依据材料“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因此B应填认识你自己。
(2)运动:依据材料“14世纪的欧洲”“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核心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
(3)理论:依据材料“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并结合所学可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作用:依据材料“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可知,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文化、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文艺复兴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内容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和意义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32.(2024九上·萧山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的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材料二:如右图。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动力
进入19世纪 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1825年 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1836年 英国爆发宪章运动
19世纪中期 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64年 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
(2)写出材料二图片所示的贸易路线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答案】(1)目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
(2)名称: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3)示例答案一: 观点:工业革命深刻影响英国的社会发展。
论述:随着珍妮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英国进入了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伴随着英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给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结论: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示例答案二: 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斗争,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这些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一国际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结论:由此可见,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目的:依据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的目的乃寻找黄金”可以得出寻找黄金;依据材料“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以得出传播基督教。
(2)名称: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
(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答案。依据材料“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动力”“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得出观点是工业革命深刻影响英国的社会发展。然后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论述,具体示例如下:随着珍妮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并投入使用,英国进入了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工厂制度的形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伴随着英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英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给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最后得出结论是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可从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角度得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逐一分析指出;第二问,依据图示信息,结合三角贸易的路线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阐述,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的能力。
33.(2024九上·萧山月考)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照耀着人类不断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历经10年征战,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了。
材料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下列文明成果分别诞生于材料一图中的哪一文明发祥地?(填字母即可)
文明成果 佛教 《荷马史诗》 金字塔 计数法中的60进制
发祥地                
(2)材料二中的“征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一个中国的日本”出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析该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示事件在文明交流方式上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答案】(1)B;E;D;C
(2)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和贸易往来
(3)大化改新。不同之处:亚历山大东征靠武力征服;日本大化改新是和平往来。
(4)多样性;多元性;多源性;发展不平衡性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1)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发祥地是印度,B是印度;《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早期的文学代表,E是古希腊;金字塔是古埃及成果,D是古埃及;计数法中的60进制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C是两河流域。
(2)事件:依据材料“历经10年征战,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了”和图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波斯,疆域达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影响:结合亚历山大东征的双重影响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和贸易往来。
(3)事件:依据材料“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日本大化改新。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是武力征服,日本大化改新是和平往来。
(4)特点:综合材料信息,结合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东征以及日本大化改新可以得出特点是多样性;多元性;多源性;发展不平衡性。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第一问,结合古印度、古希腊、古埃及以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和地理位置解答;第二问,依据材料,结合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解答;第三问,依据材料,结合日本大化改新及其内容和影响、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解答;第四问,综合材料信息,结合古代亚非文明、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东征以及日本大化改新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