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课题名 点亮小灯泡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小灯泡的组成部分。 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知道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了解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能对亮的和不会亮的电路进行分类汇总,并进行分析。 探究实践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多种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会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态度责任 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小灯泡的组成部分。教学难点 探索电在装置中是怎样流动的,也就是电流过的路径。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1 只小灯泡,1 节 1.5v 的干电池,1 根导线;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你有过点手电筒的经历吗?想过它是如何被电亮的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小灯泡究竟是怎样被点亮的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势提出“手电筒是如何被电亮”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如何电亮小灯泡。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1.教师谈话:观察小灯泡,它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 学生拿着小灯泡进行观察。 教师结合图示讲解小灯泡的结构: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2个连接点。 教师点拨:两个连接点,任意一个连接点与导线相连,另一个与电池锌片相连。 教师追问: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灯丝是小灯泡里会发光的部位。 2.教师追问:灯泡的各部分结构都有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玻璃泡提供封闭环境并保护灯丝,金属架用来支撑灯丝,连接点用来连接导线。 3.学生观看科普视频《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回顾小灯泡的结构和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实物观察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灯泡的结构与功能。首先,让学生通过亲手触摸和观察小灯泡,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自主发现小灯泡的基本组成部分。接着,教师结合图示详细讲解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特别是强调灯丝是灯泡的发光部位,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各结构的功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后续的电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电亮小灯泡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并谈话:现在有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2.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小灯泡的结构了,现在我们继续观察一下干电池和导线的结构吧。 学生近距离观察干电池和导线的结构。 教师点拨干电池有正负两极,导线有铜丝和塑料两部分。 3.教师谈话:接下来,咱们就来一场“点亮小灯泡”提案大会吧! 布置任务: ①小组讨论,画出所有认为可行的方案。 ②选出本组最好的方案贴到黑板上。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画一画自己的想法。 教师组织学生贴好本组的方案。 教师谈话:现在动手连一连,验证方案是否可行吧! 学生根据示意图动手试一试看看能否电亮小灯泡。 4.教师结合不同的方案,分析哪些能够点亮小灯泡,哪些不能? 学生动手尝试,并发现方案一、三可以点亮,方案二、四不可以点亮。 5.学生观看实验视频《点亮小灯泡》,了解不同的方案情况。 6.教师小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7.教师提问:你能解释一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 学生结合方案二和四说说。 教师点拨:短路和断路的情况,小灯泡没办法亮起来。 8.教师结合图示判断三种常见连接情况:通路、断路和短路。 9.教师谈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 学生根据刚才的活动,分享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 教师小结:电从电池的一个极流出来,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再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到另一个连接点,通过连接这个连接点流回到电池的另一极。电在这样一个闭合的、往复的路径里流动。 【设计意图】 通过“电亮小灯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探究电路原理。首先,利用导线、电池等材料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他们尝试连接。接着,通过观察干电池、导线结构,为理解电路奠定基础。再通过小组讨论和提案大会,让学生发挥创意,绘制并验证电路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结合实验视频和教师讲解,学生了解闭合电路的重要性,并探究小灯泡不亮的原因,理解短路、断路的电路情况。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灯泡的结构,以及三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短路、断路不能点亮小灯泡,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填空题:灯泡的发光结构是_________。 答案:灯丝 2.判断题:只要小灯泡、电池和导线连接到一起,小灯泡就会发光。( ) 答案:× 3.下列电路中,能点亮小灯泡的是( )。 答案:C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电亮小灯泡”为核心,通过实物观察、互动讨论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电路原理,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情境,迅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的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小灯泡结构的环节中,学生通过亲手触摸和观察,结合教师的图示讲解,深入了解了小灯泡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特别是通过追问和讨论,学生明确了灯丝是灯泡的发光部位,这一发现为他们后续探究电路原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电亮小灯泡”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意和想象力,绘制并验证了多种电路方案。通过动手连接电路,他们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并深刻理解了闭合电路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观察和讨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短路和断路等电路情况,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显得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自信或实践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个别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我还将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保持专注和有序。 总之,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电路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共26张PPT)教科科学四年级下册2.点亮小灯泡第二单元 电路学习目标1.认识小灯泡的组成部分;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知道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2.用比较的方法,能对亮的和不会亮的电路进行分类汇总,并进行分析;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多种简单电路;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会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每组1 只小灯泡,1 节 1.5v 的干电池,1 根导线;学生准备:活动手册。问题导入你有过点手电筒的经历吗?想过它是如何被电亮的吗?观察小灯泡,它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A连接点B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任意一个连接点与导线连接,另一个与电池锌片连接。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灯泡的各结构都有什么作用?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A连接点B提供封闭环境并保护灯丝发光支撑灯丝连接导线现在有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导线电池小灯泡观察干电池的结构铜帽,称为正极,符号“+”锌壳,称为负极,符号“-”观察导线的结构铜丝塑料便于导电防止导电“点亮小灯泡”提案大会第( )组的方案任务:1.小组讨论,画出所有认为可行的方案。2.选出本组最好的方案贴到黑板上。现在动手连接,验证是否可行吧!方案讲解小灯泡发光方案一方案讲解小灯泡不发光方案二安全提示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出现短路现象。如果导线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没有经过小灯泡。短路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甚至爆炸。方案讲解小灯泡发光方案三方案讲解小灯泡不发光方案四实验小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你能解释一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吗?导线没有碰到灯泡,直接把电池的两极连接起来,出现了短路。导线连接在了电池的柱状表面,没有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出现了断路。小结:三种常见连接情况通路断路短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灯泡是如何亮起来的。电从电池的一个极流出来,通过导线流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再经过与连接点相连的金属架流到灯丝,再从另一个金属架流到另一个连接点,通过连接这个连接点流回到电池的另一极。电在这样一个闭合的、往复的路径里流动。电流通过的路径就是电路。课堂总结点亮小灯泡小灯泡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通路断路短路小试牛刀灯泡的发光结构是_________。灯丝小试牛刀只要小灯泡、电池和导线连接到一起,小灯泡就会发光。( )×小试牛刀下列电路中,能点亮小灯泡的是( )。C本课结束,下次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科学四下 2.2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学四下 2.2 《点亮小灯泡》课件.pptx 点亮小灯泡.mp4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