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 “规则” 为主题,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展开,包括校园、公共场合等。教材内容编排循序渐进,从基本的规则词汇和句型学习,到听力、口语和语音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a - Pronunciation 部分作为单元起始,通过图片、对话和独白等形式,引入规则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同时着重对元音字母组合(如 ea, ee, ear)的发音及弱读词汇进行教学,为后续深入学习规则的表达和应用奠定基础。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又关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符合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前期的英语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听说能力。对校园生活场景熟悉,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和讨论校园规则时能够快速融入情境,有话可说。但七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部分学生对复杂句型和词汇的掌握不够熟练,在语音语调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此外,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正在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分析规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能听懂、认读与规则相关的词汇(如 rule, must, can’t, quiet, late 等)及句型(祈使句、含情态动词的句子);准确发音元音字母组合(如 ea, ee, ear)及弱读词汇,提升语音语调的流畅性。
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场合(学校、图书馆、社区)的规则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规则意识。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规则的必要性及不合理规则的建议,发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听力策略训练和自主探究活动,提升信息整合与语言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规则相关词汇及祈使句、情态动词的用法(Don’t talk! You must listen!)。元音字母组合(ea, ee, ear)的发音规律。
难点:区分情态动词 “must” 与 “have to” 的语义差异。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规则表达,做到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导入情境,激活已知
图片联想:教师展示校园、图书馆、餐厅的场景图片,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What rules should we follow here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看到的场景,并尝试用英语表达应该遵守的规则,如 “Don’t run in the hallway.” “Keep quiet in the library.” 等。
头脑风暴: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列举已知的校园规则(中英文均可)。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 Don’t run! Keep quiet! 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熟悉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快速将学生带入 “规则” 主题的学习情境中。头脑风暴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Step 2: 听力输入,语言感知
听前预测(1a):教师展示课本 1a 的规则标志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标志的含义,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ese signs mean Can you guess the corresponding English expressions ” 学生观察标志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猜测对应的英文表达,如 “No eating” 对应 “Don’t eat in class!” 等。教师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猜测,给予肯定和补充。
听力任务(1b - 1c):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要求学生勾选录音中提到的规则(1b)。播放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并引导学生总结听到的句型,提问:“What kinds of sentences did you hear Are they mostly imperatives ”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接着,教师播放第二遍录音,让学生完成填空任务(1c),并提醒学生聚焦情态动词(must/can’t)的用法。完成后,教师再次核对答案,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简单讲解和举例。
听后讨论:教师提问:“Why do we need rules What happens if we break them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引导。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设计意图:听前预测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让学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有初步的认知,提高听力效果。听力任务中,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逐步熟悉规则相关的英语表达,掌握祈使句和情态动词在表达规则时的用法,同时训练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听力策略。听后讨论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则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Step 3: 语言内化,角色扮演
句型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听力和讨论中出现的规则表达,与学生共同总结规则表达的两种方式:祈使句,如 “Don’t run in the hallway!”;情态动词,如 “You must raise your hand before speaking.” 教师通过举例和提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法。
情境对话: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让他们选择校园场景(教室 / 操场 / 食堂),编写并表演对话(如学生违反规则,老师提醒)。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对话编写情况,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和建议。一段时间后,邀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其他学生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进行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句型归纳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所学的规则表达句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零散的语言知识系统化。情境对话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输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Step 4: 语音训练,强化发音
发音规律:教师播放录音,展示单词中元音组合的发音(如 tea [i:], head [e], ear [ ]),让学生仔细倾听并模仿发音。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单词,感受元音组合的发音差异。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单词接龙” 游戏,要求学生说出一个含有相同元音组合的单词,如 read→eat→teach→cheap,说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获胜。教师在一旁监督和指导,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弱读训练:教师示范句子中弱读词(如 to, for)的发音,如 “You have to be quiet in the library.” 教师先慢速朗读,突出弱读词的发音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教师可以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弱读和不弱读的区别。接着,教师给出一些规则句子,让学生进行弱读练习,同桌之间相互倾听和纠正发音。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音和模仿朗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教师的领读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发音。“单词接龙” 游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元音组合的发音。弱读训练让学生了解英语中的语音现象,通过对比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水平,使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Step 5: 迁移应用,拓展思维
规则调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调查任务:调查不同场所(社区、公园、商场)的规则,并用英文记录下来。各小组可以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调查结束后,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可以提出问题和补充。
批判讨论:教师提问:“Are all rules necessary Can you suggest a better rule ”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观点和建议。
设计意图:规则调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通过小组汇报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批判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对规则进行深入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理解。
Step 6: 总结与作业
知识梳理: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规则表达句型、发音要点及规则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如 “What are the two ways to express rules ” “What are the pronunciation rules of ea, ee, ear ” 等。
分层作业: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必做:用 5 条英文规则描述家庭或学校的场景;选做:设计 “创意规则海报”,图文结合展示理想中的校园规则。教师向学生说明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记忆。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必做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的规则表达知识,选做作业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六、板书设计
主板书
Rules Around Us
Key words: rule, must, can’t, quiet, late
Structures:
Don’t + V 原!
You must/have to + V 原!
You can’t + V 原!
副板书
发音示例:tea [i:], head [e], ear [ ]
弱读词汇:to [t ], for [f ]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次教学以情境化教学为主线,利用图片、场景模拟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像语音训练环节的 “单词接龙” 游戏,极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贯穿多个环节,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协作。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情态动词 “must” 与 “have to” 的语义辨析不够熟练,在实际运用时容易混淆。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耗时较长,导致后续教学有些仓促。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也有所欠缺,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度不高。为改进教学,后续可增加 “must” 与 “have to” 的对比练习,通过丰富的例句和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差异。优化课堂时间管理,提前明确各环节时间限制。加强对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基础薄弱学生提供更多指导,并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与作业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