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科目《珍爱自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对自我有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学会关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自信,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因外界评价、同伴比较等因素,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忽视自身的优点和价值,甚至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开展《珍爱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包括身体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等方面。理解珍爱自己不仅是爱护身体,还包括尊重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增强自尊自信,激发学生内心对自己的喜爱和珍视之情。引导学生感受珍爱自己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如快乐、满足、安全感等。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关爱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方法,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积极应对压力、情绪调节技巧等。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维护自己的权益,建立良好的自我边界。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价值,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掌握珍爱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如自我保健、情绪管理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自我认知的局限,接纳自己的不足,树立坚定的自尊自信。让学生将珍爱自己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设计一系列与珍爱自己相关的活动,如 “优点大轰炸”“我的身体我爱护”“情绪管理小妙招” 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和学习。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 “什么是珍爱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珍爱自己”“当遇到挫折时如何关爱自己” 等话题展开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案例分析法:展示一些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如因珍爱自己而取得成功或因忽视自己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角色扮演法:设置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情境中如何珍爱自己,如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被同学误解时等,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冥想放松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冥想放松练习,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缓解压力,增强自我觉察能力。五、教学准备收集资料:收集与珍爱自己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案例等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准备道具: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如卡片、彩笔、眼罩、模拟食物道具等。布置场地: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合理布置教室,划分活动区域、讨论区域和冥想放松区域。提前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6 8 人,提前安排好小组座位。六、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老师活动:老师面带微笑,拿着一个精美的礼盒走进教室。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不过这个礼物不是给某一个人的,而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打开这个礼物之前,我想先请大家闭上眼睛,在心里想一想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学生们闭上眼睛思考后,老师继续说:“好啦,大家睁开眼睛。现在,老师要打开这个礼盒了。” 老师打开礼盒,里面是一面镜子。老师把镜子展示给学生们,说:“同学们,看!这个礼物就是镜子。为什么说镜子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珍贵礼物呢?因为通过镜子,我们可以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珍爱自己这个重要的话题。” 板书课题 “珍爱自己”。学生反应:学生们一开始对神秘礼盒充满好奇,当看到镜子时,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后陷入思考。听到老师的讲解后,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对即将开始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老师引导:老师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引导说:“大家都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在生活中,我们真的做到珍爱自己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寻找答案。”(二)认识独特的我我的自画像: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白纸和一盒彩笔,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用手中的画笔,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在画的时候,不仅要画出自己的外貌特征,还要尽量通过画面展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比如,如果你喜欢画画,你可以在旁边画一些画笔和画;如果你很开朗,你可以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现。” 学生们开始认真地画自画像,老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并给予鼓励和指导。小组分享:画完后,老师说:“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自画像放在小组中间,轮流介绍自己的自画像,分享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 学生们在小组内积极分享,气氛热烈。有的学生说:“我画的自己戴着眼镜,因为我喜欢看书,是个小书虫。” 有的学生说:“我画了一个足球,因为我最喜欢踢足球了。”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介绍小组内最有特色的自画像。代表们上台展示,介绍同学的特点和故事。老师对每个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三)优点大轰炸活动介绍: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有时候自己可能没有发现,但身边的同学却能看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 —— 优点大轰炸。每个同学都要站到讲台前,接受其他同学的优点轰炸。其他同学要尽可能多地说出这位同学的优点,不能重复哦。” 老师先请一位同学上台示范,老师带头说:“[同学名字],我觉得你非常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 其他同学纷纷发言,说出这位同学的优点,如学习认真、乐于助人、画画好看等。学生体验:学生们依次上台,接受优点轰炸。在这个过程中,上台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信,台下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在听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赞扬后,感动得眼眶湿润。分享感受:活动结束后,老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接受优点轰炸时的感受。学生 1 说:“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优点,听到同学们这么说,我觉得自己好棒,好开心。” 学生 2 说:“原来我在大家眼里是这样的,以后我要更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老师总结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也要学会欣赏他人。当我们认可自己、爱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散发出自信的光芒。”(四)珍爱自己的身体健康知识讲解: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的图片和视频,讲解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老师说:“同学们,身体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比如,合理饮食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让我们有精力学习和玩耍;规律作息能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状态;适量运动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让我们更加健康强壮。”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老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引导。例如,当小组讨论到合理饮食时,老师问:“那大家知道哪些食物是健康的,哪些食物要少吃吗?” 学生们纷纷回答,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健康行为判断:老师展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如熬夜玩游戏、挑食、每天坚持跑步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并说明理由。学生们积极发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强化学生对健康行为的认识。制定健康计划:老师说:“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制定一份自己的健康计划,包括每天的饮食安排、作息时间和运动计划等。” 学生们开始制定计划,老师巡视各小组,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制定完成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健康计划,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五)珍爱自己的心理情绪卡片游戏: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情绪卡片,卡片上写有不同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焦虑等。老师说:“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自己手中的情绪卡片,然后用一个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这种情绪,让其他同学猜猜你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学生们依次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猜测。表演结束后,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当我们处于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的心理,及时调整情绪。”案例分析:老师展示一些因负面情绪处理不当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如学生因考试失利而情绪低落,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中,影响学习和生活;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而愤怒,做出冲动的行为等。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如何关爱自己的心理,调整情绪。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 1 代表说:“考试失利后,可以和家长、老师倾诉,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小组 2 代表说:“和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先冷静下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和同学沟通解决。”情绪调节技巧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并讲解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老师说:“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可以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当我们心情不好时,可以去跑跑步,把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也可以听听喜欢的音乐,放松心情。” 老师现场示范深呼吸和冥想的方法,让学生跟着练习。情景模拟:设置一些生活情景,如被老师批评、和父母吵架、比赛失败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这些情景中如何运用情绪调节技巧关爱自己的心理。老师观察学生的表演,适时给予指导。表演结束后,邀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老师总结并强调关爱自己心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六)建立自我边界故事引入: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小明是个很善良的孩子,同学向他借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有一次,同学向他借作业抄,他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又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被老师发现,两人都受到了批评。” 老师讲完故事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小明不对,抄作业是不对的行为,他应该拒绝。” 有的学生说:“小明不懂得拒绝,没有保护好自己。”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什么是自我边界,为什么要建立自我边界,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建立自我边界。老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引导。例如,当小组讨论到如何建立自我边界时,老师问:“那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边界,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角色扮演:每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情境中建立自我边界的场景,如拒绝同学不合理的要求、维护自己的隐私等。老师观察学生的表演,适时给予指导。例如,当学生扮演拒绝同学借作业时,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语气和表达方式,既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又要尊重他人。总结分享:角色扮演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老师说:“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角色扮演,大家对建立自我边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怎么运用这些方法,保护好自己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并强调建立自我边界是珍爱自己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七)冥想放松,感受自我引导冥想:老师说:“同学们,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进行一次冥想放松。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内心感受,抛开一切杂念。” 老师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冥想:“请大家慢慢地深呼吸,吸气,感受空气充满腹部,呼气,把身体里的浊气全部排出。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美丽的草原上,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微风轻轻拂过脸庞,你感到无比的放松和舒适……”自我觉察:在冥想过程中,老师轻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情绪状态和内心想法:“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个部位的放松程度。有没有哪个地方还比较紧张?如果有,尝试通过深呼吸让它放松下来。再感受一下自己此刻的情绪,是平静、快乐还是其他的情绪?不要评判它,只是静静地觉察它……”分享感受:冥想结束后,老师轻声说:“好啦,同学们,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教室。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冥想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感觉自己好放松,心情也变好了。” 有的学生说:“我在冥想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梦想,感觉更有动力了。” 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通过冥想放松,我们可以更好地关爱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八)课堂总结回顾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珍爱自己。谁能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 1 回答:“我学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学会欣赏自己。” 学生 2 说:“我知道了要珍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还学会了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生 3 说:“我懂得了要建立自我边界,保护好自己。”老师总结:老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活动,深入了解了珍爱自己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始终记得珍爱自己,尊重自己,关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让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人!”(九)课后作业制作珍爱自己手册:让学生回去后,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珍爱自己手册,内容可以包括自己的优点、健康计划、情绪调节技巧、自我边界设定等,每周进行更新和完善。践行珍爱自己行动:在一周内,每天至少做一件珍爱自己的事情,并记录下来。可以是吃一顿健康的美食、进行一次运动、给自己买一件喜欢的小礼物等,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践行感受。七、教学反思在本次《珍爱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对珍爱自己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趣味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优点大轰炸” 等活动让学生在欢乐中增强了自尊自信;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及相关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珍爱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冥想放松环节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内心感受,提升了自我觉察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情绪调节技巧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欢乐中增强了自尊自信;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解及相关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珍爱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冥想放松环节则帮助学生更好地关注内心感受,提升了自我觉察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情绪调节技巧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