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 理解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及免责事由。
- 明确依法维权的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能力目标
-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识别侵权行为、判断责任归属的能力。
- 提升学生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纠纷的能力。
情感目标
- 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与法治观念,树立“依法维权、理性维权”的价值观。
-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维权途径。
- 难点: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的区分;举证责任的分配。
三、教学方法
- 案例教学法:通过“高空抛物伤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等典型案例展开分析。
- 情境模拟法:创设“校园侵权纠纷调解”情境,让学生分组模拟维权过程。
- 问题探究法:以“谁该为损害买单”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讨论。
- 多媒体辅助:播放法治纪录片片段(如《今日说法》侵权案例),展示法律条文动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7分钟)
视频案例:播放“高空抛物致人重伤”新闻片段:
2024年3月,某市一小区高空坠物砸伤路人,经调查无法确定具体责任人。
提问:
谁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如果无法找到责任人,法律如何保障受害者权益?
教师引导:引出“权利保障需于法有据”的主题,强调侵权责任法的重要性。
环节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 违法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如侵犯他人生命权、健康权)。
- 案例:某超市保安非法搜身侵犯顾客隐私权。
- 损害事实:实际发生的人身、财产或精神损害。
- 案例:网络谣言导致他人名誉受损。
- 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 案例:施工未设警示标志导致路人摔伤。
- 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 案例:司机酒驾致人伤亡(故意);医生疏忽导致误诊(过失)。
2.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过错责任原则(一般原则):
- 适用范围:大多数侵权行为(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
- 举证责任:原告需证明被告存在过错。
- 无过错责任原则(特殊原则):
- 适用范围:高危作业、产品缺陷、环境污染等。
- 案例:某化工厂泄漏污染农田,即使无过错仍需赔偿。
- 提问:为什么法律要规定无过错责任?(保护弱势群体,预防损害)
3. 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
- 不可抗力:如地震导致房屋倒塌致人伤亡。
- 受害人过错:如行人闯红灯被撞,司机可减轻责任。
- 正当防卫:为保护合法权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必要损害。
- 案例:甲持刀行凶,乙夺刀致甲受伤,乙无需担责。
4. 依法维权的途径
- 协商:双方直接沟通解决(如网购商品质量问题)。
- 调解: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调解。
- 仲裁:根据合同约定或双方协议提交仲裁机构。
- 诉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最终途径)。

环节三:实践探究(15分钟)
模拟法庭活动:
案例:
学生小李在学校篮球场打球时,被同学小王撞伤骨折。小李要求小王赔偿医疗费,小王认为自己无过错拒绝赔偿。
任务:
分组扮演原告、被告、法官、律师。
围绕“小王是否需承担责任”展开辩论。
法官依据《民法典》第1176条(自甘风险原则)作出判决。
教师总结:明确“自甘风险”的适用条件,强调法律对文体活动中合理风险的容忍。
环节四:课堂总结(5分钟)
- 知识树梳理:
权利保障于法有据
├──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行为、损害、因果、过错
├── 归责原则:过错责任(一般) vs 无过错责任(特殊)
├── 免责事由: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正当防卫
└── 维权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 情感升华:权利需依法行使,维权要理性合法,共同构建和谐法治社会。
环节五:课后作业(8分钟)
基础题:
- 列举3种常见侵权行为及其适用的归责原则。
拓展题:
- 撰写《校园侵权纠纷维权指南》,要求包含法律依据、维权步骤及注意事项(300字)。
实践题:
- 观察家庭或社区中的侵权现象,提出法律建议并与家长讨论。

五、教学评价
-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辩论、模拟法庭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
-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完成质量检验知识掌握情况。
- 情感评价:观察学生是否形成“尊重权利、依法维权”的行为意识。
六、教学资源
- 教材:人教版《法律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
- 案例库:《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
- 法律条文:《民法典》第1165-1176条、《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 多媒体:侵权责任动画演示、模拟法庭道具(法袍、槌子等)。
七、教学反思
- 成功点:模拟法庭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加深了对抽象法律原则的理解。
- 改进点:部分学生对“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仍存在混淆,需增加对比案例。
- 延伸建议:可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庭审,增强对诉讼程序的直观认识。
板书设计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 违法行为 2. 损害事实 3. 因果关系 4. 主观过错
二、归责原则
 1. 过错责任(一般) 2. 无过错责任(特殊)
三、免责事由
四、维权途径

本设计通过“案例导入—理论解析—实践应用”的闭环教学,将抽象法律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中的能力培养,既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法治教育的实践性与时代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