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我们生活的大地 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自然界中的土壤种类繁多。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物质颗粒 B.腐殖质
C.空气 D.水分
2.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中,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A.冰川 B.蘑菇石
C.溶洞 D.三角洲
3.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
B.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C.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D.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的厚度最小
4.下表中通气性能最差、保水性能最强的土壤依次是( )
土壤样品 土壤质地类型 土粒构成
甲 砂土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乙 黏土 黏粒、粉粒多,土壤颗粒较细
丙 壤土 砂粒、黏粒、粉粒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A.甲、甲 B.甲、乙 C.乙、乙 D.乙、丙
5.若要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的变量是( )
A.大小相近、同一种类的植物 B.给植物浇等量的水
C.植物不能被雨水淋到 D.以上都是
6.竹笋长成竹子的过程中,只会长高,不会增粗,原因是茎中没有(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7.园林工人们在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部 D.形成层
8.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小科做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B.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C.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
D.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9.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因此土壤的流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你认为下面的做法对保护土壤不利的是( )
A.退耕还林 B.禁止砍伐天然林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分类回收固体废弃物
10.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深。”树大根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列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有误的是( )
A.根所获得的有机物来自更深的土壤
B.深扎在土壤中的根有利于吸收水分
C.植物的根能牢牢地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D.“树大根深”的根有利于吸收无机盐
11.在果树的“坐果期”,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这样可以增加果实产量,即俗话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中的道理是( )
A.切断导管,限制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B.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C.切断形成层,限制茎的不断加粗
D.切断树皮,减少害虫的侵害
12.油菜的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含氮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则需要更多含磷的无机盐。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含氮的无机盐使枝叶繁茂,有利于营养器官的正常生长
B.缺氮时,茎秆不健壮,容易倒伏
C.含磷的无机盐有利于油菜种子的形成
D.缺硼时,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实
13.下列各图是小明设计的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模型,若各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箭头表示水分渗透方向,则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14.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东北方向
B.山峰①②高度相等
C.④处是鞍部
D.⑥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
15.用(磷)标记的矿物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第15题)
A.与根尖最末端距离时的运输量最大
B.营养液中的是溶解在水中被根尖吸收的
C.在根尖的点,的运输量和累积量都是最小的,对的吸收量也是最小的
D.点的累积量最大,是因为该处没有导管,不能将向上运输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1分)
16.(5分)人类很早就开始种植农作物,这些农作物需要在土壤中生长。请完成下列填空:
(1)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_ _ 、_ _ 和_ _ _ _ _ _ 。
(2) 经过模拟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活动,我们可以知道_ _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还可以知道在相同植被的情况下,倾斜度越大,水土流失越_ _ 。
17.(4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 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中,最适宜种植水稻的是_ _ _ _ (填字母)。
A. B.
C. D.
(2) 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浓度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浓度最大的是_ _ _ _ (填序号)。
18.(8分)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第18题)
(1) 、、、四点中,海拔高度相同的是_ _ _ _ 点和_ _ _ _ 点;点与点的相对高度是_ _ 。
(2)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_ _ (填“山脊”或“山谷”)。
(3) 小柯欲从山脚登到山顶,现有、两条路线,小柯应该选择的合适路线是_ _ _ _ _ _ ,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9.(6分)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19题)
(1) 图中标号②所示部位叫_ _ _ _ _ _ 。
(2) 图中显示细胞伸长最快的部位是标号_ _ _ _ 所示部位。
(3) 图中标号④所示部位,是吸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主要部位。
20.(8分)图1是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的某果树的一段枝条,图2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示意图。
(1) 对图1中枝条进行环剥处理后,A、B两果实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 _ _ _ 。这一现象说明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的_ _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的。
(2) 图2中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_ _ _ _ (填“B”或“C”)状态,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6分)
21.(4分)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
(1) 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_ _ _ _ _ _ (填“A”或“B”)。
(2) 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D烧杯用水体积为,则红土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2.(4分)小李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甲、乙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只烧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属于_ _ 组织。
(2) 若在处将叶柄横切,则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 _ _ _ (填字母)。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23.(8分)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小唐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9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青菜幼苗,将它们的根从土壤中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上面的附着物,称取每株青菜幼苗的质量并记录。
②将处理好的青菜幼苗均分为A、B、C三组,A组青菜幼苗的根放入盛有土壤浸出液的容器中,B组放入盛有无土栽培营养液的容器中,C组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三种培养液等量且足量,青菜幼苗的根部分露出液面。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后,取出青菜幼苗,吸干根表面的水分。
④计算每株青菜幼苗质量增加的比例,并求得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培养液 青菜幼苗质量增加的比例
植株① 植株② 植株③ 平均值
A 土壤浸出液
B 无土栽培营养液
C 蒸馏水
分析并回答问题:
(1) 步骤①中,用蒸馏水洗净根上的附着物,其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步骤②中,根部分露出液面,有利于根的_ _ 作用。
(3) 拟通过分析每组“青菜幼苗质量增加的比例”的平均值来得出实验结论,其好处是_ _ _ _ _ _ _ _ 。
(4) 从实验结果看,B组青菜生长最快,可能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8分)
24.(8分)生活垃圾被埋入土壤后很快就会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那么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袋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 _ _ _ _ _ _ _ 。
(2) “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 _ _ _ _ _ _ _ ,其原因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全部分开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参考答案】
第4章 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A
2.B
3.A
4.C
5.D
6.B
7.C
8.A
9.C
10.A
11.B
12.B
13.C
【点拨】细胞中,水运输的方向是从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方向运输。由于的细胞液浓度的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由于的细胞液浓度的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由于的细胞液浓度的细胞液浓度,所以水运输的方向:,故正确。
14.D
【点拨】读图可得,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错误;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山峰②的海拔在米,山峰①的海拔在米,故山峰②比山峰①高,错误;④是山脊,⑤是鞍部,⑥是陡崖,适合攀岩,错误、正确。
15.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1分)
16.(1) 水分; 空气; 无机盐
(2) 植被; 严重
17.(1) A
(2) ③
18.(1) ; ; 200
(2) 山脊
(3) ; 路线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19.(1) 分生区
(2) ③
(3) 水分和无机盐
20.(1) B; 筛管
(2) B; 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所以细胞吸水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16分)
21.(1)
(2)
22.(1) 输导
(2) D
23.(1) 避免土壤携带无机盐,影响实验结果
(2) 呼吸
(3) 减小误差
(4) 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无机盐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1小题,共8分)
24.(1) 分解有机物
(2) 白色污染; 塑料袋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 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合理即可)
第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