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观察物体的特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表面光滑度等特性。 理解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特性。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用感官(如眼睛、手)观察物体的特性。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感官观察物体的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 难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区分不同物体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不同特性的物体(如积木、橡皮、纸张、石头、羽毛等)。 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准备 铅笔、橡皮、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里面装有不同物体(如积木、橡皮、石头等),让学生猜一猜盒子里有什么。 提问引导: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物体的特点? 新课讲授(15分钟)活动1:观察物体的颜色和形状教师分发不同物体(如积木、橡皮、纸张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颜色和形状。 提问: 这个物体是什么颜色的? 它是什么形状的? 活动2:观察物体的大小和表面光滑度** 让学生用手触摸物体,感受大小和表面光滑度。 提问: 这个物体是大还是小? 它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总结: 物体的特性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表面光滑度等。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活动3:小组观察与记录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物体。 学生观察物体并填写记录表格(如颜色、形状、大小、表面光滑度等)。物体名称 颜色 形状 大小 表面光滑度积木橡皮纸张展示与交流(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或提问。 教师总结:不同物体有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它们。 拓展与巩固(5分钟)游戏:猜一猜教师描述一个物体的特性(如“它是红色的、圆形的、表面光滑的”),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特性? 五、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的特性 - 颜色 - 形状 - 大小 - 表面光滑度……六、作业设计观察作业 回家观察家里的物品(如杯子、书本、玩具等),记录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表面光滑度。 绘画作业 画出你最喜欢的物体,并标注它的特性。 七、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活动的难度或时间安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