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惠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下列种植和生产荔枝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施肥增产 B. 压榨荔枝汁 C. 用荔枝酿酒 D. 喷保鲜剂保鲜
2.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探究“分子运动现象”,下列图标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A. B. C. D.
3. 下列广东“文化名片”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
A. 佛山陶瓷 B. 韶关钢铁 C. 潮州刺绣 D. 信宜竹编
4. 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 露天焚烧废纸和塑料袋
C.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D. 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
5.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氦气:He2 B. 3个氧原子:O3
C. 氯化钠:NaCl D. 氧化铁的化学式:Fe3O4
6.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碉楼的建筑材料有沙子(主要成分是SiO2)钢筋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iO2中硅元素为+4价 B. 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C. 建筑材料中的钢筋属于纯净物 D. 生锈的钢筋表面显白色
项目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碳的知识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家庭小实验,回答下列小题。
7. 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下列物品不能代替相应化学仪器的是
A. 陶瓷水杯——量筒 B. 医用注射器——分液漏斗
C. 眼药水瓶——滴管 D. 蜡烛——酒精灯
8. 图乙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碳纳米管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C. 碳纳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 碳纳米管与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9. 物质的不断变化涉及各种反应类型,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2Mg+O22MgO B. H2CO3=H2O+CO2↑
C. Fe+CuSO4=FeSO4+Cu D. C2H5OH+3O22CO2+3H2O
10. 下列关于水和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O2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因为它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 净化水的操作程度最高的是静置沉淀
D. 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11. 锎能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锎的化学式是Cf B. 一个锎原子的核内有98个中子
C. 相对原子质量为251.08g D. 三氧化二锎的化学式为O3Cf2
12. 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利用明矾来净化鱼缸内的水 明矾是净水的絮凝剂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金刚石硬度大
C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加水灭火 水能降低油的着火点
D 用伍德合金作保险丝 合金的熔点比较低
A. A B. B C. C D. D
13. 三碳的化学式为C3H6O3,是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过程(如图)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C. 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 该物质中含有臭氧(O3)分子
14. 下列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变化与如图不相符的是
A. 1g的镁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 1g的锌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 1g的铁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1g的铜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15.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天工开物》中记载,松木在密封严实的窑中燃烧得松烟,松烟可用于制墨,窑中还能得到木炭(如图1),木炭与孔雀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在炭火炉中煅烧可得到铜(如图2)。
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松木属于______(填“化石”或“生物质”)能源,它需在“密封严实”窑中燃烧才能得到较多的松烟,其原因是______。
(2)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它用于写字作画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A与木炭反应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孔雀石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科普阅读】
17. “干水”,具有强力吸收能力的一种混合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由小水滴、外层包上二氧化硅组成的(模型如图1),“干水”中95%的成分仍然是“湿水”。“干水”能用于储存甲烷,一种新的储运方法,比液化甲烷储存运输有压力低、安全性好等优点,并成为潜在的能源来源。此外,科学家认为,可以使用“干水”应付全球变暖。测试表明,一定条件下“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甲烷的能力如图2和图3。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中可知,保持“湿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2)“干水”用于储运甲烷的优点是______。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干水”能应付全球变暖的原因是______。
(4)下列有关“干水”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填字母)。
a.“干水”是一种化合物
b.“干水”中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c.“干水”有助于缓解化学能源的短缺
(5)“干水”中的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 回答下列问题:
I.CO2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
(1)如图1中所示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CO2,并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再发生,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同学梳理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如图2)。请完成①,②、③处相关内容。
①______,②______,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II.学习“碳中和”原理
(4)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_____;②增加二氧化碳消耗。
(5)青少年也应积极助力低碳,你的做法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1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制备氧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将氯化铁粉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于是小明和同学们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提出问题】其他的金属化合物是否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的催化作用呢?
【实验探究】
(1)定性实验:分别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置于编号为A、B、C的试管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1 向试管A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____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较慢
实验2 向试管B中加入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5g氯化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_______
实验3 向试管C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和_____,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内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氯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实验1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定量实验:分别取等质量0.03g二氧化锰、氯化铁、氯化铜粉末置于三个烧瓶中,各加入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不同的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4)实验中用手触摸烧瓶有发热感觉,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三个实验中完全分解过氧化氢用时最短的是实验_______(填“4”、“5”或“6”),结合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0. 近年来,天然气向燃料和化学品的高效转化引人关注。通过固体催化剂等条件的调控,实现甲烷高选择性氧化合成甲醇、甲醛和CO等物质,其过程如图1所示。
(1)传统用途:天然气主要作为燃料使用,燃烧前后氧元素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新用途:
i.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
ii.在“催化氧化”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使反应转化更高效。
a.调节反应物的浓度 b.隔绝催化剂
iii.在一定条件下使用B2O3/Al2O3催化剂,“催化氧化”中不同负载量(B2O3含量)对应CO、CO2、甲醇、甲醛等物质的含量如图2所示,负载量不小于______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较好,生成的CO较多。
iv.一定条件下,得到的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参与反应的CO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与传统用途相比,该新用途的优点有______(写1条)。
21. 纳米铝粉作为火箭固体推进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种纳米铝粉的制备与应用的过程如图1所示。
(1)Al2O3中铝,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反应2在480℃以上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Al+3H2OAl2O3+3H2↑。该反应中,若有27kgAl发生反应,计算生成H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纳米铝粉在储存过程中会与氧气反应而钝化(如图2),钝化程度越大表示纳米铝粉中Al2O3含量越高,从而导致推进剂失效,在储存了1个月时,约有______纳米铝粉被钝化,此时固体粉末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至0.1%)。
(4)可以在反应3中加入______(填字母)。
A. 稀盐酸 B. 水 C. 木炭
惠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8题答案】
【答案】7. A 8. 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物质 ②. 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松木不充分燃烧才能生成更多的松烟(合理即可)
(2) ①. C ②.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3)
(4)分解反应
【科普阅读】
【17题答案】
【答案】(1)水分子 (2)压力低、安全性好
(3)“干水”比等量的水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4)bc (5)CH4+2O22H2O+CO2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8题答案】
【答案】(1)锥形瓶 (2) ①. C ②.
(3) ①. 用于人工降雨 ②.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骑自行车上学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不复燃 ②. FeCl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③. 0.5g氯化铜
(2)对比实验 (3)
(4)放热 (5) ①. 4 ②.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最好
【20题答案】
【答案】(1)降低 (2) ①. 分离液态空气法 ②. a ③. 15% ④. 1:2 ⑤.
(3)化学产品更丰富,用途更多(合理即可)
【21题答案】
【答案】(1)9:8 (2)解:设生成H2的质量是x,
x=3kg
答:生成H2的质量是3kg。
(3) ①. 9% ②. 92.6% (4)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