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象州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学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共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1. 制作豆腐的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挑选黄豆 B. 研磨制浆 C. 过滤豆渣 D. 燃火煮浆2.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绿色出行 B. 焚烧垃圾 C. 节约用纸 D. 随手关灯3. 空气中含量为0.94%的气体是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 B. 滴加液体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5.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碘盐”等用品,这里的“铁”、“钙”和“碘”指的是A. 单质 B. 原子 C. 元素 D. 离子6. 2024年5月1日,我国首部节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实施。下图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7.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稀有气体 B. 雪碧 C. 空气 D. 液氮8. “生命宝贵,安全第一”。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 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隔离带 B.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C.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用湿毛巾盖灭 D.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9.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 硫酸铜 B. 水 C. 铁 D. 二氧化碳10. 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 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C. 图中X的数值是8 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11.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A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变大B 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C 一滴水的质量为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 A B. B C. C D. D12. 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A. HCl B. ClO C. D.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C. D.14. 2024年3月,中国首家光储一体“零碳餐厅”在广州开业,餐厅屋顶光伏设备将实现年发电量约5.5万度,满足餐厅全部照明用电需求。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 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C. CO可用来灭火,固体可做制冷剂D. “零碳餐厅”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15.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蜡烛吹灭时,会产生一缕白雾B. 铜在空气中加热,红色固体逐渐变黑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二氧化碳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6. 《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 肉桂酸中碳与氢元素质量比为9∶8C. 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6% D. 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17. 下面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B. C. D.18.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丙可能为单质B. 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D. 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1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D.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20. 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目的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B.证明蜡烛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方案A. A B. B C. C D. 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 用化学符号填空。(1)铝元素___________;(2)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3)2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4)氖气___________;(5)中数字“2”的意义___________。22. 请根据物质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字母序号填空。A.氧气 B.活性炭 C.氧化钙 D.氢气 E.石墨(1)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的是___________;(2)能做气体燃料的是___________;(3)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_______;(4)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5)可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23.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包粽子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瘦肉、植物油等。(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粽叶飘香”的原因是___________。(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中带正电荷的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3)若煮粽子用的固体酒精,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4)二氧化碳与水参与光合作用合成葡萄榶:,其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此外,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样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物却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2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中含有石油,石油属于_____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三国志》记载:“扬汤止沸,不如去薪”。“薪”指柴、草等燃料,“去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3)《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4)《本草纲目》记载:“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瓶,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粮食加入酒曲发酵酿酒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25.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环节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物质丁化学式为___________。(2)该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3)在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的粒子个数比___________,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4)该反应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甲醇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科普阅读26. 全球第一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问世,它运用磁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运行时速可达620公里每小时,这一发明,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速度。高温超导的“高温”是左右的温度,是相对于至之间的温度而言的,不是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高温”,而超导就是超级导电。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超级导电性。液氮在磁悬浮列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时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液氮具有制冷作用,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向轨道上喷射液氮后,可以降低轨道和车轮的温度,能保持轨道的超导性,大大题高了运行速度。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不需要燃油,液氮的来源也比较丰富,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1)科学研究发现,当把超导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神奇消失,从而具有___________。(2)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液氮,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___________不同。(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气态氮气液化成液氮属于物理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4)生活中氮气可以用做保护气是因为氮气___________。(5)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上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种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___。(6)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27. 甲烷()可作为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煤综合利用获得甲烷的一种简化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煤在进入“反应室1”前,通常进行粉碎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2)“反应室1”中产生的氢气经净化后,可通入反应室___________(填“2”或“3”)直接参与反应。(3)“反应室2”中_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4)“反应室3”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的物质是___________。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28.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了A和F装置来制取,小明在收集氧气的时候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请指出C装置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4)乙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实验室制取乙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5)小明想准确测量生成乙炔()的体积,如果是用G图来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请你帮小明把方框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__。29. 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火有道】(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通常情况下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60℃。)(2)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小红根据___________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评价与反思】(4)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对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进行测定,得到图3所示图像。结合图像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应准确地表述为___________。【调控有术】化学反应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分别取足量且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了下列实验。实验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二氧化锰的质量/g 温度/℃ 10秒收集氧气的体/mL① 3% 0 10 几乎无② 5% 0 20 几乎无③ 5% 0.5 20 14④ 10% 0.5 20 80(5)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对比实验③和实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应用有方】(6)通过探究,小组同学认识到,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控制条件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用天然气做饭,发现炉火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时需要____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6分)30. 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原理是。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11.2g的铁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计算理论上能得到多少克铜?象州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化学 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共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C【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A【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21题答案】【答案】(1)Al (2)(3)(4)Ne (5)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2题答案】【答案】(1)B (2)D(3)A (4)C(5)E【23题答案】【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2)(3)(4) ①. 化学 ②. 反应条件不同【24题答案】【答案】(1)不可再生(2)清除可燃物 (3)(4)缓慢氧化【25题答案】【答案】(1)(2)原子 (3) ①. 3:1 ②. 二氧化碳分子##CO2(4)3:16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科普阅读【26题答案】【答案】(1)超级导电性(2)沸点 (3)分子的种类不变(4)化学性质不活泼 (5)物理性质(6)化合反应【27题答案】【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3 (3)氢、碳(4)(5)##水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28题答案】【答案】(1)铁架台 (2)试管口没有放棉花,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3) ①. ②.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③. 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4)F (5)【29题答案】【答案】(1)需要可燃物(2)(3)a处白磷燃烧,c处白磷不燃烧(4)可燃物需要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5) ①. ②③##③② ②. 其他条件一定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6)调大五、计算题(共1小题,共6分)【30题答案】【答案】解:设生成铜质量为,答:理论上能得到12.8克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