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No Rules,No Order Section A(Grammar Focus)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2 No Rules,No Order Section A(Grammar Focus)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Grammar Focus)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剖析:
本单元主题围绕 “规则与秩序” 展开,本课作为语法聚焦课,重点讲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must/have to)的用法。教材精心编排了大量源自校园、家庭以及公共场所等真实场景的对话和语篇,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如何运用英语表达规则、下达指令以及提出建议,同时深刻领会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学情深度分析:
已有知识储备:学生此前已接触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祈使句,像 “Open the door” 这类常见表达,同时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基础日常活动词汇,这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祈使句和情态动词奠定了基础。
兴趣点洞察: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公共场所规则,比如 “No smoking” 这类醒目的标识,以及网络规则的英语表达方式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更多不同场景下规则的英语表述,这一兴趣点可以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切入点。
学习难点梳理:在过往教学和练习反馈中发现,学生在区分祈使句否定形式与 “mustn’t” 的用法时常常混淆,难以准确把握二者的适用场景。另外,对于情态动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语义差异,尤其是 “must” 表示主观义务,“have to” 表示客观需要这一区别,理解和运用起来存在较大困难,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突破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且准确地运用祈使句(包括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和情态动词(can/must/have to),针对不同场景(如校园、家庭、社会等)进行规则的描述和表达,确保语法正确、语句通顺。完全掌握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无论是常规的加 -s、以 -ch、-sh、-s、-x 等结尾加 -es,还是以辅音字母加 -y 结尾变 y 为 i 再加 -es 的情况,都能在实际运用中做出正确的形式变化。
2.思维品质目标:通过组织制定规则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不同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对已有的规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批判性地思考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化意识目标:借助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规则的差异和独特意义,例如西方的排队礼仪、一些国家特殊的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态度。
4.学习能力目标: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相交流、启发,共同归纳总结语法规律。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练习,提升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祈使句的三种基本结构,即 Do 型(动词原形开头,如 “Open the window.”)、Be 型(Be 动词开头,如 “Be careful.”)、Let 型(Let 开头,如 “Let's go.”),以及情态动词(can/must/have to)在不同语境中的基本用法。清晰准确地掌握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并能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正确运用,如 “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She studies hard.” 等。
2.教学难点:精准区分 “mustn’t” 与祈使句否定形式的适用场景,明确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Don't...”,何种情况下使用 “mustn't”,避免混淆和错误使用。在较为复杂的语境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和语义需求,准确无误地选择和运用情态动词,如正确区分 “He must finish his homework tonight.”(主观意愿,自己认为必须完成)和 “He has to finish his homework tonight because tomorrow is the deadline.”(客观原因,不得不完成)。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精心制作包含丰富图片、生动动画和简洁明了文字说明的 PPT,用于直观展示语法知识和相关场景;收集各类常见的规则标志图片,如 “No food”“No parking” 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规则含义;准备一段贴合校园规则场景的视频片段,用于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准备好白板,方便课堂书写和互动;设计并打印小组任务卡,明确各小组在不同活动中的任务和要求。
2.学生分组准备:将学生按照4-5人一组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提前通知学生每组准备彩笔、白纸,用于在课堂活动中设计富有创意的规则标识。
五、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活动:
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 “校园生活” 短视频,视频中涵盖学生在教室、走廊、操场等不同场所的活动场景,同时穿插展示一些校园规则的画面。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What rules do you see in the video ” 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依次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规则标志图片,如 “Keep quiet”“No running” 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其含义,然后用 “Yes/No” 回答问题:“Is it about... ” 例如,展示 “Keep quiet” 的标志,提问 “Is it about being quiet ”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视频和直观的图片,迅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规则的背景知识,自然地引入本节课 “规则” 的主题,同时复习一般疑问句,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Step 2: Presentation
活动:
文本分析:给出一段关于校园规则的对话文本,例如:
A: “Don’t run in the hallways. It's dangerous.”
B: “OK, I know. We must follow the school rules.”
A: “And we can play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after class.”
让学生仔细阅读对话,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其中的祈使句和情态动词句子。
语法聚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祈使句的结构特点。教师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最后邀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祈使句的肯定形式是以动词原形开头,否定形式是 “Don’t + 动词原形”。
通过具体例句对比 “must” 与 “have to” 的区别,如 “He must study hard to get good grades.”(主观上自己想要努力学习)和 “He has to study hard because his parents expect a lot from him.”(客观上因为父母期望不得不努力学习),让学生分析并讨论两者在语义和使用场景上的不同。
详细讲解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通过列举大量实例,如 “play - plays”“watch - watches”“study - studies”“go - goes”“do - does” 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示范,强调变化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文本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总结归纳语法规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Step 3: Practice
活动:
句型操练:给出多个不同的场景,如图书馆、电影院、餐厅、公园等,让学生两人一组,用祈使句和情态动词进行造句练习。例如,针对图书馆场景,学生可以说 “Keep quiet. You must return books on time. You can borrow up to three books at a time.” 每组练习结束后,邀请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动词变形练习:在 PPT 上展示一系列填空练习题,如 “He ______ (play) basketball every day.” “She often ______ (watch) TV after dinner.” “My father ______ (go) to work by car.” 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填空,然后请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和纠正,强化学生对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变化规则的掌握。
小组竞赛:开展 “规则制定大赛”,每组抽取一张场景卡,场景可以是 “未来太空学校”“神奇海底世界”“梦幻魔法城堡” 等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各小组需要在 10 分钟内,用所学句型设计 3 条规则,并将规则写在大白纸上,同时配上简单的图画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投票,选出最具创意和合理性的规则设计小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小组竞赛活动不仅能强化语法应用,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Step 4: Production
活动:
设计规则标识:每组从给定的场所中选择一个,如公园、教室、动物园、商场等,然后利用准备好的彩笔和白纸,设计一个独特的规则标识。标识上需要用英语清晰地写出规则,例如选择公园,可以设计一个写有 “No littering” 的标识,并配上禁止扔垃圾的简笔画;选择教室,可以设计 “Keep the classroom clean” 的标识等。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设计的规则标识,展示时需要向全班同学解释规则的含义和重要性。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如 “Why is this rule important ” “What will happen if people don't follow this rule ” 等,展示小组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将语言学习与实际创新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感。
Step 5: Summary & Reflection
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包括祈使句的结构、情态动词(can/must/have to)的用法以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强化记忆。
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插队引发的矛盾、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后果等,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强调遵守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语法知识;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本节课的语法笔记,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拓展作业:布置一篇 “梦想学校规则” 的短文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短文中必须包含祈使句和情态动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规则,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挑战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身边同学对学校现有规则的看法和建议,然后制作一份简易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可以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以及自己的总结和建议等,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1. 祈使句 Do型:Open the door. Be型:Be quiet. Let型:Let's go. Don’t型:Don’t run. 2. 情态动词 - can(许可):You can eat here. - must(义务):We must wear uniforms. - have to(必要):I have to finish homework. 3.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 play → plays | watch → watches | study → studies | go → goes | do → does
教学反思
1.优点总结:情境导入环节通过生动的视频和有趣的图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小组活动的设置丰富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不足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仍然难以准确区分 “mustn’t” 与祈使句否定形式的用法,在实际运用中频繁出现错误;同时,少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较低,存在依赖他人、被动学习的情况。
3.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对 “mustn’t” 与祈使句否定形式混淆的问题,增加更多针对性的练习,如设计专门的对比填空练习、改错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了确保小组活动中全员参与,在分组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性格互补,同时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发言人负责向全班汇报等,定期轮换角色,让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