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整理与提升(第一课时)空气和氧气单元知识体系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探究空气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与分解反应氧气的性质氧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含量。2.初步学习分析科学家研究空气的实验,并通过仿照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初步认识物质的分类,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4.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5.掌握空气污染的成分及保护空气的有效措施。氧化汞 汞 + 氧气HgO Hg O2加热汞 + 氧气 氧化汞加 热HgO2HgO(1).拉瓦锡实验原理:(2).拉瓦锡实验现象):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一。(3).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一. 探究空气组成1. 拉瓦锡对空气组成的研究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 实验装置(2). 原理:所选试剂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是固体(或生成物是气体但生成的气体可以被吸收),使容器内外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强差 (3). 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②.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③.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④.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打开止水夹。1.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白烟是红磷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2)过量的红磷燃烧基本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所以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 水进入瓶内,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就进入多少体积的水;即时理解(4). 实验: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上方空间1/5体积;(5).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6).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点燃P O2 P2O5即时理解:如果水面上升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①、装置漏气;②、红磷不足;③、没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讨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讨论:(1).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3).集气瓶内水有什么作用?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不能继续上升。氮气难溶于水。①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②吸收热量,快速降低温度。优点:装置始终密闭,没有气体逸出(环保)(4).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改进(5)、为什么装置气密性要良好?避免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6)、为什么红磷要足量?充分消耗尽氧气,如果红磷量不足,使得消耗的氧气少,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7)、为什么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反应后未冷却至室温,瓶内温度高,压强大,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小,使测得的结果偏小。(5)、为什么装置气密性要良好?避免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充分消耗尽氧气,如果红磷量不足,使得消耗的氧气少,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6)、为什么红磷要足量?(7)、为什么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反应后未冷却至室温,瓶内温度高,压强大,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小,使测得的结果偏小。3.空气的组成成分 体积分数 用途氮气 ②______% 保护气,制化肥和硝酸的原料,制造低温环境等氧气 ③______% 供给呼吸,炼钢,焊接,切割金属等78 21 稀有气体 ④_____% 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医疗麻醉等二氧化碳 ⑤_____%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可用于冷藏、人工降雨,制纯碱、尿素、汽水等,用于灭火其他气体和杂质 ⑥_____% 0.94 0.03 0.03 (2)过去人们认为氦、氖、氩、氪、氙、氡等这些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作惰性气体。即时理解(1) 空气的成分是体积分数,不要误以为是质量分数。(3)稀有气体(惰性气体)不是单一气体,而是氦、氖、氩、氪、氙、氡等这些气体的总称。(4)稀有气体(惰性气体)的惰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混合物纯净物4. 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的。如氧气(O2)、氮气(N2)等(2). 混合物: 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河水、雨水等。判断技巧先写出符号,有符号的是纯净物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数字化实验数字化实验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验时一般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依次相连,采集实验过程中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强、浓度等)的数据,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记录、呈现和分析。我们可以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成数字化实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1)将氧气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2)把氧气传感器插入盛有空气的容器,采集数据;(3)通过相关软件处理数据,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经典例题例1.拉瓦锡利用如图实验研究空气成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汞槽和曲颈甑中汞的作用都是消耗氧气 B.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不影响测定结果C.结束加热后不需冷却,立即测量玻璃钟罩中汞柱上升的高度D.实验结束后,发现曲颈甑中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为混合物【解析】A.曲颈甑中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汞槽中汞隔绝氧气,形成液封,不会消耗氧气,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C.结束加热后,应等冷却至室温后,测量玻璃钟罩中汞柱上升的高度,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错误; D.空气中氧气与汞反应,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存在两类物质,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空气为混合物,正确。故选DD例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C. 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D. 红磷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以防止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完瓶内氧气,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D例3.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y”代表的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C. 氮气 D. 稀有气体【解析】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y”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y”代表的是氧气。 故选:A。A例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干冰 B. 矿泉水 C. 石油 D. 大理石【解析】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石油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D、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多种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A例5.图中甲装置使用了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红磷燃烧时装置内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图乙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曲线测量的是氧气浓度的变化B.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的情况C.图中d点时打开活塞,水开始倒吸到广口瓶中D.图中cd 段压强下降的原因只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解析】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浓度逐渐减小。X曲线测量的是温度的变化,此选项错误;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浓度逐渐减小。当氧气浓度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再支持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进入,氧气的浓度又逐渐增大到一定量,所以反应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变化的情况,此选项错误;C.图中d点所在的曲线表示压强的变化,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容器内压强变大,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减小。打开活塞,水开始倒吸到广口瓶中,容器内压强变大,此选项正确:D.图中cd 段压强下降的原因除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外,含有温度降低的原因,此选项错误。例6.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__________(只需写1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__________(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2条)。(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 操作简便(或不污染空气或实验误差小等,答案合理即可) 1 白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3)除氧气外,镁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解析】(1)红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所以能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改进的实验可通过铜丝传导热量,使试管中的红磷反应。相较于A实验,操作比较简便。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液面会上升到1刻度线处。若液面偏低,可能是红磷太少或者是因为反应放热,导致温度过高,气体膨胀。故答案为:操作简便(或不污染空气或实验误差小等,答案合理即可)、1、白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观察;(3)因为镁条既能与氧气反应,又能与氮气反应,因此消耗气体的体积会大于1/5。故答案为:除氧气外,镁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二.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的用途:供呼吸 支持燃烧,医疗急救、炼钢、化工生产、气割、气焊和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氧气。动植物呼吸 炼钢 医疗 气焊2、氮气(N2)(1)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氮气无色气态无味1.251g/L-209.9℃-195.8℃不易溶于水(2)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呼吸。(3)氮气的用途:①制硝酸、化肥 ②作致冷剂 ③作保护气(利用氮气不活泼)制造氮肥 食品充氮防腐 冷冻3.稀有气体(混合物)(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用途:可用于制作电光源,如霓虹灯;制造低温环境。(3).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氦气球 照明灯 霓虹灯1.空气的污染源⑴粉尘⑵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这些气体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及工厂的废气三、保护大气环境2. 大气污染造成的伤害——三大环境问题(1)酸雨(2)温室效应(3)臭氧层空洞3.在你身边发生的空气污染的现象。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扬尘4.治理:(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2)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等;(3)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4)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0(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的颗粒物,PMg)、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的颗粒物,PMs)和臭氧等。注意:①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②PM2.5:微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2.5(2).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污染越严重5. 空气质量日报和城市空气质量例7.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解析】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正确;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不正确;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正确。故选C。C经典例题例8.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燃放烟花 B.人工降雨 C.焚烧垃圾 D.汽车尾气【解析】A、燃放烟花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即固体二氧化碳变为气体是吸热,形成降雨,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符合题意;C、焚烧垃圾会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汽车尾气会产生硫和氮的氧化物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B例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①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题中“易溶于水”的描述是错误的描述。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维持粮食、瓜果呼吸,常用作瓜果、粮食的保护气。此句描述是正确的描述。③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所以题中“用途火箭的高能燃料”的描述是对氧气的错误认识。④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此句描述属于正确描述。故选:D。D例10.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倡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填序号)A.汽车尾气排放 B.焚烧秸秆 C.风力发电(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①CO2 ②SO2 ③N2 ④H2O(气)(4)写出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______(写一点即可)。(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于 (2)C (3)② (4)伤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哮喘、心血管疾病等(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5)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解析】(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A. 汽车尾气排放中含有固体小颗粒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焚烧秸秆生成固体小颗粒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风力发电不会产生固体小颗粒物,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故选②。(4)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伤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哮喘、心血管疾病等。(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能做的一件事是: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课堂小结:我们复习以下内容,你掌握了吗?拉瓦锡对空气组成的研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空气的保护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组成的测定保护大气环境空气物质的简单分类1.中秋节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1% B.19% C.25% D.78%B【解析】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A、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低至1%,否则人类没法生存,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为19%,故选项正确。C、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为25%,故选项错误。D、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为78%,故选项错误。故选:B。提优训练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 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20mL处 B.15mL处 C.10mL处 D.5mL处【解析】由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为25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可知空间中氧气共约有(50mL+25mL)×1/5=15mL,红磷足量将空间中的氧气全部消耗,约消耗了15mL,冷却至室温,注射器中活塞向左移动,应停留至25mL﹣15mL=10mL处。故选:C。C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C.稀有气体 D.矿泉水【解析】A、纯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 BB4.如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图乙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C. a点时红磷燃烧刚好停止D. c→d压强降低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A【解析】A、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红磷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a点时压强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红磷燃烧刚好停止,故选项说法正确。D、c→d压强降低,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①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题中“易溶于水”的描述是错误的描述。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维持粮食、瓜果呼吸,常用作瓜果、粮食的保护气。此句描述是正确的描述。③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所以题中“用途火箭的高能燃料”的描述是对氧气的错误认识。④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此句描述属于正确描述。故选:D。D6.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巴中城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但测得目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是PM2.5.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粉尘 ②沙尘暴天气增多 ③太阳能热水器 ④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⑤燃烧天然气 ⑥燃煤取暖。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解析】①地面建筑产生大量的粉尘会造成PM2.5含量的升高;②沙尘暴天气的增多会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③太阳能热水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PM2.5;④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PM2.5的升高;⑤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增加PM2.5的含量;⑥煤炭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故选:C。C7.践行绿色理念,倡导低碳出行。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解析】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减少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使用太阳能与核能等绿色能源,能减少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C、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故符合题意;D、改善燃料结构,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扬尘污染,可减少污染,减少了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C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____________。【解析】(1)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式的表达式∶汞+氧气 氧化汞。(2)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3)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答案】(1)汞+氧气 氧化汞 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走进超市,小明来到食品区发现一些装食品的塑料袋内充满了气体,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①充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②小明猜想塑料袋内充的气体是氮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薯片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2)夜晚城市,看见不断闪烁的霓虹灯,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防腐;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③水蒸气;(3)稀有气体。【解析】(1)①氧气性质比较活泼,易使食品腐败变质,故填充气体的作用是防腐;故填:防腐;②小明猜想塑料袋内充的气体是氮气,理由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填: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③薯片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薯片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填:水蒸气;(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制成霓虹灯;故填:稀有气体。10.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1)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氧气浓度、温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①图乙中代表氧气浓度的曲线为 (填写a或b或c)②t2时打开止水夹,图甲中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③若图乙中AB段表示气体压强的变化,请结合曲线解释原因 。(3)空气的保护:图丙是某地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 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C 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答案】(1)氮气;(2)①c;②1;③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3)C【解析】(1)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气,(2)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故氧气的浓度逐渐减小,待红磷熄灭后,不再变化,故图乙中代表氧气浓度的曲线为c;②t2时打开止水夹,由于消耗了氧气,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图甲中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1”处;③若图乙中AB段表示气体压强的变化,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3)A、由图可知,机动车是PM2.5的主要来源,减少汽车的保有量,可以减少PM2.5,不符合题意;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可以减少PM2.5,不符合题意;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但是不会减少PM2.5,符合题意。故选C。化学就象你头顶上的果实,只要肯稍作努力,成功的甜蜜就属于你!祝你成功!See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