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回顾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镁 点燃、常温铝 常温铁 点燃铜 加热金 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结论: 比较活泼, 次之, 最不活泼。点拨: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 ,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 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盐酸 稀硫酸镁 剧烈反应,产生 ,溶液仍为无色锌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 ,溶液仍为无色铁 反应缓慢,有 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 色铜 无任何现象 不反应结论:根据镁、锌、铁、铜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 不同,可得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依次 。3.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 与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和另一种 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通式:A+BCB+AC。@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反应1.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Mg ②Al ③Fe ④Au ⑤CuA.①和③ B.只有③ C.③④⑤ D.③和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C.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说明月球上没有氧气D.用钢刷擦洗铝锅表面,使其变亮 知识点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3.已知某反应可用通式M+H2SO4(稀)MSO4+N来表示。若N表示H2,则M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Al ②Fe ③Zn ④Cu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铁钉逐渐变小 ④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知识点3 置换反应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gO2Hg +O2↑B.2HCl+ZnZnCl2+H2↑C.CH4+2O2CO2+2H2OD.3CO+Fe2O32Fe+3CO26.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金属单质生成B.有化合物生成C.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D.反应物的化合价都会改变@能力提分训练7.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8.【跨学科】如图所示,将稀盐酸注入盛有镁条的试管中。请回答:(1)请写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的现象: 。(2)请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威海中考)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等。请用化学方法证明:罐体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提供试剂: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其他仪器、试剂自选)。你的方案及预期现象是 。10.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O2、Fe2O3、稀盐酸三种物质中的一种,“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甲物质为 ,乙物质为 。(2)Fe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五环”中的物质Fe可以替换成 (填一种即可)。@拓展素养提升11.【科学思维】(河南中考)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m g,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共2m g。则该金属(括号内为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 )A.Be(BeO) B.Cu(CuO)C.Al(Al2O3) D.Fe(Fe3O4)12.【数字化实验】室温下将足量打磨后的镁片、铝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装置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B.曲线①为镁与硫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C.反应结束后,消耗质量较多的金属是MgD.反应结束后二者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第2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回顾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 的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色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 固体,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色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结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2.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 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1.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A.铝 B.铁 C.铜 D.银2.(2024·重庆)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3.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钠 B.锡 C.铂 D.钾4.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A.金 B.银 C.铜 D.锌5.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不反应,Y溶解并放出氢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X>Y>Z B.Y>X>ZC.X>Z>Y D.无法判断6.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1)将锌放入硫酸铜与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放入稀盐酸中,可以除去其中的铁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混有Cu(NO3)2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Fe(NO3)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提分训练7.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Ni、Zn、Cu B.Zn、Cu、NiC.Zn、Ni、Cu D.Cu、Ni、Zn8.【传统文化】(湖北中考)古文中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9.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则滤渣的固体一定有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拓展素养提升10.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①乙实验中的现象是 ,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若丁中的固体A为铜,则溶液B可以是 (写出试剂名称)。(2)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小轩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金属X为 。②加入适量的溶液Y的目的是 ,溶液Y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镁和硫酸锌溶液反应: ;铝和硝酸亚铁溶液反应: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锌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回顾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 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镁 点燃、常温 2Mg+O22MgO铝 常温 4Al+3O22Al2O3铁 点燃 3Fe+2O2Fe3O4铜 加热 2Cu+O22CuO金 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结论: 镁、铝 比较活泼, 铁、铜 次之, 金 最不活泼。点拨: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 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 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盐酸 稀硫酸镁 剧烈反应,产生 大量气泡 ,溶液仍为无色 2HCl+MgMgCl2+H2↑ H2SO4+MgMgSO4+H2↑锌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 较多气泡 ,溶液仍为无色 2HCl+ZnZnCl2+H2↑ H2SO4+ZnZnSO4+H2↑铁 反应缓慢,有 少量气泡 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 浅绿 色 2HCl+FeFeCl2 +H2↑ H2SO4+FeFeSO4+H2↑铜 无任何现象 不反应结论:根据镁、锌、铁、铜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 难易及剧烈程度 不同,可得出: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依次 减弱 。3.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 单质 与一种 化合物 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 和另一种 化合物 的反应叫作置换反应。通式:A+BCB+AC。@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反应1.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D )①Mg ②Al ③Fe ④Au ⑤CuA.①和③ B.只有③ C.③④⑤ D.③和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C.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说明月球上没有氧气D.用钢刷擦洗铝锅表面,使其变亮 知识点2 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3.已知某反应可用通式M+H2SO4(稀)MSO4+N来表示。若N表示H2,则M可能是下列中的( B )①Al ②Fe ③Zn ④Cu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将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①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③铁钉逐渐变小 ④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知识点3 置换反应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B )A.2HgO2Hg +O2↑B.2HCl+ZnZnCl2+H2↑C.CH4+2O2CO2+2H2OD.3CO+Fe2O32Fe+3CO26.下列有关置换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有金属单质生成B.有化合物生成C.反应都在常温下进行D.反应物的化合价都会改变@能力提分训练7.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8.【跨学科】如图所示,将稀盐酸注入盛有镁条的试管中。请回答:(1)请写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的现象: 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 。(2)请写出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9.(威海中考)铝制易拉罐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除铝外,还含有锌、铜、硅(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等。请用化学方法证明:罐体的金属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提供试剂: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其他仪器、试剂自选)。你的方案及预期现象是 将已打磨的罐体金属片,剪成小碎片,取少量小碎片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最终在试管底部残留少许固体物质 。10.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O2、Fe2O3、稀盐酸三种物质中的一种,“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甲物质为 O2 ,乙物质为 稀盐酸 。(2)Fe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3)“五环”中的物质Fe可以替换成 Mg(或Al,合理即可) (填一种即可)。@拓展素养提升11.【科学思维】(河南中考)镁与某金属的混合物共m g,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共2m g。则该金属(括号内为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 A )A.Be(BeO) B.Cu(CuO)C.Al(Al2O3) D.Fe(Fe3O4)12.【数字化实验】室温下将足量打磨后的镁片、铝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装置如图甲),用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B.曲线①为镁与硫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C.反应结束后,消耗质量较多的金属是MgD.反应结束后二者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第2课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回顾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覆盖一层 红色 的固体,溶液由 蓝 色逐渐变为 无 色 2Al+3CuSO4 Al2(SO4)3+3Cu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表面覆盖一层 银白色 固体,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为 蓝 色 Cu+2AgNO3Cu(NO3)2+2Ag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结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l﹥Cu﹥Ag 。2.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 越靠前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 氢前面 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位于 前面 的金属能把位于 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1.能与无色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为蓝色的金属是( C )A.铝 B.铁 C.铜 D.银2.(2024·重庆)中国应用的湿法炼铜技术,是对世界化学史的一个贡献。现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里充分反应。下列说法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 )①反应能证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②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③反应生成的溶质为硫酸铁④反应后固体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3.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D )A.钠 B.锡 C.铂 D.钾4.铁在海水中容易被锈蚀,通常在轮船的吃水线以下焊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用于保护铁质船壳。该金属块的材料可以是( D )A.金 B.银 C.铜 D.锌5.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不反应,Y溶解并放出氢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B )A.X>Y>Z B.Y>X>ZC.X>Z>Y D.无法判断6.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1)将锌放入硫酸铜与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 。(2)将铁粉和银粉的混合物放入稀盐酸中,可以除去其中的铁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Cl+FeFeCl2+ H2↑ 。(3)在混有Cu(NO3)2的Fe(N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Fe(NO3)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NO3)2Fe(NO3)2+Cu 。@能力提分训练7.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 )A.Ni、Zn、Cu B.Zn、Cu、NiC.Zn、Ni、Cu D.Cu、Ni、Zn8.【传统文化】(湖北中考)古文中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C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9.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则滤渣的固体一定有 银、铜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Zn2+ (填离子符号)。@拓展素养提升10.金属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①乙实验中的现象是 溶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②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于是补充丁实验,最终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若丁中的固体A为铜,则溶液B可以是 稀盐酸(合理即可) (写出试剂名称)。(2)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小轩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金属X为 铁 。②加入适量的溶液Y的目的是 除去混在铜里的铁 ,溶液Y是 稀硫酸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FeFeSO4+H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镁和硫酸锌溶液反应: ;铝和硝酸亚铁溶液反应: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锌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 ;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学生版.docx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