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溶解度@知识回顾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 。四要素。(1)条件:在一定 温度 下;(2)标准:在 100 g溶剂里;(3)状态: 饱和 ;(4)单位: 克(或g) 。2.溶解度曲线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 温度 ,用纵坐标表示 溶解度 ,将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种反映该物质的 溶解度 随 温度 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1)陡升型: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如 KNO3 。(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很小 ,如NaCl。(3)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 Ca(OH)2 。应用:(1)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3)可以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4)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3.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 溶质 和 溶剂 本身的性质。(2)外部因素。①温度: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 高 ,气体溶解度越 小 ;②压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 大 ,气体溶解度越 大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固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A )①溶质的性质 ②温度 ③压强 ④溶质的质量 ⑤溶剂的性质 ⑥溶解时是否搅拌或振荡 ⑦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A.①②⑤ B.①②③C.①④⑥ D.②⑥⑦2.下表中微溶于水的物质是( C )选项 A B C D物质 蔗糖 食盐 氢氧化钙 碳酸钙20℃时的溶解度/g 204 36 0.165 6.5×10-33.“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1)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 36 g。(2)20℃时,36gNaCl恰好完全溶解达到饱和需要 100 g水。(3)20℃时,36gNaCl和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136 g。(4)20℃时,136g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NaCl 36 g,水 100 g。(5)36gNaCl和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温度为 20℃ 。 知识点2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4.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D.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蒸发)5.(长沙中考)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知识点3 气体的溶解度6.【科学思维】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CO2气体的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材料二 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O2,但气温高时,养鱼池中常常要设法增加水中的O2含量。如图所示的方法是通过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O2的溶解量。(1)材料一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压强 。(2)为增加水中O2的含量,你认为图中所示方法常常出现在 夏季 (填“夏季”或“冬季”)。@能力提分训练7.60℃时,200g水中溶解220g的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20g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C.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20g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8.【生活情境】(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C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9.(自贡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甲的溶解度 = (填“>”“=”或“<”)丙的溶解度。(2)t2 ℃时,乙的溶解度为 36 g。(3)t3 ℃时,50 g水中加入40 g甲,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丙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第2课时 溶解度@知识回顾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四要素。(1)条件:在一定 下;(2)标准:在 g溶剂里;(3)状态: ;(4)单位: 。2.溶解度曲线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 ,将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一条平滑的曲线,这种反映该物质的 随 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1)陡升型: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NaCl。(3)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应用:(1)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3)可以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4)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3.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 和 本身的性质。(2)外部因素。①温度: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温度越 ,气体溶解度越 ;②压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越 ,气体溶解度越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固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①溶质的性质 ②温度 ③压强 ④溶质的质量 ⑤溶剂的性质 ⑥溶解时是否搅拌或振荡 ⑦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A.①②⑤ B.①②③C.①④⑥ D.②⑥⑦2.下表中微溶于水的物质是( )选项 A B C D物质 蔗糖 食盐 氢氧化钙 碳酸钙20℃时的溶解度/g 204 36 0.165 6.5×10-33.“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1)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 g。(2)20℃时,36gNaCl恰好完全溶解达到饱和需要 g水。(3)20℃时,36gNaCl和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质量为 g。(4)20℃时,136g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NaCl g,水 g。(5)36gNaCl和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温度为 。 知识点2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4.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D.40℃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蒸发)5.(长沙中考)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知识点3 气体的溶解度6.【科学思维】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CO2气体的饮料)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材料二 海水、河水或湖水中,都溶解了一定量的O2,但气温高时,养鱼池中常常要设法增加水中的O2含量。如图所示的方法是通过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O2的溶解量。(1)材料一说明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2)为增加水中O2的含量,你认为图中所示方法常常出现在 (填“夏季”或“冬季”)。@能力提分训练7.60℃时,200g水中溶解220g的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20g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C.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20g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8.【生活情境】(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9.(自贡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 ℃时,甲的溶解度 (填“>”“=”或“<”)丙的溶解度。(2)t2 ℃时,乙的溶解度为 g。(3)t3 ℃时,50 g水中加入40 g甲,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图中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2 第2课时溶解度 - 学生版.docx 9.2 第2课时溶解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