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验活动7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同步练习 (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目的】
1.体验初步提纯固体混合物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天平、称量纸、滤纸、火柴。粗盐、蒸馏水。
【实验步骤】
如下是小刚同学提纯粗盐(含杂质泥沙)的过程:
(1)步骤① 。
称取10.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 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则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 。
(2)步骤② 。
a.注意事项:“一贴”: ;“二低”: , ;“三靠”: , , 。
b.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过滤后的液体如果还是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 ; ; 。
(3)步骤③ 。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溶液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固体的外观。
(4)步骤④ 。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后,将固体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固体(精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计算公式: 。最终得到精盐5.6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
【问题与交流】
1.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精盐是否为纯净物。
3.玻璃棒在粗盐提纯的每个步骤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步骤 作用
@实验突破
1.(安徽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2.(贵州中考)下列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到的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时玻璃棒应紧靠三层滤纸那一面
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蒸发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仍继续实验,有可能造成计算出的粗盐产率偏低的是(   )
①溶解步骤中,粗盐未充分溶解
②过滤步骤中,得到的滤液浑浊
③蒸发步骤中,有液滴飞溅现象
④蒸发步骤中,得到的固体潮湿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某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钙,可用以下方法提纯食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粗盐 食盐
A.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Ⅱ中得到的滤液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C.Ⅱ中得到的滤液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
D.粗盐颗粒越细,得到的食盐越多
6.如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2)操作B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3)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操作A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
b.操作B采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粗盐
c.若滤纸破损,则粗盐的产率偏低
7.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的过滤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的错误: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
(3)蒸发时,当蒸发皿内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
8.(北京改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仪器 已选 烧杯、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铁架台
待选 蒸发皿 试管
操作 溶解、 、蒸发
(1)从待选仪器中选出一种必需的仪器,在方框内画“√”,并补全操作。
(2)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目的】
1.体验初步提纯固体混合物的实验过程。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铁架台(带铁圈)、天平、称量纸、滤纸、火柴。粗盐、蒸馏水。
【实验步骤】
如下是小刚同学提纯粗盐(含杂质泥沙)的过程:
(1)步骤① 溶解 。
称取10.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 玻璃棒 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2.0g,则溶解的粗盐的质量为 8.0g 。
(2)步骤② 过滤 。
a.注意事项:“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 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处 , 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
b.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过滤后的液体如果还是浑浊的,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破损 ;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 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
(3)步骤③ 蒸发 。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溶液 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固体的外观。
(4)步骤④ 计算产率 。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后,将固体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固体(精盐)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计算公式: 精盐的产率=×100%  。最终得到精盐5.6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 70% 。
【问题与交流】
1.制取粗盐时,晒盐和煮盐的目的都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答:不能,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2.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精盐是否为纯净物。
 答: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熔、沸点比较高等性质。提纯的盐不是纯净物,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3.玻璃棒在粗盐提纯的每个步骤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步骤 作用
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引流
蒸发 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计算产率 转移固体
@实验突破
1.(安徽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D )
2.(贵州中考)下列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B )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到的精盐配制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时玻璃棒应紧靠三层滤纸那一面
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蒸发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仍继续实验,有可能造成计算出的粗盐产率偏低的是( A )
①溶解步骤中,粗盐未充分溶解
②过滤步骤中,得到的滤液浑浊
③蒸发步骤中,有液滴飞溅现象
④蒸发步骤中,得到的固体潮湿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某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钙,可用以下方法提纯食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粗盐 食盐
A.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Ⅱ中得到的滤液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C.Ⅱ中得到的滤液循环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
D.粗盐颗粒越细,得到的食盐越多
6.如图为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ACB (填字母)。
(2)操作B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液滴飞溅 。
(3)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操作A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
b.操作B采用了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粗盐
c.若滤纸破损,则粗盐的产率偏低
7.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②①③④ (填序号)。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图1是某同学的过滤操作图,指出图中明显的错误: 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 。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填一种)。
(3)蒸发时,当蒸发皿内出现 较多固体 时,应停止加热。
8.(北京改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仪器 已选 烧杯、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铁架台
待选 蒸发皿√ 试管
操作 溶解、 过滤 、蒸发
(1)从待选仪器中选出一种必需的仪器,在方框内画“√”,并补全操作。
(2)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溶解速率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