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2.6《小电动机转起来》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2.6《小电动机转起来》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量的转换》单元教学规划+《小电动机转起来》课时教案+课时练习(含答案)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能量的转换
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能量的转换”,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能量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构建能量转换的科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学习内容:1. 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量的形式。2. 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量的转换不只朝一个方向进行。3. 理解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学业要求: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识别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能量转换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人工装置的工作原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通过电灯、电铃、电动机等具体物品,以及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场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认识能量的转换过程。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能量的转换规律。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能量的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能量转换这一科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能量的转换过程。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需要教师关注,通过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1. 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有能量。2. 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量的转换不只朝一个方向进行。3. 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科学思维:1. 能够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归纳推理出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2. 能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证据,验证能量转换的假设。科学探究:1. 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2. 能够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态度:1. 对能量转换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 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尊重事实,勇于质疑。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能量的基本形式,提出能量转换的概念。2.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观察电灯、电铃、电动机等物品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能量转换过程。3. 设计实验: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验证手电筒通电前后附近温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结论。4. 调查实践: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如太阳能热水器、燃油汽车等的工作原理,撰写调查报告。5. 制作模型:组织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能量转换模型,如风力发电模型、水力发电模型等,加深对能量转换的理解。6. 总结拓展: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价学生对能量转换概念的理解程度。2. 实验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3. 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内容、逻辑性和创新性,评价学生对生活中能量转换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程度。4. 模型制作:通过学生的模型制作过程和成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5. 单元测试:设计包含能量转换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单元测试题,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6课《小电动机转起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理解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3. 了解小电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小电动机转动的条件。
2. 运用逻辑思维,推理电动机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1. 通过实验,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2.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进行科学探究。
3.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小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电动机转动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理解电流在电动机中的流动路径及其产生的磁场。
2. 分析电动机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理解电动机转动的复杂机制。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玩具车或电风扇,让学生观察其工作原理,并提问:“这些玩具或电器是怎么动起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电动机转起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电动机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观察小电动机的构造学习活动:分发小电动机模型,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其构造。教师引导学生识别电动机的主要部分,如外壳、转子、定子、电刷等。探究活动2:探究电动机转动的条件学习活动:教师演示接通电源后电动机转动的实验,并提问:“电动机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探究活动3:探究电流在电动机中的流动路径学习活动:教师展示电动机内部的电流流动示意图,并讲解电流如何通过电刷、换向器、转子中的线圈等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绘制电流流动路径图。探究活动4:探究磁场对电动机转动的影响学习活动:教师演示用磁铁靠近通电的电动机线圈,观察线圈的运动情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磁场对线圈转动的影响。探究活动5:拆解和组装小电动机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拆解小电动机,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尝试重新组装。教师强调拆解和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操作。探究活动6:设计电动机应用实例学习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小电动机的简单应用实例,如电动小车、电风扇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的选择、电源的设计、传动装置的安装等问题,并鼓励学生动手制作。 通过观察,让学生对小电动机的构造有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其工作原理打下基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电动机转动的条件,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图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电流在电动机中的流动路径,为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奠定基础。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磁场对电动机转动的重要作用,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拆解和组装活动,加深学生对小电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生活应用 教师展示一些利用电动机的家用电器或玩具,如洗衣机、电风扇、电动车等,并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动机应用实例,并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通过生活应用实例的展示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电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知识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小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以及电动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学生分组总结,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电动机的理解。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小电动机主要由( )、( )、( )和( )等部分组成。
2. 电动机转动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
3. 电流通过电动机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 )。
4. 电动机中的换向器的作用是( )。
答案:
1. 外壳、转子、定子、电刷。 2. 机械能。 3. 磁场。 4. 改变电流方向。
(二)、判断题
1. 电动机转动时,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2. 小电动机中的转子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
3. 电动机中的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会导致电动机无法转动。(√)
4. 磁场对电动机的转动没有影响。(×)
(三)、简答题
1. 简述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 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哪些能量发生了转化?
3.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电动机的电器或玩具。
答案:
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电动机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电动机中的固定磁场相互作用,使线圈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同时,换向器不断改变电流方向,使线圈能够持续转动。
2. 电动机转动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3. 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电动机的电器或玩具有洗衣机、电风扇、电动车、电动玩具车等。
(四)、科学探究题 :
设计一个利用小电动机的简单实验,探究电动机转速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答案:
实验设计:
1. 准备一个小电动机、一个可调电源、一个转速计(或秒表)、一个负载(如风扇叶片)。
2. 将小电动机与可调电源连接,负载安装在电动机轴上。
3. 打开电源,调节电流大小,记录不同电流下电动机的转速(可用转速计直接测量,也可用秒表测量一定时间内负载转动的圈数来推算转速)。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动机转速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实验结论:
一般情况下,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动机的转速也会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电动机内部电阻和摩擦等因素的影响,转速的增加可能会变得缓慢甚至不再增加。
五、板书设计
小电动机转起来 小电动机的构造 1. 外壳 2. 转子 3. 定子 4. 电刷 二、工作原理 1. 电流产生磁场 2. 磁场相互作用 3. 换向器改变电流 三、能量转化 电能 → 机械能 四、生活应用 1. 洗衣机 2. 电风扇 3. 电动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活动、生活应用、知识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小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培养了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生活应用实例的展示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活动中,部分学生对电动机内部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拆解和组装过程中遇到困难。此外,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的设计实验和制作作品未能充分展示和讨论。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电动机内部结构的讲解和演示,同时增加实验和制作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和展示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