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织金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九年级 化学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1.全卷共6页,共23道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下列生活习惯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A. 使用环保购物袋 B. 积极植树造林 C. 乘坐公交出行 D. 露天焚烧塑料垃圾2.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伐木制舟 B. 五谷酿酒 C. 浪里淘金 D. 粉碎矿石3.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 B. 倾倒液体C. 点燃酒精灯 D. 读取液体体积4.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组成成分按体积比,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 氨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5.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反应原理可表示为,下列对该化学方程式的认识不正确A. 从物质分类归类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6. 氧气的性质十分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汞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色固体7.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的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确定为国际新标准。如图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锌的原子序数为65.38 B.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C. 锌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锌的元素符号为8. 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a管产生气体的速率快于b管C. b管连接的电极是负极 D. 该实验往水中添加少量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9. 环丙沙星(化学式:)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中度及重度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下列对该化学式描述正确的是A. 环丙沙星由四种元素组成 B. 该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C. 环丙沙星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1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 B. C. D.1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 注射器中的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 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C. 夏天晾晒湿衣服比冬天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D.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水,但看不到单个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12.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 用观察法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B.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和细沙C. 点燃氢气前需要进行验纯 D. 可用石墨做电解水实验的电极13.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 二氧化碳气体和干冰都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 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物质发生燃烧,则需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才能使之灭火D.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1,则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4.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 B. 消毒剂用于杀菌C.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沉降 D. 所得液体B中仍浑浊,原因一定是滤纸被玻璃棒捅破15. 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氧炔焰是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使用焊炬(如图)时,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进气阀门,可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焰的温度。请结合下表对比,分析不正确的是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乙炔在纯氧中燃烧温度现象 火焰呈黄色,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无黑烟产生A. 乙炔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温度更高B.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X为C. 乙炔在燃烧时若温度过低或产生黑烟,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氧气阀,增大氧气的量D. 在点燃条件下,当一定量的与充分反应,生成、和,且生成的和的质量比为,则的质量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共55分。16.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化学与碳家族①古代字画用石墨绘制,保存时间较长,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②冰箱里通常放入一包竹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竹炭的_________性。(2)化学与健康①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_________(填“原子”或“元素”)。②氮气的用途很广,列举出氮气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与能源①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含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17. 从宏观、微观角度了解物质,了解其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是学习化学重要途径。(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如图1为某天然矿泉水的标签。①图中显示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_种。②写出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2)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粒子名称)。②由图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表示了化学式“”的两种意义,你还知道另外哪些信息?请补充完整。①c的内容是_________;d的内容是_________。②H、、三种符号中只具有微观意义,而不具有宏观意义的是_________(填符号)。18. 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认识与使用写出B装置中序号①对应仪器的名称:_________;酒精灯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同学们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在实验开始前A装置要补充完成的操作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某同学选用BD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___。(4)拓展学习图2是利用新材料(分子筛)从空气中获取高浓度的氧气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对和的吸附能力不同来提纯,由此可推出该分子筛对________(填“”或“”)的吸附能力更强。19.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请你根据下图解释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过程中将碳酸钠与稀盐酸混合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托盘天平不再平衡,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C实验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托盘天平保持平衡。(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 B.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物质丙是化合物 D. 甲和丁的化学式量之比是20.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上汽化后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酒精是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这属于酒精________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2)打开酒精灯的灯帽可以闻到有“酒味”,从微观角度说明________。(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4)观察到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由此可得出结论: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5)请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燃烧的产物有水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21. 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并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减排战略是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即捕集、利用与储存。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空气中排放的过多,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有利于降低“碳排放”的做法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2)为践行“碳中和”理念,某中学开展“我为低碳做贡献”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吸收的途径。分别使用等体积的、一定浓度的溶液和一定浓度的与化学性质相似】溶液,利用如图甲装置分别进行3次实验,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①结合图乙中数据分析,实验使用三种物质中,对吸收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②有同学提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也会导致压强变化。于是,小组同学将压强传感器更换为温度传感器,重新进行了部分实验,实验数据如图丙所示。由数据可知,与溶液的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③结合图丙中数据综合分析,图乙中溶液对应曲线在内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的捕集、封存与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①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液态太阳能燃料合成技术”可将转化为(甲醇)等物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催化合成”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储存:与天然矿石中的反应,生成能长期稳定存在的碳酸镁,从而储存,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主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淀粉是否能使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做出猜想】淀粉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验证】(1)完成下列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实验一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名称)实验二 待上一组试管B实验完全结束后,再向试管B中重新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_ _________,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拓展】他们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下表:实验编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I 淀粉Ⅱ 二氧化锰(2)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_________;若_________,则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23. 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用它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供燃烧之需,化学方程式为,现有84g氢化钙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织金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九年级 化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1) ①. 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②. 吸附(2) ①. 元素 ②. 作食品保护气(3) ①. 石油 ②. 不可再生 ③.【17题答案】【答案】(1) ①. 3 ②.(2) ①. ②. 氧分子 ③. 在加热的条件下,硫化汞分子破裂成汞原子和硫原子,氧分子破裂成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结合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3) ①.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③.【18题答案】【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加热(2) ①. AE##EA ②.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3) ①. ②.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4)【19题答案】【答案】(1) ①. ②. 先膨胀后变瘪(2) ①. 烧杯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固体慢慢消失 ②. 反应产生气体,气体逸出烧杯,质量比反应前小(3) ①.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 ②. (4)AC【20题答案】【答案】(1) ①. 物理 ②. 具有可燃性(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用湿抹布扑盖(4) ①. a ②. 外焰 (5)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21题答案】【答案】(1) ①. 温室效应 ②.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植树造林、出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合理即可)(2) ①. 溶液 ②. 放热 ③.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逐渐减少,装置内压强减小(3) ①. 水##H2O ②. ③.【22题答案】【答案】(1) ①. 氧气 ②. 滤渣质量为ag ③. 淀粉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2) ①. 生成气体所需的时间 ②. > ③.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淀粉好(合理均给分)【23题答案】【答案】解:设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解得x=8g答: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8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